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奥林匹克环球行”
2021-10-20侯琨
我叫侯琨,有很多不同的身份: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副主席、高校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研究员、多次体育大赛的火炬手……但最让我自豪的,还是被称为“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
从2012年1月到今年1月,我用9年时间,走遍了所有举办过冬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和青奥会的26个国家的47个城市。推广奥林匹克文化,让我把爱好变成了事业。
做志愿者结缘奥林匹克
2007年6月,第13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我有幸成为志愿者。正是这次做志愿者的经历,让我对奥林匹克运动有了新的了解:它不光有竞赛和明星运动员,还有文化和教育的内涵。那之后,我与奥林匹克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先生接见了我,并为我题词:“祝贺你完成了一项真正的奥林匹克行动,感谢你对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作出的巨大贡献!”巴赫先生说的,就是我历时9年完成的“奥林匹克环球行”。
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答案其实很简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奥运热情。但我发现,大家更多的是关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运动员,而对“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了解并不多。于是,一个探访全球奥林匹克城市的梦想就此诞生。我想看看,奥林匹克运动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来参与。
开启奥林匹克环球之旅
2012年1月1日,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环球之旅。在我走过的47个城市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我国奥运首金的诞生地洛杉矶,不是举办过3次奥运会的伦敦,也不是风景如画的小城圣莫里茨,而是1984年冬奥会举办地萨拉热窝。
当我换乘5次航班,在深夜11点抵达萨拉热窝机场时,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这座曾举办过“完美的冬奥会”的城市,竟变得如此萧条。仅有两层楼的机场大厅已经关闭了大部分照明,有数的几个小店铺也已经打烊,机场外一片漆黑,没有出租车,更没有公共汽车。
第二天,我走上大街,眼前的断壁残垣和楼体上随处可见的弹孔,让我明白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萨拉热窝冬奥会结束不到8年,波黑战争爆发,无数百姓死于战火,就连部分冬奥场馆都被夷为废墟。但与当地人谈起30多年前冬奥会盛况时,他们的眼睛马上亮起来。一位老人指着一家五星级酒店外墙上醒目的奥运五环标志对我说:“你看,我们这里也是曾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那真是我们的骄傲!”这也让我很意外,这座城市里很多被战争破坏的建筑都没有重建,可这座当年冬奥会指定酒店却翻修一新。“虽然我们现在有些糟糕,但和平已经到来,以后生活一定会好起来。”老人对我说。
和平,对于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太重要了!这让我想起了平昌2018年冬奥会。冬奥会期间,依照传统设立了奥林匹克休战墙,朝鲜和韩国两国运动员在开幕式上举着“朝鲜半岛旗”共同入场,引发全场观众欢呼喝彩。那一刻,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奥运精神,促进和平发展”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得知北京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老人高兴地对我说:“中国的发展很好,很让人羡慕,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办奥运。如果可能,我也希望能去北京看比赛。”
探寻奥林匹克的魅力
国家强大、民族自信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关键,如果国家贫弱,连参加奥运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刚启动“奥林匹克环球行”时,我得到了一本1936年柏林奥运会运动员签名影册,其中属于中国代表团的那页有18位运动员的亲笔签名。当我得知铁饼运动员郭洁老人生活在西安时,立即前往他家中拜访。那年,郭老整整100岁了。
见到我时,郭老一边翻看影册,一边回忆: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经费短缺,69名参赛运动员只能乘坐邮轮最低档的舱位,在海上颠簸了27天,才在奥运会开始前不到一周赶到德国柏林。最终,只有一名中国运动员进入了比赛项目的决赛。郭老遗憾地说:“我们当时没有教练、没有训练器材,连鞋袜都是自己花钱买,怎么能像现在的运动员这样拿金牌呢?”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为国争光,这是几代中国体育人的梦想!让郭老感到骄傲的是,他担任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火炬手。如果不是国家的强大,亿万中国人的奥运梦怎么会实现呢?
一路走來,我当初的疑问有了答案。奥林匹克运动正是强调人们通过体育锻炼、积极参与、拼搏获胜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发起的宗旨和本源!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大的魅力!
(责任编辑:陈宁)
侯琨,男,198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曾担任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火炬手。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百姓宣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