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总承包企业重点风险管理

2021-10-21王璇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风险评价风险识别

【摘要】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在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实现节约工期、控制成本、简化管理,使项目在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在承包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均面临着较大的责任和风险。本文首先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概念、运作程序进行简明介绍。接着采用风险结构分解法对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进行了识别,进而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总承包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0.

在近些年中,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建筑行业更是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有效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有效引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1、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1.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概念

EPC工程模式其实就是将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并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然后由工程中承包单位按照签署的合同对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项目开展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并在此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完成施工预计质量控制,使之达到竣工条件。

1.2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运作程序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运作程序如下:

(1)招标。在项目被确定之后,则可以通过让业主来进行委托招标公司方,起草相应的招标文件,而在起草相应招标文件时,应当要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开展的目的来进行,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展开具体的招标文件撰写【1】。

(2)投标与报价。承包商根据业主发布的招标文件、相应的项目条件、自身经验等来编制投标文件并提交由业主方委托的招标公司。

(3)设计与计划。在投标完成后评标小组对投标书进行分析,向业主方出具符合标准的承包候选人名单排序。一般而言,在承包商接收到中标通知书之后需要认真审核通知书,确认无误后在与业主签订合同,并开始部署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例如开始制定施工设计图、施工方案、资源与设备的供应计划等进行设计。

(4)履行合同。承包商依据业主审查和通过后的设计图、施工方案、资源与设备的供应计划来完成工程的相应材料、设备供应及施工。且在进行具体的项目施工时,应当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条件来进行,包括合同中规定的原材料规格、质量标准,施工所要用到的设备等,在部分较为严格的项目中,甚至会明确具体的施工方法,因而需要施工方按照合同中所规定的具体标准来进行履约,需要切实保障施工质量。

(5)工程接收和保修。在工程项目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建设,并且已经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重视对建设质量的检查,施工方自身需要重视建设期间的质量检查,在项目建设完成之后,更需要展開质量验收的工作以确保质量合格,待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承包商将项目移交业主。

2、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

根据工程项目目标及当前的限定条件,无法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缺失与缺陷,本文把其称之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亦指工程实施全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有可能引起成本增加、工期延误、质量降低、功能无法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因其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项目推进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且很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众多利益相关者产生较大的影响【2】。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诸如经济风险(投资估算的工程量不准确、材料设备价格变动等)、政策风险(项目所在国税收、金融、环保、投资、土地等的政策调整)、技术风险(设计错误或项目需要使用新的工艺和方法进行施工,而企业缺乏这方面经验)、组织管理风险(项目内部组织不当或项目领导者能力不足等)、环境风险(项目实施时可能遭遇的恶劣天气或因项目实施对当地环境生态的破坏与污染)与社会风险(项目所在地社会治安差)等。

2.1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重点风险

在部分学者的研究中,已经明确了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单纯的从这一比例来看,可发现设计在工程的使用中影响并不大,但实际施工中,却并非如此,建筑施工需要依赖于设计图纸,依赖于图纸中对各类事项的标注,而在调查中显示,设计对于施工的具体影响占到了75%以上,若设计不合理,将引发施工中出现各类问题,设计中未有效标注施工细节,或者未能充分纳入部分影响因素,也将对实际的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

2.2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管理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管理其实就是指的是要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风险事故,充分考虑其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而展开风险评估工作,积极指出这些风险要素可能引发的事故,并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当下众多学者展开了对EPC工程承包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指出最为主要的内容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等三个基本阶段。其基本流程见图2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2.2.1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风险识别

可通过利用风险结构分解法来展开对各类源风险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对项目的总的风险展开论述,并将其中的各类风险具体化,深入其中每一个风险的要点,然后在展开积极的分析,进而有效明确每一类型风险,并展开对风险的解读,探究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来展开防范工作【3】。

2.2.2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风险评价

一般而言,其是建立在风险识别基础之上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具体的风险展开划分,并依据风险发生的具体因素,展开合理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而在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之后,还需要积极落实该部分对策,让对策能够真正发挥实际效果。

对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项目实施中面临的风险而言,若风险发生,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将面临项目所得为零,同时支出远超预期,甚至可能因此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营,则此类风险影响等级为严重;若风险发生,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将面临项目所得减少,和支出基本持平或略微低于支出,不会因此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营,则此类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大;若风险发生,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将面临项目所得打折,支出和预期基本一致,但所得还是大于支出,则此类风险影响等级为中等;若风险发生,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将面临项目所得减少,但所得还是大于支出,且利润尚在可接受范围内,则此类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小;若风险发生,对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虽有一定影响,但项目预期利润和目标仍可达到,则此类风险影响等级为可忽略。

结合上文划分风险影响等级标准,Z1风险影响等级为中等,Z2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小,W1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大,W2风险影响等级为严重,W3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大,J1风险影响等级为严重,J2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小,J3风险影响等级为中等。

