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城市
2021-10-20段艳丽
段艳丽
城堡与街道
爱丁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许多古迹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已成为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旅游城市。因其独特的人文风光与自然景观,爱丁堡的旧城和新城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入城的时候导游指着一排老旧的平房介绍说:这是富人区,别看是平房,这里房子越老越值钱。前面二层的联排别墅则没有平房贵,四五十万英镑吧。这时我才理解为什么英国人在介绍房子的时候,总要强调那是乔治时代的房子、这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房子。无论到英国的哪个城市,一抬头,总能看见在屋子外面的红墙上用不大的白色字体标着房子建于“17xx年”或“18xx年”,一算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很多英国人喜爱老房子,也许旧房屋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被年代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比起刚建成的新房子更有厚重感吧。
其实一进入爱丁堡主城区,我就豁然明白,难怪J.K.罗琳能在这里写出魔幻的《哈利?波特》。整个城市的基调为黑褐色,像是经历熊熊大火烧过一样,导游介绍说这是因为这里特殊的土质所致,建筑就地取材,所制成的砖瓦年代一久,自然风化后就呈现黑褐色,别具一格。如果说英国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红砖白墙的建筑典雅素朴,这里高耸入云的黑色哥特式建筑给人带来的是恐惧,同时呈现一种苍凉静默之美。那黑色的高耸入云的尖塔上,十字架端然立于顶端,圆顶教堂及坟墓错落分布,使这个城市弥漫着一种神秘鬼怪之气。哥特式小说中所有的特点在这里都有:神秘、恐怖、令人毛骨悚然。导游说,当地人喜欢与坟墓为邻,与死去的亲人为伴是一种福分。记起《韩诗外传》里说,“死者为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土。”《论衡·论死》中也说:“人死精神升天,骸骨归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虽然西方的坟墓很多时候更像一个公园,除了有竖起的墓碑外,是大片的草坪。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憩,吃東西,没有太多忌讳。但这里不同,墓园的某些地方依然让你心生恐惧。我问同行的几个朋友:如果在夜晚大街上空无一人,敢不敢一个人走?都面面相觑,说不敢。还没到这里之前,就知道有一个叫玛丽金的小巷是世界十大恐怖地之一。在鼠疫席卷苏格兰的时候,这条小巷有六百多人被感染,政府下令彻底封锁小巷,造成大批人畜死亡。现在,玛丽金小巷被改造成了一个旅游点,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当年的风貌。购票之后可以跟随身穿16世纪服装的工作人员进入这个神秘的恐怖之巷,据说有时还能隐隐约约听到小女孩的啜泣声,让人汗毛竖立。
我们下车的时候是早晨,城堡还没有开门,但外面已经排了很长的队。风很大,古堡上面的旗子哗啦啦随风狂舞,卷展不止,似乎不把这些旗子撕碎不肯罢休。敦敦实实的、黄褐色泛黑的城堡耸立在爱丁堡市的最高点——135米高的城堡山上,从这里可以俯瞰市容。驻足眺望,只见大大小小的尖塔星罗棋布。城堡经过岁月侵蚀,斑驳的城墙与黑色的石山浑然一体。一面斜坡,三面悬崖,这里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堡垒。这个城堡大概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公元6世纪时成为王室城堡,曾是苏格兰和英格兰女王的居住地,比温莎城堡还要早400多年。它同时肩负着王室行宫和军事要塞的双重职责,被认为是整个苏格兰的精神支柱。如今在古堡的城墙上,还能看到乌黑的古炮,每天下午1点会开空炮报时,被戏称为“One Oclock Gun(1点钟炮)”。这里曾经关押过不少死囚,所以也是苏格兰传说中最著名的闹鬼之地之一。走在古堡地下幽暗曲折的秘密通道中,生怕会遇到幽怨徘徊的幽灵和阴森的忽隐忽现的鬼魂。城堡内部收藏着中世纪以来各个时代的兵器和军装,特别是兵器室中陈列的长达5英尺的巨剑,是稀世珍品。苏格兰的历史是一部反抗英格兰统治、争取自由的历史。古堡历经风雨,在一个陈列室的墙上,标题为“为城堡而战”(Fight for the Castle)的版画讲述了从1286年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去世、苏格兰陷入危机开始,到1356年大卫三世被释放,独立战争结束,苏格兰人民保护城堡争取民族自由的艰难历程。另一个房间里摆放了一些栩栩如生的雕像,多是国王加冕的场面。外面院子里有骑着高头大马、头戴大盖帽、脚穿长筒军靴的士兵和将领塑像。在古堡入门处可以租到多种语言的电子讲解器,戴上耳机,脑海里会出现栩栩如生的战争场面。
