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研究

2021-10-21蔡文森

学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蔡文森

摘 要:体育与运动密不可分,而运动是否能够发挥最大价值、取得最好效果,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者是否主动参与。因此,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本文由此出发,先简要分析当前影响初中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消极因素和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积极意义,紧接着围绕“如何做”提出了明确目标、优化师生关系、以鼓励代替要求、组建小组等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借鉴和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研究;主动参与度;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1-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75

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越来越关心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的均衡发展,体育课程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受传统教育环境和思想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设计“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方面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这无形中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相关学习活动的欲望。与此同时,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消极想法和能力限制,极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主动参与。这就意味着,结合现实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势在必行,本文策略研究由此展开。

一、提升初中生体育参与度的积极意义与现实阻碍

(一)积极意义

初中生正值建立各项意识、发展个人能力的关键期,如果他们可以在这一阶段通过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增强主动参与运动的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当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为其日后的身体健康奠定坚实基础。甚至在学生主动参与初中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发现一些学生运动方面的过人之处,进而加强对他们主动参与意识和特长的培养,这样一来,国家体育事业就有了更强大的人才储备力量,国家体育事业自然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现实阻碍

纵观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无非是教师过于主导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运动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兴趣不足等,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动参与度提升的“脚步”。而究其根本,与传统教学忽视体育的关键地位、教师没有积累足够的教育经验、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和真正意义有着不可推脱的干系。尤其是教师有效经验积累不足,难以设计出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吸引初中生的教学活动,也无法对课堂氛围进行合理控制,导致学生既无法有所收获、又难以获得良好的体验。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自然会大大降低。

二、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分析

(一)分析现实情况,科学设定目标

没有目标的教学和学习,就像在黑暗中行进,难以找到正确方向并到达理想目的地,这就意味着,想要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高质量地完成“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教育任务,教师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过对现实综合情况展开分析,如学生需要、新课标要求等,进而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但从之前的教育活动中分析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目标指向,不难发现,目标不清晰或只考虑新课标要求、未尊重学生现实需要的问题还有不少,导致目标与学生体育学习需要不符,阻碍了初中生对课堂运动的主动参与。这提醒我们,必须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先分析学生的真实需要,再结合课程大纲调整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组织各项活动,保证整个活动方向明确和顺序合理[1]。尤其是伴随教学活动的不断进行,应不断根据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和能力的变化调整教学目标,让目标处于动态变化状态。这样一来,即使学生有了不一样的学习需要,教师也能及时根据动态目标为他们提供指导,其主动参与度必然会在“适合的目标”指示下变得更高。

(二)明确氛围价值,优化师生关系

除目标之外,氛围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表现的重要因素,优化师生关系,是构建轻松、活泼、和谐体育教学与学习氛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体育主动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必要优化师生关系,重新定义课堂氛围的重要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此并不是十分重视,他们往往会严格扮演“为师者”的角色,导致学生对其产生“畏惧”情绪、课堂氛围过于紧张。对此,教师必须积极调整,无论是多走进初中生生活中与之交流,还是在课堂上“放下身段”以“平等”的状态与学生交流,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此,整个课堂活动氛围都是轻松活跃的,教师知道“如何与初中生沟通才能让他们更积极主动”,自然会用更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学生也更能被吸引过来,其体育学习主动参与度也就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三)尊重学生体验,以鼓励代替要求

初中生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人格意识,更渴望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只有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他们才能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事实上,优化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氛围就是从尊重学生体验的角度出发的,但对“提升初中生体育主动参与度”来说,单纯运用该手段远远不够。也就是说,教师应加强对“尊重”的表达,进一步让初中生感受自己是被尊重的,运用鼓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进行运动代替直接要求他們做某件事就是很好的办法[2]。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不会选择这一方法,这也是在过往教学活动中学生“退避课堂”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中,以提升初中生体育主动参与度为目标,教师应先转变自身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体验,再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行为、鼓励其良好的体育学习表现等方法,使学生产生更加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如此,伴随体验的优化,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必然会实现大幅提升。

(四)评估学生差异,注意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学生主动参与度提升的关键因素,想要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离不开对学生差异的评估及分层教学活动的设计。简单来说,传统模式下初中体育之所以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另一部分学生状态被动、不愿运动”的“两极分化”现象,就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差异,设计的活动并不符合所有学生的需要。这就意味着,要进一步提升初中生体育主动参与度,必须规避这一问题,在评估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先通过不同难度的小测验评估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而根据能力的不同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体育任务,尤其是给运动能力略显逊色的学生布置简单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能够轻松完成的任务,其体育自信也能在轻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迅速建立起来,自然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甚至生活中也能十分主动地参与运动。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