APP下载

观察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

2021-10-21邬鸿波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药物治疗针灸

邬鸿波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采取针灸联合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2020.10月在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治疗前两组TE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针灸;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突发性耳聋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指在72h内发生,原因不明的神经性听力受损,并且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超过20dB HL。更严重的主要症状表现包括耳鸣、听力下降、耳周感觉异常等,如果病情严重可导致焦虑、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1]。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但是整体效果不佳。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针灸治疗在临床应用广泛。基于此,本研究对讨突发性耳聋采取针灸联合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10-2020.10月在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3例和17例,年龄区间45-65岁,平均(54.32±3.15)岁;病程1-8d,平均(4.51±1.24)d;观察组男、女例数为22例和18例,年龄区间46-65岁,平均(54.45±3.29)岁;病程1-8d,平均(4.67±1.34)d。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剂量为1ml,嘱咐患者保持坐位,对耳后进行消毒,在耳后平外耳道口上缘水平乳突骨膜下进行注射,2d进行1次,连续注射3次。给予患者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剂量为10mg,使用方式为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周期为10d。

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需要根据虚实辩证取穴,主穴:以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实证针采用泻法;虚证兼取足少阴经穴,针法为补法。选择穴位:耳门、听会、侠溪、中诸。肝胆火盛增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增加外关、合谷;肾虚增加肾俞、关元。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择0.3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针灸治疗,对听会和耳门穴治疗时,嘱咐患者张口,垂直进针1-1.5寸,其他穴位均常规针刺,首先泻法针刺,之后平补平泻,留针时间为30min,治疗周期为10d。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估标准:显效(經过治疗后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患耳听力频率范围提高≥15dB)、无效(患耳听力频率提高幅度不符合以上标准)。(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满分为21分,分数越高表示耳鸣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治疗前后两组TE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TE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突发性耳聋主要指在短时间内听力下降同时存在耳鸣等症状的急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工学障碍、神经突触病变导致的神经介质功能障碍、炎性病变等关系密切。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通过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耳蜗微循环血流灌注等情况,强化毛细胞氧供,进而有效改善耳蜗代谢以及缓解自由基对耳蜗造成的损伤,但是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耳周局部穴位分布诸多神经,对患者采取穴位针灸治疗能够直接刺激耳廓周围神经,反身性刺激导致中耳、内耳及听神经发生兴奋性改变,强化内二相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情况,使耳蜗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改善听力情况[2]。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TE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也说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效果理想。针灸治疗合理选择耳周穴位能够有效疏通耳部壅滞之气,具有调和气血的功效。其中听会、翳风、侠溪、少阳经穴位互相联系,针灸少阳经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针灸听会具有疏风清热、通窍利耳的功效;对翳风、侠溪等穴位针灸有助于改善耳蜗微循环情况,缓解毛细胞坏死,并且具有兴奋听觉中枢,抑制耳鸣的效果[3-4]。对以上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符合辨证施治的理念。

综上所述,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 李王伟,戴艳红,佘万东. 微循环障碍引发突发性聋的病理学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20,18(4):782-786.

[2] 路瑶,王彦之. 突发性耳聋的针灸治疗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20,52(9):86-89.

[3] 王艳丽,孙淑梅,陈维达. 针灸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9,28(9):1532-1535.

[4] 王娱,赵华.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近况[J]. 新疆中医药,2019,37(2):164-167.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药物治疗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观察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突发性耳聋120例疗效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甲钴胺对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症状的疗效观察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