面对古堡的,是老城的中心大道,就是著名的皇家英里大道,它始于城堡,终于圣十字架宫,大约长一英里,因此得名。街道中心和四周都是几百年历史的建筑,像一首首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既具有北方人特有的豪放粗犷,又具有哥特式风格独特的神秘苍凉。穿梭在这里,犹如穿梭在绵延的时间海洋里,所有的一切无不诉说着鲜活的过往或支离破碎的重要的瞬间。大街中央矗立着一些青铜雕像,布鲁克五世公爵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坚强地驻守在这里。后者作为政治经济学的鼻祖,曾经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商品的供需会自动平衡,价格会根据供需自动调节,20英镑的纸币上印有他的头像。道路尽头的圣十字架宫,又被称为“荷里路德宫”,是女王在苏格兰的夏季行宫,建筑风格古老且华丽。圣吉尔斯大教堂位于这条街的中点,独特的苏格兰王冠尖顶很有特点。它作为爱丁堡的宗教枢纽已经存在了900年的时间,曾是苏格兰长老会礼拜的场所,甚至被看作是全世界长老会的母教堂。现在去教堂的老年人居多,年轻人越来越少,有些教堂难以为继,就终年不开,或者卖给商家改成旅社。——信仰危机在全球普遍存在。
大街上,游人如织,人们热热闹闹地继续着世俗生活。被称为“高街”的地方,既是爱丁堡的市中心,也是商业最繁华的地带。这条大道沿途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礼品店,有卖苏格兰威士忌的老酒馆,也有别致的新酒吧,以树叶和鲜花装饰得生机盎然,宛如中国北方四合院的三进院,层层走进去后才发现别有洞天。路边还有数不清的羊毛、羊绒店和礼品店。许多游人在自己喜欢的名牌商店里购买具有苏格兰特色的格子围巾、羊毛或羊绒衫,准备带给朋友或亲人做礼物。拿着导游发的名片进一些商店能够打折,而导游也会被累计加分,如果客人买得多,导游会被奖励。穿苏格兰裙的街头艺人吹着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各据一处,此起彼伏。听说传统的苏格兰短裙里面是不穿内裤的,网上就有一些知名男子穿裙子被风吹起时不慎露出私密处的照片,其中还有女王的丈夫,照片登出来也只博大家一乐。此外还有浪漫的吉他,杂技吞火、喜剧等表演,好不热闹!各种街头艺术纷呈,有扮成猎人的装束,手持长矛的;有穿着一身白色长皮毛扮作不知名动物的;有扮成某个戏剧中人物着猎奇装扮的,合影需付费。这里就像一个长长的舞台,演员们纷纷登场,但互不干扰,专注自己的表演与观众的互动。观众多了,表演就更卖力,人也更欢畅;人少的地方,也要学会自我欣赏,默默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据说,每年8月“苏格兰皇家军乐节”期间,这条爱丁堡最著名的街道会热闹爆棚,到处都是人。它是爱丁堡最负盛名的节日,英国皇家军乐队、英联邦国家军乐队以及国外受邀的军乐队都会来爱丁堡演出。中国解放军军乐团也曾受邀参加过这个军乐节,因为仪容整齐,动作飒爽利落总是赢得很多赞叹和掌声,此地的华人引以为傲。
大象咖啡馆与司各特纪念塔
在皇家英里大道上的市政厅门口有一条棕色长道,有点像好莱坞的星光大道,每个获得爱丁堡最高荣誉奖章“爱丁堡奖”的人都会在这里留下手印。J.K.罗琳在2008年获得了这个奖,在这里留下了手印。罗琳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这份对写作的热爱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使自己一度成为英国第三富有的女人。挣钱,对她来说,更像是坚持心中所爱带来的附属品,是意外之喜。她曾说:我喜欢写这些书,我挣钱是为了继续写书。曾经,因为这份热爱,她过得很落魄。她从小就想象力丰富,一直想写小说,然而她的父母,如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希望孩子能务实,大学毕业后找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有一技之长。