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黏虫色板诱杀茶小绿叶蝉应用技术研究

2021-10-20黎八保胥剑雯洪海林

湖北植保 2021年5期
关键词:黏虫黄板绿叶

陈 勋 黎八保 金 刚 胥剑雯 洪海林

(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湖北武汉 430064;2.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3.赤壁市农业农村局 湖北赤壁 437300;4.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湖北咸宁 437100)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危害性较大和重点防治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遍及全国各茶区。该害虫刺吸茶树新梢汁液,干扰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导致叶片红褐、焦枯,萎缩不展[1],一般年份可使夏、秋茶损失10-15%,重灾年份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2]。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会导致茶叶农药残留、损害茶园天敌和害虫耐药性等生态问题。遵循生态茶园发展要求,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等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已成为茶园害虫防控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在茶园中广泛开展了黏虫色板对茶小绿叶蝉监测[3]和诱杀应用研究[4-5]及示范[6]。茶园应用色板研究主要集中于黄板监测虫口种群动态和茶园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以及不同厂家、不同悬挂高度和朝向的对比诱杀效果研究[3,7-10],而对于不同颜色类型的色板以及有无诱芯的对比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通过不同黏虫色板颜色、悬挂高度、悬挂方向、悬挂密度、有无诱芯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对比,筛选优化适宜鄂东南幕阜山茶区色板最佳防治方法,以供茶叶生产管理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普通黏虫色板由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色板规格为20cm*25cm双面覆膜黏虫板。茶小绿叶蝉诱芯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地点

试验设置在湖北咸宁崇阳县芽旗香茶叶研究中心茶叶基地,为山地丘陵地貌茶园。试验地周边茶叶种植管理、土壤肥力一致,长势良好。茶树试验品种为福鼎大白,树龄树势均匀一致。

1.3 试验设计

1.3.1 颜色试验设计

试验设三个试验处理,分别为黄色、蓝色和绿色,每个处理面积667m2,将色板按相同方向悬挂于茶蓬上,底部高出茶蓬20cm,各色板之间间距5m,各处理随机排列。另设667m2空白对照,不悬挂黄板。

1.3.2 高度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黄色黏虫板,设四个试验处理,分别为0cm(黄板底部与茶蓬平齐)、10cm(黄板底部高出茶蓬10cm)、20cm(黄板底部高出茶蓬20cm)、30cm(黄板底部高出茶蓬30cm),每个处理面积667m2,各色板之间间距5m,各处理随机排列。另设667m2空白对照,不悬挂黄板。

1.3.3 朝向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黄色黏虫板,设两个试验处理,分别为南北朝向和东西朝向,每个处理面积667m2,将色板按相同方向悬挂于茶蓬上,底部高出茶蓬20cm,各色板之间间距5m,各处理重复随机排列。另设667m2空白对照,不悬挂黄板。

1.3.4 有无诱芯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黄色黏虫板,设一个试验处理:色板+茶小绿叶蝉诱芯,一个对照处理:色板。每个处理布置面积667m2,将色板按相同方向悬挂于茶蓬上,底部高出茶蓬20cm,各色板之间间距5m,各处理随机排列。另设667m2空白对照,不悬挂黄板。

1.3.5 不同密度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黄色黏虫板,设五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667m2,分别安插15张、20张、25张、30张、35张黄板,将色板按相同方向悬挂于茶蓬上,底部高出茶蓬20cm,并在茶园呈均匀分布,各处理随机排列。另设667m2空白对照,不悬挂黄板。

1.4 调查方法

1.4.1 色板诱虫量调查

各组试验于8月25日挂板,各组试验各处理区按五点取样方法固定5张黄板进行调查,分别在挂板后第3d、7d、10d、21d、28d调查色板上小绿叶蝉诱虫量,并用镊子清除掉计数过的虫子,每板均以双面粘虫计数。

1.4.2 田间虫口调查

各组试验各处理区对田间虫口密度进行调查,于晨露未干时,在各处理区随机计数芽下第2叶小绿叶蝉500叶若虫数,并折算百叶虫口数,挂板前统一调查虫口基数,挂板后第3d、7d、10d、21d、28d调查田间防治后虫口数。

根据挂板前与挂板后的虫口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

防治效果(%)=

1.5 数据分析

诱杀效果差异显著性分析用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颜色对黏虫板诱杀效果的影响

表1 不同颜色的黏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累计诱虫量

由表1可知,三种颜色的色板诱杀效果为:黄色>绿色>蓝色,挂板3d、7d,黄色和绿色无显著差异,10d、21d、28d黄色优于绿色,且黄色诱杀效果更好。蓝色色板诱杀效果最差,与黄色、绿色均有显著性差异。

表2诱杀效果调查结果表明,黄、绿、蓝三色板挂板后3d内无显著差异,挂板7d、10d、21d、28d,黄板和绿板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挂板21d防效最佳,分别为77.59%、73.86%。蓝板防治效果一直较差,最好防治效果为挂板后21d,防效为54.55%。挂板7d、10d、21d、28d,黄板、绿板与蓝板相比呈显著差异,黄板、绿板防效均优于蓝板。挂板10d、21d、28d,黄板与绿板相比呈显著差异,黄板均优于绿板。

