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021-10-21吴志鑫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房屋建筑运用

【摘要】本文以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为主要方向进行探讨,分别对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最后探讨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重点,望对相关工作者起到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0.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部分,稳定性和强度较高,可以有效的将地震、火灾等灾害的损伤率降至最低。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需要非常严谨,否则就难以达到最高质量。对此,就需要对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讨论。

1、钢筋混凝土结构概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混凝土结构的抗压性都能满足要求,部分抗压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荷载的影响,致使拉应力出现变化,进而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如裂缝、位移登现象。特别是梁、板混凝土结构,不仅不能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而且还会降低工程的稳定性。而将钢筋材料融入到混凝土中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利用钢筋材料的抗压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性,促使结构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2、钢筋混凝土施工特点

2.1复杂化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较为复杂,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过程中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就需要根据实际环境做出分析和研究,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施工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很容易出现风险,致使原本的管控措施不得不做出调整,这就使得工程的复杂性大大提高。除此之外,由于涉及环节较多,较为复杂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控制,那么则会使得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受到损坏,进而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整体的安全性也会大大降低。

2.2易变形

混凝土浇筑是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部分,为了保障质量就需要借助模板或是通过搭设临时支架来支撑浇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模板或是临时搭设的支撑架会因为荷载的变化而发生该边,如果不能保证模板或临时支架的稳固性,浇筑结构形态会随着支撑结构的变化而改变,原有结构变形,影响受力效果。

2.3易出现碳化反映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易出现碳化反映,主要在搅拌和浇筑环节。具体来书,建筑工程是一项较大的项目,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这时在搅拌和施工环节会存在二氧化碳渗入的情况,与内部材料产生化学反映,这时就会产生多余的水分和碳酸钙等杂质,即碳化现象。一旦出现碳化现象,混凝土结构也会受到影响,如裂缝问题等。

3、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

3.1模板工程

在模板施工环节中,必须要严格的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制作,特别是九夹起板和木方材料,需要相关工作者对施工图标的尺寸进行标注。应分以下几个部分开展:首先,在安装前,还应该明确柱模内边线和支模控制线柱底的外围信息。在加固支模施工前,还需要将脚手钢管设置成井字形,并进行矫正和调整。其次,在梁、板模板的安装施工环节,还需要在柱上弹出水平线和梁位线。并且在搭设模板支架时,必须要基于梁的相对位置,保证搭设的可想而和合理性。通常情况下铺设的木垫板应为50mm,支撑立杆时还需要保持800-1000mm的距离,水平横杆间则需要保持1500-1800mm的距离;底部扫地杆与地面距离还需要在200mm左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受力体系的完整性。再次,在施工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架设斜撑,以此提高排架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规定横楞的间距为300-500mm。在梁侧模安装施工中,还需要在困扎后调整钢筋,待通过验收后再做进一步的加固处理。最后,模板拆除,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状况确定拆模时间。可以通过混凝土同条件试块的方式来确定试验结果。

3.2钢筋工程施工

在这一环节的施工中主要分为两个关键部分,即钢筋的绑扎连接和焊接连接。首先,在钢筋的绑扎连接中,应分段绑扎前、绑扎施工两个阶段。在钢筋绑扎前首先就应该确定钢筋的种类和数量,保证符合工程的基本需求和质量要求;在绑扎施工过程中,应使用铁丝对钢筋进行固定,让钢筋接头位置处于最大弯矩初。图1 为常见困扎方式。同时还需要在钢筋和模板间设置垫层,从而全方位满足工程的涉及要求。对于双层钢筋网的绑扎施工中,还需要线设置钢筋撑脚,最大程度的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其次,焊接连接,在焊接连接施工中,需要在垫板、帮条或者时形成焊缝处引弧,不得造成主筋损伤。在钢筋搭接焊或是帮条焊施工中,尽量采用双面焊接,如若无法使用双面焊接时可采用单面焊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帮条焊接,那么就需要保证帮条的牌号与主筋一致,或是低一个牌号。通常来说帮条焊接时要与主筋面保持2-5mm的距离。

3.3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框架施工,框架施工是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利用混凝土级配的水泥砂浆做好柱底的接浆处理,如果其高度大于4m,则需要在中部设置捣孔洞。但是在柱顶的位置,如梁结构会受到梁主筋的影响在柱顶交叉,这就会大大降低混凝土施工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则可以在梁底500mm处浇筑振捣孔,或者是在混凝土浇筑下方的平面绑扎梁板钢筋。在开始下料时,施工人员应尽量的将高度控制中500mm以内。为了保证高度保持在500mm内,可以使用红漆进行刻度标记;其次则是梁板工程,梁板工程时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原则开展,保证每一个梁板混凝土施工中没有施工缝隙。在施工浇筑期间,为了保证浆的流向,可以采用赶浆的方式,使混凝土注浆从一端引向另一端。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高分层,采取阶梯式的浇筑方法,浇筑至楼板位置时,与楼板共同浇筑,且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完成振捣施工。此外,楼梯工程施工应通梁板一同浇筑混凝土,通常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振捣底部的混凝土,到达踏步位置时,与踏步混凝土共同浇筑,在工程施工中合理使用搓板搓平踏步面。再次是施工缝处理。为切实提升混凝土施工水平,在工程后期的施工阶段,要求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温度。混凝土前期浇筑施工结束后,工作人员需结合混凝土的特点,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有效减小混凝土内外部温差,避免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所引发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可能出现表面孔洞和冻胀问题,为有效规避上述问题,需要在工程施工后采用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如工程处于高温环境,则在养护施工中,施工人员不得直接在混凝土表面加覆盖物。作业期间,如暴露面初凝,则工作人员不得在混凝土表面放置覆盖物,以免受覆盖物影响致使混凝土表面產生坑洼问题,进而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再者,施工人员必须在混凝土终凝后拆除保护;最后则是进行防水处理,这一环节也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环节的施工。通常情况下分为墙体防水和地面防水两个部分,但是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防水效果,还应在实心砖墙后浇带上设置4m厚的墙体,从而最大化程度的避免渗漏问题。对于地板防水工作来说,可以通过铺设卷材防止地板进水,进而缩小施工质量。

结论:

钢筋混凝土施工是现代建筑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但是根据实际现状来看,建筑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必须要不断的完善施工技术,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要点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工程建设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庆.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6):158-159.

[2]张庆杰.水资源配置工程中多层衬砌结构形式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1(06):42-46.

[3]刘军,赵晶,王德斌,张吉松.面向纤维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滞回本构模型开发[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21,42(03):71-76.

作者简介:

吴志鑫(1997.08-),男,彝族,云南昆明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房屋建筑运用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探讨
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房屋建筑中的房建地基施工论述
关于房屋建筑结构坎镇设计的探讨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监管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监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