罗琳的母校就是我访学的大学,本来她与父母妥协的结果是学习现代语言,但她趁父母不注意,将专业做了改动,自作主张学习古典文学,研究希腊文化。这当然“无法换来一间独立宽敞的卫生间”(罗琳在哈佛演讲语),但也正是这个学习,开拓了罗琳的视野,她书中许多人物的名字,命名均可见古希腊神话的影响。她毕业后果然找不到工作,去了葡萄牙教英语,结婚,生子,与葡萄牙丈夫分居,飞回英国,独自一人抚养女儿,很过了一段苦日子,甚至得了抑郁症。她回顾这段生活时说:“贫穷并不是一种高贵的经历。贫穷会让人感觉恐惧、有压力,有时甚至让人感到沮丧。贫穷意味着说不尽的羞辱和艰辛。” 她选择住在爱丁堡,因为她妹妹在那里。但就是这样,她也没有放弃写作。家里太冷,舍不得开暖气,只好到咖啡馆来写(也有说其实她并没有那么穷,她至少还有政府失业救济金)。有一次看奥普拉?温弗瑞对罗琳的访谈,知名主持人亲自飞到苏格兰,在罗琳的住处对她进行了采访。当然,成名之后,罗琳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但她还是住在苏格兰,住在爱丁堡的郊区莫切斯顿,那里是爱丁堡的富人区,她喜欢那里的环境:古堡、树木、大片起伏的草坪山峦、数不清的河流湖泊。
大象咖啡馆被称为是哈利?波特的诞生地——当年穷困潦倒的罗琳通宵写作的地方,是“哈迷”心中的“圣地”。咖啡厅并不大,但很显眼,周围很少见这么鲜亮的色彩:门框是橘红色的,金色的大字“the elephant house”(大象咖啡馆)下面一行金色小字:“birthplace of Harry Potter”(哈利?波特诞生地),橱窗里也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同样的字。门外高高悬挂着一个大象的招牌,以前咖啡厅的老板援助非洲大象,所以起了这个名字。慕名而来的人很多,不时有人过来在门口拍照留念。咖啡厅里人坐得满满当当,点餐处需要排队。找了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下来,点了咖啡和蛋糕。年轻的服务员面无表情,许是倦了吧,毕竟每天要面对这么多的客人。咖啡一般,奶酪蛋糕细腻、绵软,入口即化。终于可以让我不停行走的双脚歇歇了,慢慢喝着,小口吃着,坐在这里,想象J.K.罗琳在这里构思《哈利?波特》的情景。任何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取得的,第一卷《哈利?波特》在出版前曾被拒了12次,若不是心中对写作的挚爱,早就放弃了。罗琳在这个自己创建的魔幻世界里,塑造出一个个形象多彩、性格丰富的人物。从孩童到成人,各个特点分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恐惧,善恶往往在一瞬间。围绕着哈利的正邪势力此消彼长,小男孩在各种磨砺中成长、蜕变,成为勇于牺牲,敢于担责的青年。每个人似乎都能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书一出版即风靡全球。2012年我在美国访学的时候,大学里举办谁最像哈利?波特、罗恩和郝敏的比赛。最后胜出的小伙子,远看与电影里的哈利一模一样,一样的眼镜,一样的巫师袍,一样手拿魔杖,大家纷纷与他合影留念。我现在所访学的这所英国大学、罗琳的母校,有“哈利?波特与魁地奇社团”,有时会组织一些观影活动,或者模仿小说中年轻巫师们骑着扫把进行魁地奇比赛。
咖啡馆的老板会做生意,打出了J.K.罗琳的招牌,洗手间外面的墙上挂着一些作家在这个咖啡馆的照片和剪报。洗手间里面黄色的墙壁、甚至屋顶上和灯上都涂满了字和画。各种文字、各种颜色,稚嫩的简笔畫、龙飞凤舞的誓词,有的只是写个名字在此。老板任由客人们涂抹,也许是受罗琳的启发,让人们无拘无束地尽情挥洒埋在心底的创作欲吧。结账后找的零钱被很用心地装在小小的信封袋中,信封正面是一个大眼睛的女孩子,有点像我们的希望工程里面的大眼睛女孩,一双眼睛就这样目不转睛地看着你。上面写着 “Change happens with you”(变化因你而起),下面印着咖啡厅的大象图标,底下还有一行字:“Help us make a difference”(请帮我们改变),纸袋背面写着“everything you give can help transform a childs life”(你的捐赠有助改变孩子的一生),最下面解释说:大象咖啡馆现在在帮助菲律宾穷苦地区的孩子们,希望能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鞋、衣物、校服、学费等,使他们不致因贫穷而上不了学。我把这个零钱袋装好,留作纪念。
