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思政、人文通识与专业教育融合创新研究
——基于SWOT分析模型

2021-10-20赵江辉刘沛汐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通识公安

芦 鹏,赵江辉,刘沛汐

(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 辽宁 沈阳110854;2.大数据刑事情报研究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110854;3.铁道警察学院 学生处,河南 郑州45005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大国关系与安全格局发生了深刻的调整,中国改革发展稳定正在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与新挑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1]。在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背景下,公安院校作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其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显紧迫,必须始终把“熔铸忠诚警魂,锻造公安铁军”作为新时期公安教育的核心价值与使命担当。

一、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实现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一体两翼”格局的逻辑主线

针对上述历史性命题,从公安院校兼具普通高等教育和公安职业教育双重使命的现实情况出发,在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逻辑主线,构建既能体现人文通识教育的综合素养内涵,又能立足本职,充分利用公安特色专业知识技能的“一体两翼”型教育教学格局,为新形势下公安人文通识教育提供创新解决路径。从理论视角深度分析,该命题的成立有着深厚的“法理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为支撑。

首先,从法理逻辑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警察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2]。第四章组织管理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人民警察教育事业,对人民警察有计划地进行政治思想、法制、警察业务等教育培训[3]。由此可见,一方面,在人民警察职能定位上,《人民警察法》开宗明义将“维护国家安全”作为我国人民警察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国家在人民警察教育培训事业上,也首先将“政治思想”作为首要内容,以上两条法律的突出契合点就在于“思想政治”,所以说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来指导公安高校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是“政治建警”和“政治育警”在法理逻辑上存在统一性的具体体现。

其次,从理论逻辑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保驾护航”的重要理论武器,更是构建现代国家安全治理的根本指导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五个“既重视又重视”,其中,“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是统筹兼顾国家安全内外两方面内容的总体;“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是统筹兼顾国家安全领域物的要素与人的要素的总体;“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是统筹兼顾国家安全老问题与新问题的总体[4]。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以国家安全观作为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主导思想,是公安院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关于努力打造“四个铁一般”公安队伍讲话精神的工作抓手。

最后,从历史逻辑看,人民公安这支“刀把子”和人民军队这支“枪杆子”长期以来是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武器。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以中央特科为首的党的政治保卫机构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有力地保卫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新中国成立后,江泽民、胡锦涛两位前任总书记也分别在不同场合论述过公安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①1998年7月13日,江泽民同志会见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代表时讲到,人民民主专政一定要搞好,这里面出了问题,是要亡党亡国的!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专门机关。它们是党和人民手中掌握的枪杆子、刀把子。1998年7月28日,胡锦涛同志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重大决策》中说,我们的政法机关也是反腐败斗争的“刀把子”,担负着依法惩治腐败的重要责任。(文献资料:人民网.习近平为何引用毛泽东“刀把子”论?[EB/OL].http://ah.people.com.cn/n/2015/0121/c358314-23628136.html.2015-01-21/2020-10-23.)。在2015年1月20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新引述了“刀把子”理论,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对政法工作的领导,选好配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不断提高政法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培育造就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通过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发现,公安政法队伍始终是保卫党的安全、维护政权的可以信赖的依靠力量,政治忠诚、信仰坚定是这支革命队伍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历史性积淀下来的“革命底气”和“政治本色”。

二、公安人文通识教育“一体两翼”格局的SWOT分析模型

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规划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教育环境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当今世界主要大国都将“科教兴国”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提振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力的战略抓手。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全面实现“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5]。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文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政策导向围绕“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主题。那么,统筹思政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三者的协调关系对于公安院校更好地把握自身职能定位,更有效地履行培养共和国警官的神圣使命意义重大。

SWOT分析模型起源于西方企业战略管理与竞争情报分析领域,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完善定型,SWOT分析法通过矩阵排序方式罗列出外部机会(O:Opportunity)、外部威胁(T:Threat)、内部优势(S:Strength)和内部劣势(W:Weakness)四个方面影响因素,运用系统方法两两结合起来,形成可利用的SO战略,须改进的WO战略,待监视的ST战略,可消除的WT战略。SWOT作为一种战略分析法,经常被发达国家高校用来分析学校发展、战略布局等全局性问题[6]。鉴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国内国际安全形势,考虑到当代公安院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短板互应的现实情况,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决策的角度,大胆引入SWOT分析模型框架具有较强的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操作的适用性。(具体见表1)

表1 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一体两翼”建设格局SWOT分析模型表

(一)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第一,国家战略优势明显(机会Ⅰ)。2014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已经成为我党统筹国家安全工作和全国政法工作全局的核心指导思想。回顾近年来我们国家在国家安全领域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方面取得的成绩,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7]。