2.2 高度对黄色黏虫板诱杀效果的影响

从表3试验结果表明,色板放置高度对茶小绿叶蝉诱杀量影响较大,从调查的时间梯度上均表现一致,色板底部高出茶蓬面20cm效果最好,挂板28d平均每板诱虫量达259.6头,其次为10cm与30cm,茶蓬平齐效果最差,挂板28d相比21d虫量只有少量增加。色板底部高出茶蓬面20cm与茶蓬平齐、色板底部高出茶蓬面10cm、色板底部高出茶蓬面30cm比较,均呈显著差异,色板底部高出茶蓬面10cm、色板底部高出茶蓬面30cm与茶蓬平齐比较均呈显著差异,而色板底部高出茶蓬面10cm与色板底部高出茶蓬面30cm相比,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颜色的黏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防效调查

表3 不同高度的黄色黏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累计诱虫量

从表4诱杀效果看,不同高度挂板前7d防治效果均较差,各高度之间无显著差异,挂板后10d、21d、28d防治效果明显上升,挂板21d与28d防治效果无明显提升。以20cm高度防治效果最好,挂板21d达到最佳防治效果73.86%,与0cm、10cm、30cm高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0cm、30cm高度较0cm高度均存在显著差异,10cm与30cm高度无显著差异。

表4 不同高度的黄色黏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防效调查

2.3 朝向对黄色黏虫板诱杀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南北朝向色板茶小绿叶蝉诱虫量稍高于东西朝向,挂板3d、7d、10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1d、28d差异不显著。

从表6诱杀效果上看,挂板前7d效果均较差,挂板后10d、21d、28d防治效果较好,21d防治效果最佳,南北和东西分别为76.19%、75.81%,但南北朝向和东西朝向差异不明显。

表5 不同朝向的黏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累计诱虫量

表6 不同朝向的黄色黏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防效调查

2.4 诱芯对黄色黏虫板诱杀效果的影响

表7-8试验结果表明,配上茶小绿叶蝉诱芯的黄色黏虫板诱虫量优于对照,且均存在显著差异。从防治效果看,挂板前3d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挂板7d、10d、21d、28d配诱芯黄板诱杀效果优于对照黄板,且存在显著差异,配诱芯黄板挂板21d防效最佳,防效达到80.52%,对照黄板防效75.19%。说明诱芯对黄板诱杀效果有一定作用。

表7 有无诱芯黄色黏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累计诱虫量

表8 有无诱芯黄色黏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防效调查

2.5 不同密度对黄色黏虫板诱杀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9表明,诱虫总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均以每667m2挂30张和35张达到诱虫量峰值,35张/667m2较30张/667m2诱虫总量虽有上升,但上升幅度很小。单张黄板均值20张、25张与30张无显著差别。从表10防治效果调查结果看,挂板21d后,每667m2挂板25张、30张、35张均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以挂板30张防治效果最好,挂板21d达到最佳防治效果82.28%,生产上每667m2投放黄板量以30张为宜。

表9 不同密度黄色黏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累计诱虫量

表10 不同密度黄色黏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防效调查

3 讨论

由试验结果可知,黄、蓝、绿三种颜色的黏虫板对茶小绿叶蝉诱杀量以黄色黏虫板最好,其次为绿色黏虫板,蓝色黏虫板诱杀量最低,防治效果以黄色黏虫板最佳,绿色次之,蓝板防效较差;黏虫色板高度试验中以色板底部离茶蓬面高度为20cm诱杀虫量最多,离茶蓬面高度为10cm、30cm次之,与茶蓬平齐效果最差,高度20cm挂板21d可达到较好防治效果;不同朝向试验中南北朝向黏虫色板茶小绿叶蝉诱虫量稍高于东西朝向,挂板21d后均能达到较好防治效果,两者防效差异不显著;配诱芯黏虫色板茶小绿叶蝉诱虫量显著优于对照黏虫色板,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色板;不同密度黏虫色板诱杀试验中,综合诱虫总量、防效及投入成本等因素分析,以每667m2挂板30张最好。

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上防治茶小绿叶蝉建议采用黄色黏虫板进行诱杀,黄板底部离茶蓬表面高出20cm,南北或东西朝向进行安装。每667m2悬挂黄色黏虫板30张。在茶小绿叶蝉发生较为严重的茶区,建议使用黄色黏虫板配套诱芯进行诱杀。

猜你喜欢

黏虫黄板绿叶
不同饲料对黏虫繁殖力的影响
绿叶对根的深情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黄板对野生状态下茶树园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及天敌的影响
2019年全降解粘虫黄板与常规粘虫黄板诱虫对比试验初报
陆良县黏虫种群监测与卵巢发育特征
不同粘虫板对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对比
绿叶和红叶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提醒农民提防玉米黏虫
桃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