依据历史的经验数据,Z1风险发生的概率在21%-40%,较低;Z2风险发生的概率在21%-40%,较低;W1、W2、W3风险发生的概率在0%-20%,很低; J1、J2、J3风险发生的概率在0%-20%,很低。

2.2.3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风险对策

(1)风险回避。即断绝风险来源。对于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而言则意味着不投标或放弃中标,并依据招标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发包方进行赔偿。对于第二种情况而言,采用这样的方法虽然可有效挽回企业的损失,将企业的损失降低至最小化,但是却也同样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企业在发展中丧失了获利的可能性。因此对此对策的使用都很慎重,只有在风险可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且发生的频率非常高的情况下使用此对策才有积极意义。

(2)风险减轻。要采用这一方法,首先需要对风险减轻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就是提前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降低风险事件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一般而言,在项目进行的前期阶段,就需要对关键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进而来有效降低企业的损失。风险减轻必须是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具体情况提出的针对性的防范、化解风险的措施,有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及管理措施等。其为绝大部分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的主要风险对策之一。

在部分学者的研究中,指出了要有效实施风险减轻工作,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运用典型的风险减轻措施,主要包括:①降低技术方案复杂性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②增加可能出现风险的技术方案的安全冗余度。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将可能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避免风险损失。但是,此类方法却并不能有效的将风险消除,而是转移了风险承受的对象,简单的说,只是让施工承包一方所应当承受的风险转移给了其他的对象,而非消除风险,在实行这种策略时需遵循“必须让承担风险者得到相应报酬”的原则。

保险转移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项目实施阶段常见的风险对策之一。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指出了该类转移法其实就是将由于自然灾害等非人为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事故以及需要承担的具体后果进行担保,并要求对第三人承担的责任赔偿提供一定保障。

非保险转移方式主要由发包及免责条款。例如可将专业性较强部分的项目分包给专业承包商设计或施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將风险进行分包、转移,使得自身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不断减小。又或者在合同中列入免责条款,在某些风险事故发生时,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本身不应承担责任。

(4)风险接受。风险接受是将可能的风险损失留给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自己承担。

Z1风险为较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减轻策略,在与发包方的合同对于价款支付予以明确约定,注明具体付款条件、付款期限等。按照《合同法》规定,对于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支付工程款。

Z2风险为较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接受策略,完善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要紧围绕成本、效益、风险等展开,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防范预备基金,比如说可以根据承包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依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资金规模,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风险等展开具体的财务工作,可依据坏账准备的性质,对可能预估的部分无法收回的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还必须积极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要对企业的负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做出分析与切实掌握。

W1风险为较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转移策略,通过对所承接项目购买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等工程保险,当风险发生时从保险公司除获取赔偿弥补损失。

W2风险为一般风险,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风险等级中等级最高风险之一,可采用风险回避或风险转移策略。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进行项目承接时,可签订一个合理的汇率变化区间,有效的控制汇率变动风险。,对于项目所在国可能发生重大经济政治、产业政策变化的项目,需要做好前期的预测分析,若风险高于企业承担能力的项目,可以采取放弃承接。

W3风险为较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回避或风险转移策略。在承接项目前即考察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局势是否稳定,是否有潜在的战争危险,以及宗教纠纷、社会治安等。 若项目所在国局势动荡不定,可放弃此项目的承接,或是通过购买海外投资保险转移对战争、及项目所在国政府违约等风险。

J1风险为一般风险,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风险等级中等级最高风险之一,可采用风险接受策略,设计部门做好项目准备工作,实地考察,准确理解业主需求,同时做好日常的设计技术审查工作。

J2风险为微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转移策略,在和供货商签订的采购合同中采用总价合同形式或约定设备价格最大变动幅度等方式把此风险或部分分享转移给供货商。

J3风险为较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接受策略,项目部门会同设计部门一起做好项目准备工作,充分考虑项目特点,严格执行编制规范,认真审查设计规范,充分听取设计建议等。

结语: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为当前中国工程行业的热点之一,其建设项目系统而复杂,建设时间较长,涉及主体众多。在工程设计、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方面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均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和风险。但这些风险的程度或微小、或较小、或一般,只要在项目实施工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应用风险对策,那么因风险而可能带来的损失即可控、可减轻。

参考文献:

[1]李永福.EPC工程总承包全过程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9.

[2]牛新祥.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3]韩翔宇.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设计风险探究[D].清华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王璇,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日:1987年3月4日,籍贯:云南昆明,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猜你喜欢

风险评价风险识别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黔西北某炼锌渣堆场周边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研究
基于数学建模的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预警研究
数字出版项目风险识别与控制
试论民间金融风险识别及防范机制的构建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风险评价和风险降低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BOT项目前期风险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