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2021-10-21傅筱莉

学生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提升小学数学

傅筱莉

摘要: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教师都应当在注重知识性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维引导,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小学阶段这一重要发展时期,教师更要提高重视程度,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让学生在得到书面性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本文针对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角度出发,探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水平;提升

前言: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应当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的教学与夯实,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思考方式,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提高自身认知水平,以保证未来全面发展。数学学科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性学科,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在数学学科教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一、设置问题,激发发散思维

传统教学过程中,小学课堂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仅学习效果不理想,也不能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谈提高其思维水平与思考能力。针对这一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一线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改革,更新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主思考探究知识,从而锻炼其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解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积极思考,结合所学内容以及自身文化储备,或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来探究答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课堂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大大地激发起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提高其思维水平,促进其长远发展。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分类》章节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主性,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章节重在引导学生建立分类思维,让学生们具有一定分析能力,并按照相应的规则和标准对某些物品加以区分,这是学生以及人类个体所必备的基本思维能力之一,对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章节难度较小,完全具备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与探究,自主得到答案的条件,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问题,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机会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其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其思维水平。比如,教师可以针对课本中给出的例题,让学生们讨论或是思考“除了按照教材中小朋友们的方式进行分类,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准呢?”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让学生们了解到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唯一的答案,从而防止数学教学禁锢学生思想,阻碍其开放性发现。

二、创设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他们的认知水平发展并不成熟,且理解能力通常较低,面对复杂且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其真正含义,在传统教学中,即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数学知识,也往往难以对其产生正确的理解,因此阻碍了学生长远发展,为其思维水平提升带来了障碍。基于这一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改善教学手段,探究合适教学方式,以实现化抽象知识为具体情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背后所蕴藏的现实含义,从而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逐渐建立起化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模式,锻炼思考方式,提升思维水平。

例如,教师在小学一年级《有趣的图形》这一章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与现实情境进行联系,让学生们将抽象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具体对应,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锻炼并活跃思维。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讲一讲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观察教室,黑板、讲台、桌椅板凳等都可以灵活地作为教学工具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关于图形的认知不仅停留在书面上,更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从而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将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从而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以及关联性思维,促进思维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勤于练习,渗透思维方法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一个长远且反复的过程,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思维方法的渗透也需要一定时间以及长期练习,才能将思维即时提升转变为长远提升,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应当将思维方式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安排于日常练习里,让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得到思维锻炼。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一数与乘法》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设置较多的练习题目,并在其中融入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灵活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们在该章节中初步接触“乘法”这一概念,教师不应当操之过急,而应该设置大量练习循序渐进有层次地提升学生认知,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乘法”这一概念的理解,从而提升思维认知水平,锻炼其思维能力。在本章节学习初始阶段,教師可以设置“数一数”与“乘法”相结合的习题,先让学生在给出的图案中进行查数,然后利用乘法进行计算,让学生了解到乘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运算法则。进行熟练掌握之后,教师则可以利用题目,让学生直接用乘法进行运算,比如给出抽象题目“一个班里有三排座位,每排座位中安排了四位同学,该班级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进行计算,逐步提升其思维水平,加深其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以及运用。

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小学阶段教学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小学教师在注重学生技术性知识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思维水平以及思考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本就要求学生利用活跃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进行探究、解答,并从中体会数学奥秘,建立数学思维,实现长远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的一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合理措施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辛玉芳.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265.

[2]陈文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92.

猜你喜欢

提升小学数学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