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光:铮铮铁骨 拳拳赤心

2021-10-21叶力

晚晴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渡河金沙江孤儿

1920年8月,李光出生在遵义四面山的一户农家。后来,双亲过世,4岁的李光成了孤儿。8岁那年,李光流落到团溪附近,为地主家放牛谋生。

1934年隆冬,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进驻遵义城。14岁的放牛娃李光听说红军是替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就跟着红军队伍要求入伍。红军战士说他年纪小,李光说自己是孤儿,就要跟着红军走。最终,他如愿成了红一方面军五军团的一名战士。

李光入伍后的第一仗就是青杠坡战役。李光回忆,当时侦查青杠坡的情况有误,情报称国民党只有一个旅。“当时我们红军有三万人,国民党一个旅三千人,毛主席说我军三个打一个,没得问题。没想到,战斗开始后,敌军从温水那边又来了两个旅,敌人越打越多。”忆及战斗的激烈,李光控制不住地轻轻摇头,“那一仗打得惨,我们失利了。”

经过反复争夺,红军占领了主阵地营棚顶,但是没能达到歼灭追敌的目的,红军3000多人伤亡。当时已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毛主席当机立断,指挥红军撤退,四渡赤水河,最终成功突围。

1935年5月,红军大部队横渡金沙江。为抢夺大渡河,战士们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连续急行军,李光最后连走路都忍不住打瞌睡。李光说:“金沙江到大渡河泸定橋那里,我们走了五天五夜,只吃了一顿饭,饭都没煮熟,就打起仗来了,我就拿帽子装着饭,边跑边吃。”

李光回忆,1936年,经历了千难万阻,他所在部队才到达延安。此后,李光担任过红军前方总司令部勤务员和通信营营部班长,随部队在华北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1年,李光回到了家乡遵义,先后在劳动局、建设局等部门工作。当时的遵义地委书记李苏波交给李光一个绿化荒山的任务。李光受命后,每天早晨5点就带队上山,松土、挖坑,将树苗一棵棵栽进土里,在山上吃饭,吃完后又继续栽树。

退休后,李光开始担任红花岗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年老多病的他跋山涉水,深入乡村,调查了解农村学校和适龄儿童就读情况。

“我经常想起炮火中流血牺牲的战友,过雪山草地时倒下就再没有站起来的战士。我就想多做点工作,尽自己的力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贡献。”李光这样说。(原载《当代贵州》, 文/叶力)

猜你喜欢

大渡河金沙江孤儿
大渡河遥想
我是金沙江
清单
爱父爱国抉择之间的悲歌
北渡金沙江
赵氏孤儿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大渡河下游某已建水电站发电影响分析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
梦鸟
红色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