第二,国家教育政策“红利”突出(机会Ⅱ)。早在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就已经将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分别列为法学和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对加速公安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公安教育事业的进步意义重大。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公安院校已经成为公安专业研究、教学和培训的“主战场”。随着近年来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历史性地决定“设立国家安全一级学科”倡议[8]。此后,在教育界和实务界的多方呼吁和努力下,2020年12月30日,教育部正式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9]。由此可见,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和驱动下,未来国家安全学科发展必将与公安学科一道共同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体系的重任,成为推动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两根“支柱”。

第三,公安院校政治特色鲜明(机会Ⅲ)。公安院校本身的政治建校、政治育警特色鲜明。除此以外,公安院校大学生作为渗透思政特色的公安人文通识课程受众群体,其“警察情结、英雄情怀”要比普通院校大学生群体表现得更加突出和鲜明。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10]。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频繁抛出所谓“中国威胁论”,利用政治孤立、经济制裁、科技封锁、意识形态颠覆等手段,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和平崛起,企图全方位围堵中国,妄图扼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必然会激发中国青年学子对国家安危相关热点事件的高度关注,也必然会引发中国青年学子对国家安全领域的理论思考和学习热情。公安院校教师作为我国公安教育的主要践行者,具备人民警察、人民教师的“双重属性”,同时在国家安全知识领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如果以国家安全领域知识理论作为公安思政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开发设计的切入点,就能充分发挥公安院校教师的政治特色、专业特色,实现“思政、人文通识与专业”三个教学方向的知识体系融合与教学理念创新。

(二)优势分析(Strengths)

第一,人文通识课程主要针对“人”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素质培育,价值属性强,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兼容性好。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是与专业化教育相对应的现代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帕卡德(A.S.Packard)教授提出。他认为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通识类课程,诸如古典、人文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支撑和补充作用,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1]。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犯罪样态也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复杂多变,这对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警察职业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一专多能”的应用复合型公安人才是应对中国崛起过程中各种风险挑战的人才支撑。这里的“一专”是指公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多能”主要是公安机关需要的人才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人道关怀意识、足够的知识宽度、终身学习的能力、健全的心智,以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而通识教育这一理念则为公安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12]。

第二,国家安全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国家安全问题的课程,与生俱来就“自带”思政教育的强大“基因”。根据我国国家安全学创始人、著名国家安全学者刘跃进教授的论述,国家安全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以及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等方面的基本现象,解释国家安全及其相关方面的本质和规律,探寻合理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最终服务于国家安全现实的综合性实用型政治科学[13]。因此,无论从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出发,还是从“课程思政”的实质性教学内容出发,以公安人文通识课程为思政教育理念的教学研究实践平台,以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为契机,充分引入国家安全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点,有助于将“人文通识类素质教育”和“公安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实现有机融合与创新。

(三)威胁分析(Threats)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挫折,目前全世界仍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仅剩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等极少数国家。在此背景下,欧美战略学界以福山和亨廷顿为代表的知名学者提出了“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针对后冷战时代依然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西方战略学界提出“和平演变”策略。所谓“和平演变”战略,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超越遏制战略”,主要通过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渗透,也就是通过所谓和平手段,而不是战争手段,诱使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向西方民主制度演变,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目的的一种战略[14]。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变革,人类快速迈入大数据时代,由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属性,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突破传统国家边界、物理边界和法律边界成为信息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难题。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主题,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在综合国力竞争日渐式微的不利形势下,转而将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重点转向互联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并且妄图将西方世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与以思想意识渗透为手段的“和平演变”策略相结合,企图在中国重演“颜色革命”的把戏。以此次新冠疫情为例,西方世界媒体针对中国采取了有目的、有组织、系统的“舆论战”“心理战”“宣传战”攻击。事实上,境外反华媒体是由海外特定利益集团或政治组织运营,以开展反华宣传为根本宗旨,通过对中共、中国中央政府及国家形象的“舆论围剿”,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特殊媒体[15]。上述严峻形势也从一个侧面不断提醒公安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警钟长鸣。

(四)劣势分析(Weaknesses)

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大一大二学生需要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政课程。那么,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处理已有的传统型思政课程和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公安人文通识课程之间的关系,这是摆在全体公安院校教师,尤其是承担公安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教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在教学实践中,公安专业教师在将“课程思政”理念应用到人文通识类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三个误区:其一,教学思想误区。由于公安专业教师侧重传授专业性知识和技能,缺乏思政教学的经验,因此容易将传统思政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简单移植或生搬硬套。其二,教学内容误区。在设计开发人文通识类课程内容过程中,要明确“课程思政”理念应用的本质,即在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的立场、价值观和理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忽略这一本质,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的思政课程内容重叠、交叉,降低了人文通识课程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其三,教学方法误区。由于传统思政课程具有深厚的哲学理念和理论体系,如果不注意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区别和创新,那么教师就会把主要精力用于解读经典理论,“说教性”“灌输性”教学方法多,“案例分析性”“讨论启发性”教学手段少。

