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在学校应更注重知识积累VS更注重人格塑造

2021-10-21郑红焱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本职关键时期培训班

郑红焱

学校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系统化、专门化学习的地方,青少年系统化学习时间绝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学生在学校——专门的教育机构里,应该更注重知识积累,还是更注重人格塑造呢?

正方观点 学生在学校应更注重知识积累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校存在的本意即为传授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积累,如果让一些辅助因素取代其本意,就显得本末倒置。古语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捕鱼要先织网,成功何尝不是要先有知识呢?因此,我方认为,学生在学校应更注重知识积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人生就应该在恰当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医生的本职是救死扶伤,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

满腹经纶,助力梦想。周恩来总理曾说:长年积累,偶然得之。在如今存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每场考试都是知识积累和对个人努力的检验。面对残酷但公平的高考,拥有知识积累定然从容不迫,反之,不仅高考失利,梦想也只能望而止步。人格塑造在于家庭、学校长期的教育、培养,不是课本知识所能改变的。

人才济济,报效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重要性,社会进步需要知识,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时间的知识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袁隆平院士运用知识培育杂交水稻,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南仁东院士活用所学建成“中国天眼”,让我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如果学生在学校,只注重人格塑造,而忽略知识的积累,那就会像当下一些“人设”完美,而知识欠缺的流量艺人一样,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尴尬局面。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学生在学校应更注重知识积累。

反方观点 学生在学校应更注重人格塑造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其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东汉的王符在《潜夫论·忠贵》写道: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因此,我方认为,学生在学校应更注重人格塑造。

学艺先学德,做事先做人。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说过: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评价一个人往往从一个人的品德说起。时下,我国娱乐行业中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事件频频被媒体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此特地开展了“艺德培训班”,既不是演技培训班,也不是声乐培训班。品德好的人在哪都是受信任、受欢迎的。

知识可以成就高智商的人,但不一定能塑造高质量人才。我国现阶段致力于打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培养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排在第一位的不是智,是德,一个人的品德就是一个人人格塑造的结果。青少年普遍内心脆弱,自杀、自残、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这就是人格塑造失败的体现,也证实了人格塑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高智商的人如果人格塑造失败,则会给社会带来危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他们不在家庭、学校接受正确的人格塑造教育,踏出家门、校门,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能否有准确的判断力?

学无止境。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格塑造重在成年之前的道德培养,错过关键时期要想再改变就比较困难,那么,为何不在关键时期塑造健全的人格呢?知识不足,可以填补;人格不足,无法填补。总之,厚德载物,格物致知,学生在学校应更注重人格塑造。

(本文正反方均系作者个人观点)

总结陈词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除了传授知识,还担负着塑造人格的责任,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在学校学习不能只侧重一个方面,要兼顾双方,这才是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编辑 高秋菊)

猜你喜欢

本职关键时期培训班
立足本职工作,发挥组织员先锋模范作用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有效分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于教学的影响之处
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创新工作对策研究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的区域电力消费问题研究
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后路心理当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