爱丁堡还有一位著名的作家,那就是被誉为“苏格兰之魂”的沃尔特?司各特。他生于斯长于斯,小学、中学、大学都在这里完成。由于幼年生病,导致右腿肌肉萎缩,终生跛足。1802年他出版了《苏格兰边区歌谣集》,获得成功,他还担任了爱丁堡高等法院的院长。1820年被英王室封为男爵。他总共创作了将近30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后来他同J.K.罗琳一样,凭借文学创作挣得了大量钱财。他曾斥巨资在河畔建造了一个仿中世纪风格的私宅,内部装修极尽奢华,一时名流云集,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交际中心。他既是诗人也是历史小说家,先后写出了长篇叙事诗《最后一个行吟诗人之歌》《湖上夫人》、长篇历史小说《韦弗利》《艾凡赫》等。他还发表了《论小说中的超自然现象》,阐述了他对超自然小说的理解,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早和最经典的阐释超自然作品的文论之一。尤其是他的《韦弗利》系列小说以苏格兰历史为题材,开创了欧洲历史小说之先河。他的作品在欧洲广受欢迎,马克思在患重病时甚至说:可以停止工作但不能停止阅读司各特的小说。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父亲都爱读司各特,在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古怪的学者威廉?班克斯先生也特别喜欢司各特的《韦弗利》系列小说,甚至每半年就会再阅读其中的一本。司各特作品中的人物用苏格兰方言,既新鲜又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伍尔夫评价说:“司各特的人物同莎士比亚以及简?奥斯丁的人物一样有着生命的种子。”对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评价:
司各特所擅长描写的不是人与他人争斗的情感,而是人与大自然抗争的情感,是人与命运紧紧相连的情感。他的传奇故事是关于夜间躲在树丛中被追捕的人的传奇故事,是驶往大海的双桅船的传奇故事,是月光下惊涛拍岸的传奇故事,是孤寂的沙漠和远方的骑士的传奇故事,是暴力和悬念的传奇故事,也许,他是实践“让人物用语言揭示自我”这一伟大的莎士比亚艺术的最后一位小说家。
我用谷歌地图查了查,司各特纪念塔离这里不远,于是加快步伐。在路边看到一组雕像教人忍俊不禁:一排八位绅士,从高到低有序排列,他们头戴高高的铜色礼帽,身穿黑色燕尾服,左手低头手抚住帽檐,右手拿着文明棍,在狂风中砥砺前行,大风将燕尾服吹起。倾斜的身体与手杖告诉世人:即使是在狂风中也要保持绅士的体面,他们动作整齐划一,很有韵律感。以为是某家艺术团做的广告,仔细一看,但见下面写着“ Keep Walking”(继续走)。英国徒步流行,朋友曾讲过她徒步的惊险经历,感慨说,徒步之后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困难能吓到自己,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行走的力量。
穿过艺术博物馆,巨大的、黑色的、镂空的司各特纪念塔就出现在面前,它四面呈细长的金字塔形,远看像中间镂空的钢铁建筑。1832年,司各特逝世,英国举国悲哀,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文豪修建了这座塔。它于1844年建成,但是到了1846年8月15日才正式揭幕。纪念塔高61.11米,整体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四座小型尖塔拱卫着中央高塔,高塔底部四方都是拱门,塔中央立着白色大理石的司各特雕像,他身穿长袍,身边还卧着他的爱犬,环绕塔身的是他作品中的64位主人公的雕像。修建紀念塔的材料同样来自爱丁堡附近开采的砂石,在短短不到200年时间中就变成黑褐色,显得历史非常悠久。纪念塔已成为爱丁堡的旅游景点之一,游客可通过狭窄的阶梯,到达尖顶上的一系列观景台,俯瞰爱丁堡市中心及周边景色。据说,登上最高的观景台要攀登287级台阶,爬上去的人还能领取纪念证书。旁边售票口标着门票的价格,成人:8镑;5岁到15岁的学生:6镑;5岁以下孩童免费;家庭团体票20镑,包括两个大人两个孩子或一个大人3个孩子。一些人在三三两两地排队等候,大人们聊着天儿,小孩子累了就直接坐在地上。英国通过这样的政策鼓励父母多带孩子参观学习。一方面缅怀为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作家;另一方面,也会激励孩子阅读,孩子在参观完作家的故居或纪念地之后,再去读作家的作品,会对作品产生一种不同的亲近感。
旁边是孩子们喜欢的旋转木马,伴着喧闹的现代音乐。周围是临时搭建的圣诞集市,红色房顶的小木屋,一直延伸到艺术博物馆前。琳琅满目的各种摆件、饰品,五颜六色的小灯泡成串地挂了出来,在门前,在房顶、在摆放的商品上,它们手拉手欢快地跳着舞,给这个略显沉重的城市以色彩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