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仲吉:另一种守护

2021-10-20陆诗逸

广西电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阿妈乡亲们上学

●陆诗逸

二十年前,国家要在广西隆林天生桥建国家级水电站。百色隆林供电局天生桥供电所营业服务二班抄表员王仲吉的故乡就在天生桥附近的革步乡者合村,该村在山脚下,乡亲们必须整村搬迁。

王仲吉和乡亲们不愿意离开故土,但为了响应国家开发建设的号召,他们选择搬到了南盘江周边的山峦上扎起了村寨。这是乡亲们居住了几辈人的地方,南盘江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他们依然选择临水而居,眺水而居。

王仲吉舍不得故乡这条叫南盘江的河,舍不得河岸上那些伴着他一起长大的大树,也舍不得当年坟墓没有来得及搬迁而淹埋在水库下的先人们。每年清明节或壮族节日“三月三”,王仲吉都会按照当地的风俗,砍一枝新鲜的红椿树,在河岸上点上香,把祖先们的魂魄带回去过节。

王仲吉热爱故乡,热爱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和这里的每一个人。当年的南盘江支流已成为了者合村人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因拦坝蓄水而形成的壮观的万峰湖。

王仲吉到群众家中帮忙查看电路 陆诗逸/摄

在万峰湖畔,王仲吉用另外一种方式守护着他的故乡。

希望——造一艘乡民解忧之船

浩瀚的万峰湖,有800多平方千米,附近搬迁到湖畔周围的居民就有几千户。要服务这些如星星般洒落在两岸山头上的居民,光靠两条腿实在有点艰难。

有一年冬天,寒风刮过万峰湖,天气异常的冷。一位住在山头的老阿妈因为家中没有电,打电话叫王仲吉去修。但是由于那天万峰湖上开摆渡船的船工回家早,王仲吉在码头等了很久也没有船过来,他只好黯然回家。后来得知,老阿妈在黑暗中摸索着干活时摔伤了膝盖。王仲吉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愧疚。他想,如果那天他自己有船,如果那天他去了老阿妈家,那么老阿妈也许就不会受伤了。

“船,我要一只船!”王仲吉在梦中经常会这样喃喃着他的希望。

后来,王仲吉咬咬牙把女儿王海燕的两万元嫁妆钱变成了这只行走在万峰湖上的船。

面对女儿,王仲吉是愧疚的。女儿王海燕一开始也不理解父亲,因为父亲都没有和她商量就花了她的嫁妆钱。

后来,当女儿走在万峰湖边,听到乡亲们对父亲王仲吉的夸赞时,她开始慢慢理解了父亲。这船,买得值!

有了船,缩短了王仲吉和村民们的距离,不管在哪个山头,王仲吉都能火速赶到。他还把他的摩托车也推到了船上,一下码头,可以马上开着摩托车到有需要的村民家去。

有了船,王仲吉服务的效率大大提升。他的船还经常帮乡亲们从镇上带点谷米种子化肥之类的常用物资,人们称他的船为“解忧船”“呗侬船”(壮语:兄弟船)

梦想——铺一条水上求学之路

现在已经在南宁某电梯公司工作的壮家小伙韦龙让,他的故乡就在者合村。他到现在都还记得当年王仲吉是怎么用船送他们一群孩子上学的情景。

王仲吉检修线路 蒋金林/摄

“我的父亲眼睛有眼疾,所以出门不是很方便,母亲常年生病,要送我从者合村到革步乡里上小学,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是不容易的。”韦龙让回忆道,“从三年级开始,都是王阿爸送我去上学。每个周末又把我接回来和父母团聚。”韦龙让一直很感激王仲吉,如果那些年没有王仲吉接送,以他这样的家庭条件,他不可能走出那个在湖湾里的山乡还能在大城市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现在在广东某电子厂上班的女孩韦凤沙说起王仲吉也满含感激。她说:“我现在回去过年,第一件事就是去叫王阿爸来我们家吃饭。当年他从我四年级开始就接送我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王阿爸还唱歌给我们听,也会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要走出万峰湖去看外面的世界。”

而韦凤沙的情况,王仲吉也记得很清楚:韦凤沙的奶奶双眼失明,父亲要出去外面挣钱养家,母亲要照顾奶奶不能离开,所以小凤沙上学接送也成了这个家庭的难题。

风里雨里,王仲吉铺就了一条孩子们通向外面世界的求学之路。送孩子们上学,他坚持了十多年。

愿望——绣一幅壮乡美丽之画

守护家乡,王仲吉还有很多种方式。

以前,万峰湖养了很多鱼,当时养鱼还成为了当地主要产业。很多人喜欢到万峰湖垂钓,湖边为垂钓者搭建的垂钓小棚多不胜数。王仲吉的爱人为补贴家用也跟着别人在自家门口搭了几个垂钓棚子。

后来,珠江水系开始治理,万峰湖也是珠江水系的一部分。王仲吉说服爱人,第一个打掉了自己家的钓鱼棚子,水上执法大队称他的行为给他们水上环境治理开了个好头。

自从水上生态治理开始后,王仲吉可忙了!

王仲吉与同事一起检查设备 阮浩/摄

他每天出门的标配是电工工具包、安全帽、蛇皮袋。他爱人很纳闷,不知道他为什么每天要带上一个蛇皮袋。

后来,还是女儿解开了这个迷。因为女儿听乡亲们议论说她父亲每天都去捡垃圾,她就跟踪了父亲,才发现了父亲的秘密:原来王仲吉每天都会把沿岸的垃圾捡拾进袋子里,回去后找固定地方焚烧。

原来送孩子们上学的“孩子王”变成了“垃圾王”,王仲吉却说:“现在国家搞生态治理真是太好了,我又看到了南盘江原来的颜色,是那么的清亮,那么的干净。”他回忆这几年的变化,“国家治理还是有成效的,以前在那些码头,垃圾和漂浮物多得开船进去都有点吃力,沿岸全是垃圾,水因变脏而漂浮着泡沫。那时候我看着确实很心疼!”如今,王仲吉已经积攒了丰富的水上捡垃圾经验——码头和湖湾是垃圾最多的地方,因为风吹动下,垃圾就会在那里停留,他服务客户回来时也会给船掉个头,湖湾的垃圾一捡一个准!

在他的带动下,沿岸的人们都知道怎么固定存放垃圾,好风气正在形成,如今的万峰湖犹如壮乡里的一幅新画卷。

猜你喜欢

阿妈乡亲们上学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阿妈的草原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阿妈的歌谣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阿妈 阿爸 嘎洒坝
上学啦
雪域好阿妈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