三、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公安人文通识教育建设策略及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原理表明,万事万物皆有矛盾统一两个方面。从SWOT模型的“矩阵式”分析框架来看,在建设公安院校守正创新型人文通识课程过程中,除了具备上述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内部优势(Strengths)之外,公安教育目前所面对的威胁(Threats)和劣势(Weakness)依然不容忽视。尤其是如前所述,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14]。综合上述机会、优势、威胁和劣势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解决思路

1.充分发挥优势加机会的叠加放大效应,优势互补

从科学决策的角度看,基于SWOT分析模型理论,当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相一致时,“杠杆效应”产生,此时我们应充分发挥内外联动的作用,使优势和机会彼此融合,共同发力[16]。

2.充分利用优势加威胁的抑制作用,取长补短

综合运用策略性手段实现对“威胁”和劣势的抑制和干预,甚至在特定条件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抓手”精心谋划,实现劣势向优势的转换。

(二)策略性实践路径

根据笔者十余年的公安专业教学和公共人文通识类选修课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各类课程体系中,面向全校各专业“无差别”开设的人文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程是承接与融合“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两大培养目标,有效突破公安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养薄弱”短板,践行“人的全面发展”之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抓手。具体建设思路与实践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参看图1):

图1 公安通识教育“一体两翼”格局建设示意图

首先,从教育教学思想层面,广大公安院校师生要跳出传统“公安刑侦”的历史惯性思维转向更加宏大多元的“总体国家安全”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17]。从现实情况看,当前公安部门的一些业务警种所负责的传统工作领域正在遭受着“全球化”“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挑战,诸如毒品犯罪、经济犯罪、恐怖主义犯罪、邪教犯罪、网络犯罪等在互联网全球化普及的助推下逐渐突破国家边界衍生出国际恐怖主义问题、跨国有组织犯罪问题、新兴互联网跨国电信诈骗犯罪问题、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三股势力”合流问题……这些日益成为全人类所必须面对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在总体国家安全时代背景下,公安队伍的使命与职能正在从传统的“刑侦破案是王道”转向更多地承担起国家安全综合治理的多元化责任。公安院校作为我国公安人才队伍培养的“主阵地”,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必须与时俱进。

其次,从课程体系设计与安排层面,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授课教师应当在开设人文通识课程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发展积累的综合性和多元化的知识理论。根据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关于“国家安全”内涵领域的论述,当前我国国家安全领域涵盖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和非传统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生物安全共12个领域。如前所述,人文通识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学科包容性和知识衔接性。加之公安专业涉足领域极为广泛,那么在此基础上,广大公安院校教师相较地方性普通院校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课程开发”优势,即以人文通识课为知识载体和理论传播平台,将自身的公安专业知识理论与国家安全学科涉及的十余个知识领域进行“取长补短”和“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公安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内既包括人文知识的多元化又引入公安专业知识技能专业化”的“一体两翼”格局。

最后,从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操作层面,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授课经验,认为应当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为师之道,立课之本”。教师讲授课程中始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把握坚定的政治立场,给学生传递“我是未来的共和国警官,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是我终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价值形象;二是在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上注意紧跟时代热点,推陈出新,同时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学习热情,提升人文通识课的学习效果。目前,根据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文通识类课程设置为公共选修课,鼓励有资质的教师面向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开设是一种普遍做法。那么,在“修学分”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开设人文通识类选修课的教师实际上是存在一定教学压力的,即选课学生是否足够多,能否达到教学管理部门所规定的开课人数标准;另外授课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此门公共选修课在学生中的口碑,甚至是否具有“生命力”。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美关系“话题性”日渐增强的背景下,将国家安全学与公安专业在人文通识课中进行有机融合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只要授课教师经常关注时政热点和国际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因课制宜”地引入当下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教学互动,就可以有效提升本门课程的“热度”,提高学生选课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四、结语

随着中国和平崛起步伐的加快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在国家安全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的现实驱动下,当前公安队伍的使命职责已经从传统“刑侦破案”向更多元的“任务领域”突破。公安院校应当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充分着眼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下的国际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国家近年来在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方面的战略建设和学科发展需要,依托自身“政治育警”的政治属性和公安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天然优势,以开发建设一批具有国家安全学知识背景和学科特色的人文通识类课程体系为工作抓手,切实推进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守正创新,构建具有鲜明公安院校特色的素质教育新格局、新路径和新选择。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通识公安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