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五结合”教学法探索*
2021-10-20赵林静王沛珍魏纪东
陈 萍,闫 冬,赵林静,王沛珍,魏纪东,杨 帆
(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3)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诸多知识点具有良好的育人价值与潜力,可作为思政融合的良好载体。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具体体现。目前,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向学生传递怎样的思政信息?如何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结合?如何在课程中有效传递思政正能量,实现育人目标?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与修正[1-5]。本文通过举例方式介绍“五结合”教学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探索实践。
1 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将注定成为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知识点,多角度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在医学微生物学的“人与微生物关系”知识点中,可列举新冠肺炎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同时设问: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为何各国疫情防控效果差别巨大呢?通过新冠疫情控制情况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当传染力极强的病原微生物来袭时,只有先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有效的制度保证和强大的执行力,才能更好地控制疫情[6]。借此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病毒威胁、面对舆论压力、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果断采取了系列硬核措施,比如大家禁足居家配合防疫,建立火神山医院,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一省帮一市对口帮扶,对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加快疫苗研究步伐。纵观目前各国的防疫形势,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具备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突出了我国制度优势,彰显了我党强大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让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大灾、大难时你身后是整个祖国”的底气和信心。用这样的素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认同感,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培养学生同理心,从而主动思考案例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念,帮助学生树立和坚定“四个自信”的信心,站稳人民立场。
2 与医学职业精神相结合
《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中将医学职业精神概括为患者利益至上、重塑医学诚信、提高业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平等,强调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表明医学具有明显的利他性、公益性[7-10]。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冠状病毒章节讲解中,可结合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融入职业精神教育。在疫情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始终把患者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用信仰、生命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以钟南山院士、张定宇院长等为代表的广大医务人员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通过鲜活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医疗工作本质是利他的社会事业,需要医护人员具有利他精神和奉献品质,同时也加深了一个未来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感和责任感。
3 与科学精神相结合
科学精神内涵较广,包括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实践精神、奉献精神等范畴。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每一点进步都是科学家付出艰苦努力,坚持不懈奋斗出来的[11],因此稍作深入就可以在学科某个知识点挖掘到鲜活素材。
巴斯德着手研究狂犬病疫苗时,在科学界早已功成名就,但不断出现人被狂犬伤害的报道时,微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使他决心迎难而上投身狂犬病研究。巴斯德带领助手冒着被病犬咬伤的危险,通过系列试验获得猴脑减毒疫苗动物实验的成功。但巴斯德并未满足,根据狂犬病发病特点,为了获得暴露后接种疫苗的预防效果,又进行了大量试验,于1885年用灭活疫苗挽救了被犬严重咬伤的小患者梅斯特的生命[12]。巴斯德在科学研究中迎难而上的勇气、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攀登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通过巴斯德发明狂犬病疫苗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有迎难而上、乐于奉献、积极拼搏的勇气和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实现自己的梦想。
4 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学生对国家安全的理解比较局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很有必要,如结合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可列举2011年某大学因使用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羊做实验,导致27名学生和1名教师感染布鲁氏菌事件[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事件发生过程中涉及哪些不规范的操作,应如何避免?让学生明白生物安全无小事,生物安全问题就在身边,关系你、我、他,进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实验规范。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暴露于传染病病原环境的概率大,更要有生物安全意识,更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学习和工作,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人健康。
5 与培养科技伦理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相结合
科技伦理指科学技术研究中人与社会、自然及人类关系的行为准则,其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应遵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13]。科技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不断突破着人类的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为了让科技活动始终向善,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科技活动应该遵守科技伦理,并应使用法制的手段予以规范。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CD4+细胞时,需要辅助受体CCR5或CXCR4的协助,如果CCR5缺失或基因突变可以避免HIV-1感染或延缓病程[14]。由此引出2018年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1]。在明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医学伦理的情况下,相关人员仍通过编辑人类胚胎CCR5基因,以生育免疫艾滋病婴儿为名,将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用于辅助生殖医疗,最终导致3名基因编辑婴儿出生。该事件违反国家有关科研和医疗管理规定,逾越科研和医学伦理道德底线,扰乱了医疗管理秩序。通过具体案例剖析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恪守科学规范,遵守特定伦理准则[15],不能为一己私利,触碰法律红线,从而提高学生科研伦理意识、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使课程思政内容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能对学生胃口,又有营养,并长期坚持、不断强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医学微生物学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