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洁篪:性情外交官“老虎杨”

2021-10-20陈皓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杨洁篪中美关系外交

陈皓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安克雷奇举行。一开场,美方代表就居高临下地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面对挑衅,中方代表慷慨陈词:“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国家尊严不容践踏,中方代表亮明中国态度,把美方代表拉回现实世界。

这位中方代表就是中国外交史上曾经最年轻的外交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因为属虎,在国际上享有“老虎杨”的称号。

沪上小青工,

逆袭成为翻译官

杨洁篪,1950年出生于上海,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3岁考取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初中毕业后,时逢动乱,学业被迫中断。18岁参加工作,成为上海浦江电表厂一名学徒工。在工厂期间,他一有空就学习英语,精打细算省下的钱,也全用来买英语书和英语碟片,在同事中显得有些另类。

有一次,厂里进了一批新仪器,说明书全是英文,没有人看得懂,厂长招呼身边的人:“快把那个懂英语的小工喊来。”杨洁篪一到,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翻译,从此大家对这个懂英语的小工刮目相看。

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建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外交事业日趋发展,急需优秀的外交人才。周恩来总理下令将散落各地的原外语学校的学生,调集到外交部,培养翻译人才,杨洁篪有幸成为其中一员。1973年,他被选派到英国伊林学院、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学习,攻读英语和国际事务。两年后,杨洁篪学成归来,被分配到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工作。

杨洁篪做事严谨细致,为人谦和有礼,他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遇到疑惑及时向前辈们请教,并认真记录在本子上。他基础好,又勤奋,很快就脱颖而出,从普通科员提拔为二等秘书。

作为翻译,杨洁篪有机会参与高层外交活动,有幸见识到不少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优秀人士。他非常珍惜学习机会,用心观察领导人如何处理棘手问题,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得到了为邓小平做翻译的機会。

1977年9月,老布什以私人身份访问中国,他曾任驻华联络处主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对中国比较熟悉,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他,并同意其前往西藏自治区参观。杨洁篪全程担任翻译,与老布什一家结下深厚友谊。2002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期间,杨洁篪利用与布什家族的良好关系,促成了小布什邀请江泽民夫妇在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私人牧场的会晤,开创了在任美国总统为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元首举行家庭宴会的先例。

驰骋外交半世纪,

刚柔并济“老虎杨”

1983年3月2日,杨洁篪被派驻到美国大使馆工作,做章文晋大使的翻译和秘书。杨洁篪工作尽心尽力,得到章文晋的赏识和恳切教导,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从二等秘书升为一等秘书,再到政务参赞。1998年,杨洁篪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2001年,成为第7任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他每一次升迁的背后都是更加严峻的考验。

杨洁篪出任驻美大使期间,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中美撞机事件。美国一架军用侦察机飞抵我国海南岛近海海域上空活动,由于美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转向,与对其进行跟踪监视的中国飞机相撞,致使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罹难。事件发生后,美方将责任推卸给中方。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白宫草坪接二连三地发表讲话,要求中方立即释放被扣留的美军机组人员,中美关系骤然紧张。杨洁篪为此,一日之内四次奔走于美国国务院、国会与中国驻美大使馆之间,两次出现在美国电视荧屏上。他举例说,一个家庭,有一所房子,一个前院,有一伙人整天开着车子在这家门前来回转悠,虽不进院子,但日夜折腾,扰得人家不安心。这家人开门查看,结果车子被毁,人也失踪。这家人是不是有权问问门口这伙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杨洁篪语言刚柔相济,其中的是非曲直不言而喻,让人心服口服。这场危机最终以美国驻华大使出面道歉而解决,避免了两个大国之间可能爆发的冲突。

杨洁篪擅用谚语阐明道理,用词简洁,妙语连珠。如谈到中美关系,杨洁篪以中美篮球和乒乓球比赛为例说明两国应当取长补短,合作共赢。他引用俗话“邻居好,无价宝”,来说明中方坚持睦邻惠邻的处世之道。在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主旨演讲中,杨洁篪用中国谚语“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倡导各国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建设繁荣美好的世界。

杨洁篪驰骋外交半世纪,曾三次被派往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美国通。他既是中国立场的忠实守护者,也是世界声音的优秀倾听者,他以个人魅力赢得了世界的赞赏。200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授予他“年度杰出外交官”称号,表彰他在中国外交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在华盛顿为拓宽和加强中美关系所付出的努力。

儒雅睿智外交官,

多才多艺性情人

杨洁篪处事稳健,因在外交舞台上无数次的经典交锋频频登上热搜,被称为“外交老虎”。他认为这并不表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结果。他说:“中国外交的力量来自于人民,智慧来自于人民,活力来自于人民,人民是外交的基石和后盾。”

2021年3月18日,杨洁篪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美方邀请,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进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美方一上来就用了约10分钟时间,居高临下地对中国内部事务和对外政策蛮横指责,有意挑起争端,明目张胆地对中国外交团摆起“鸿门宴”。面对美方代表傲慢无礼的表现,杨洁篪严正阐明中方立场,台湾、香港、新疆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当中方做补充发言时,美方要把媒体赶出去,杨洁篪不同意美方的“双标”做法,有理有节且掷地有声地提醒美方:“你们没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不可阻挡的,对中国采取卡脖子、打压的办法,最后受损失的是美方自己。

一场别开生面的“鸿门宴”,杨洁篪和王毅沉着应对,让世人领略到中国人“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风格,把美方代表拉回了现实世界,与中方平等对话,达到增进彼此了解和推动关系解冻的初衷,形成双方同意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美方重申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等较丰富的成果。

在国际舞台上,杨洁篪旗帜鲜明,但在生活中,他却是特别接地气的性情中人。他的书法作品法度严谨,个性十足。他喜欢音乐,对独具江南风韵的评弹情有独钟。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外国友人成为“评弹迷”。杨洁篪认为一个外交官只有深谙自己的文化,才算有了根,才不会轻如浮萍、薄如蝉翼。杨洁篪爱好乒乓球,他说打球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干外交事业。2021年4月29日,他在人民日报撰文《以史鉴今,面向未来,把握中美关系正确方向》,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中美“以小球转动大球”,融化两国历时20多年相互隔绝的坚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他说:“面向未来,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势头不可阻挡,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发展也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继承和发扬‘乒乓外交所承载的精神,以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通话精神为指引,认清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各国一道携手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猜你喜欢

杨洁篪中美关系外交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