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案例教学法在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中的改革探索
2021-10-21黄梦婷
黄梦婷 蒲 伟
(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644000)
0 引言
传统的课堂更多的是采用以授课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学习者,课堂中只有通过“师问—生答”的形式进行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非常困难[1]。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实现实时把控授课对象的学习动态,对于课堂效果情况掌握不明确[2]。在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法,将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能将抽象的文字内容通过案例形象化[3],同时应用雨课堂教学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深刻理解并融会贯通。
1 课程概述
以宜宾学院下设的国际应用技术学部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建设工程法规中所囊括的法规知识不仅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招投标咨询及科学研究等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4],同时也是建筑行业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理论教学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建设工程法律知识水平及法律基本素养[5]。通过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等与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6],并更进一步熟悉建设工程法规知识在建设建造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应对将来实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传统课堂通常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演讲式”授课模式,授课对象通过被动学习,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停留在记忆层面,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工程建设项目搬到课堂上,将其引入建设工程法规的课程教学中,能将抽象的法律条文通过案例形象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的过程中对法律法规深刻理解并融会贯通。
(1)教学准备:通过工程现场调研、走访房地产企业、查阅文献资料、团队资源共享、教研室研讨等方式收集、编写实用案例,在明确教学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案例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建设工程法规案例库。
(2)教学设计:将其晦涩的法律条文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基于雨课堂智慧工具进行教学设计,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案例教学法与雨课堂平台相结合,运用雨课堂平台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智慧教学设计模式。
(3)教学实践:由于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授课对象同时有本科大二学生和专升本大三学生,将2个大二本科班作为课程改革探索的试点班,将1个大三专升本班作为对照班并按照原来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开展效果良好,考虑对下一届3个班级全部采用新模式教学。同时,由于法律规章更新较快,要求任课教师随时关注行业规章的变化,反复审核案例的实时性。
(4)教学评价:课程组教师团队建立建设工程法规试题库,题型需要多样化(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综合分析题等),利用雨课堂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测试。为保证答题效果,测试应设置答题时间以及较详细的评分标准。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图
3 教学改革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切实增强学生创新应用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建设工程法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可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力图把课堂塑造成社会,寻找适合相应知识点的工程案例是关键,力求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动的社会场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7]。
(2)年轻教师法律知识不足,其讲授多以教材文本为主,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师生互动等关注不够,利用雨课堂能够使教学方法多元化,以期能够帮助年轻教师的专业背景有限的问题。
(3)雨课堂智慧教学下课并不意味着教学结束,教师通过互联网组织课后教学活动,解决传统课堂作业针对性不足、发现问题延迟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中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的缺陷。
4 结语
基于雨课堂平台,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建设工程法规的课程教学中,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同时,运用雨课堂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角度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通过雨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整体融合,授课教师实时把控授课对象的学习状态及效果,切实提升建设工程法规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