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厦门市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建设

2021-10-21严绍德

厦门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厦门市基础设施计量

严绍德

引言

2005年,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出口战略创新》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1]。2019年,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编绎的《国家质量政策——指导原则、技术指南和实践工具》一书中提出了新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定义,指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由支持与提升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所需的组织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和实践构成的体系。质量基础设施是国内市场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国际承认对于成功进入国外市场至关重要,发达国家纷纷将NQI战略纳入国家战略,把提升NQI技术水平作为核心任务[2]。实践证明,质量基础设施是提升国家发展质量的基石,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3]。

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是指将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及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有机整合,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持续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因地制宜,综合运用上述资源,培育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模式,例如广西“一站式”服务平台、武汉“岱家山模式”、泰州“泰检易”、烟台NQI+服务云平台、海门家纺质量合作社等[4]。

现状与需求

1.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

近年来,厦门市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立足城市资源和功能定位,聚焦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物流和金融服务5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旅游会展、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及都市现代农业等十余条千亿产业链群[5],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厦门市的第一支柱产业,光电显示产业成为全国标杆等。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质量基础设施的整体提升必将反哺推动厦门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现代高水平产业体系。

2.企业高水平发展需要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

本文选取厦门市机械装备、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检验检测机构及食品相关产品等产业中40余家企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调研,从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及质量管理等视角,了解企业质量基础设施基本情况与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企业目前对NQI尚不了解,认识存在误区;内部信息化系统薄弱,所使用标准体系滞后;专业人才紧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不少企业希望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及时对现存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同时拓宽新标准获取渠道,特别是国外先进标准的译制和培训宣贯;指导企业制修订企业产品标准,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制修订工作;整合检测机构资源,共享检测设备,提高使用效率,缩短计量/检验周期,降低成本;整合认证认可资源,拓宽企业申请认证渠道;多举办计量、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相关培训,提升人员专业水平等。同时,企业在获取质量技术服务方面也碰到了途径不足、服务费用高成效不明显、服务机构专业性不足等问题,迫切希望能有“一站式”解决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存在的不足

以调研结果为导向,若能全面整合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及质量管理等方面资源,提供一整套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为企业提供产品全周期、质量全要素的全方位支持和一站式服务,将更加高效地解决企业在质量技术方面的难题。

3.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的既有基础

近年来,厦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基础设施呈现稳步发展态势,覆盖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多领域。其中技术标准方领域拥有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台湾地区标准化(厦门)研究中心,国家LED质检中心技术联盟首届理事长、秘书长单位,国际标准ISO/TC127/WG8土方机械“可持续发展工作组”的成员单位,全国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单位等。计量检定校准领域拥有厦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天溯计量、方圆校准等机构。检验检测领域拥有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通标、南德、华测和天祥等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共计170余家,覆盖建筑工程、环境、光学、医学、食品及装备制造等领域。认证认可领域有以从事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厦门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厦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认证机构。以上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建设的建议

2020年12月,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在厦门正式启动,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建设可借助“金砖”契机,结合产业需求,按照“立足厦门、辐射海西、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各类实体服务载体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建设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聚集区,搭建“四平台”,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

1.建立质量基础设施集聚区,搭建“四平台”

围绕厦门产业特色,有机整合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及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建立质量基础设施集聚区,发挥集聚区质量基础设施集约化优势,打造针对特定行业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扩大“一站式”平台覆盖面,助力行业整体发展。一是以厦门及周边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为导向,把握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对标国内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先进水平,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吸纳社会资源,集聚一批以科研为根基的精专业、多维度、优服务的科研机构,培育一批以产业需求为主体的强技术、多渠道、高效益的计量校准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建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和多元化认证聚集地,搭建计量与检测服务平台、认证认可服务平台;二是以台湾海峡两岸标准为主、金砖国家标准为辅,搭建标准化服务平台;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模式,搭建“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造成为面对企业和公众的基础设施共享平台。

2.建立技术专家库,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

邀请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金融服务及都市现代农业等领域技术专家、标准化专家,建成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物流及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技术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科技创新决策咨询中的重要作用,为质量基础设施区域性协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智库支撑。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形成以高校、院所的技术为核心,企校相互补充的战略联盟,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激发行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

3.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提升国际开放水平

借助“金砖”契机,依托质量基础设施集聚区,与金砖国家建立常态化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及认证认可等交流合作机制,引导市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抢占标准新高地;努力建设国际互认检测实验室,实现检验数据及结果互认,间接与众多国际知名检验认证机构互认;引导市内企业加强国际合作,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实现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标准输出。

猜你喜欢

厦门市基础设施计量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