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堰市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和防治要点分析

2021-10-20陈昌东邵曙光王冠菊况桂云刘保琴王春生曾正国

湖北植保 2021年5期
关键词:株率虫量郧西县

陈昌东 邵曙光 王冠菊 况桂云 刘保琴 王春生 曾正国

(1.十堰市植物保护和检疫站 湖北十堰 442000;2.竹山县植保站 湖北竹山 442200; 3.竹溪县植保站 湖北竹溪 442300;4.郧西县植保站 湖北郧西 442600; 5.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老营蜂园场 湖北武当山 442714;6.郧阳区植保站 湖北郧阳区 442500)

十堰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与河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东部等3省市边境交界。玉米是十堰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8万hm2左右,居全市第一位。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首次入侵我市以来,对本地区玉米生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因此,通过总结分析近三年来十堰地区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与防治情况,对指导后续防控工作开展十分必要。

1 发生危害特点

1.1 首次迁入时间集中

通过近3年观察,草地贪夜蛾在十堰地区首次迁入时间集中在6月。2019年迁入时间偏早,于5月24日在郧西县城关镇首次发现幼虫。2020年7月1日在郧西县城关镇首见幼虫,但虫龄偏大,推测成虫也在6月下旬迁入。2021年6月20日在竹溪县天宝乡首见幼虫。成虫首见时间普遍偏晚,2019年6月11日在郧西县城关镇首见成虫,2020年7月16日在郧阳区谭家湾镇首见成虫,2021年7月17日在郧阳区谭家湾镇首见成虫。

1.2 迁入批次多,世代重叠

十堰各县市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差异大,据初步观察,草地贪夜蛾每代历期在30—40d,一年在玉米上发生3—5代,世代重叠明显。如2019年5月28日在竹山县溢水镇燕子山调查到第一代的来迁4—5龄幼虫,第一代历期5月20日至6月30日,第二代7月8日至8月10日,第三代8月12日至9月15日,第四代9月10日至10月15日(九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完毕)。其中第一代与第四代历期较长约40d,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2019年7月中旬在郧阳区安阳镇小细峪村调查,成虫、3—5龄幼虫同时存在。

1.3 发生范围广,为害时间长,后期危害较重

草地贪夜蛾在十堰地区所有玉米种植县市区都有发生,全市106个乡镇有93个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

近3年调查,草地贪夜蛾在本市危害持续时间较长,每年自首次见虫到10月中旬在晚秋玉米上仍有幼虫危害,且后期危害较重。6—7月草地贪夜蛾危害初期,以点片分散发生为主,虫株率大部分在5%以下,虫株率很少超过10%,通过防治,对产量影响不大。8月以后,发生面积减小,但虫株率增高。如2021年8月5日调查的郧阳区白桑关镇秋玉米上草地贪夜蛾危害虫株率80%以上(7月上旬调查为6.9%),百株虫量80-150头(7月上旬调查为平均4.8),最高单株3头。

1.4 发生面积趋于稳定,危害程度有所减缓

2019年全市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8.09万亩次,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7.78%,据春玉米、夏玉米同时发生的最高峰(7月17—21日)普查,草地贪夜蛾见虫田块平均百株虫量4.65头,平均被害株率7.95%;2020年全市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7.93万亩次,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6.88%,据春玉米、夏玉米同时发生的最高峰(7月20—27日调查数据),平均百株虫量3.46头,平均被害株率7.0%;2021年全市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15.03万亩次,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12.85%,据春玉米、夏玉米同时发生的最高峰(7月23—27日调查数据),平均百株虫量3.95头;平均被害株率6.97%。

从三年来监测数据来看,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占全市玉米播种面积的10%左右,高峰期平均百株虫量近两年降到4头以下,平均被害株率逐年下降。湖北省通过2019年农业部启动的草地贪夜蛾“三区三带”布防建设和2020年湖北省新建鄂北监测防控带、骨干监测防控区和普通监测防控区建设,对草地贪夜蛾层层阻截,同时大面积实行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策略,可能是近两年危害程度轻于第一年的重要原因。

1.5 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发生

三年来,我市仅在海拔800m以下调查到草地贪夜蛾。2020年7月20日最高在竹溪县泉溪镇海拔800m位置调查到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2021年仅在海拔650m以下的玉米地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原因可能是今年降雨较多且频繁,湿度较大,高山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不利于草地贪蛾的发生。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灯光诱杀上灯率不高

据观察草地贪蛾成虫趋光性强。调查到草地贪夜蛾的乡镇首次发现都是在离居民户较近的玉米地,且发生早为害重。但灯光诱虫效果较差,根据我市灯光诱杀监测点调查数据(见表1),近三年全市8个县(市、区)仅有5个县市区诱捕到成虫,且大部分全年诱捕数量未超过10头。可能是本市诱虫灯监测点设置较为分散,布局不够合理。

表1 草地贪夜蛾灯下成虫诱捕数量表

2.2 性诱效果不理想

三年来我市布置了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2760个,选用了多家厂家的产品,但诱捕虫量均较低,仅竹山县、竹溪县、郧西县记载了完整的数据。据竹山县观测,2019年全县性诱捕器诱捕成蛾共92头,2020年70头,2021年没有诱到成虫;据竹溪县观测,2019年没有诱到成虫,2020年7头,2021年没有诱到成虫;据郧西县观测,2019年诱到成虫266头,2020年142头,2021年没有诱到成虫。性诱捕器诱捕草地贪夜蛾数量不高,且逐年下降,2021年全市性诱捕器均未诱捕到草地贪夜蛾,反而诱捕到大量粘虫。分析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诱芯专一性不强,对草地贪夜蛾效果不明显;二是2021年部分地区粘虫爆发,对草地贪夜蛾产生竞争;三是草地贪夜蛾虫量密度有下降的趋势。

3 防治工作进展

3.1 防治药剂筛选

笔者通过近三年防治试验及示范开展情况,发现大部分常用化学药剂和复配剂对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防治草地贪夜蛾较好的农药单剂有:甲维盐、虱螨脲、乙基多杀霉素,复配制剂有:甲维·茚虫威、虫螨·茚虫威等。

2019年6月下旬,在郧西县土门镇六官坪村,用2.5%高效氯氟氰菊脂80mL/667m2,防效78.6%;2020年6月下旬,使用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0g/667m2,施药1次,防效达82.2%。2021年7月上旬,用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0g/667m2,施药1次,防效达85.6%。

3.2 防治方法和时间

防治草地贪夜蛾要治早、治小,最好在幼虫3龄前用药。施药时间宜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进行。

3.3 绿色防控

3.3.1理化诱控 目前我们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灯诱控、杀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诱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这些可能与近三年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趋于稳定,在部分地区呈现出危害降低,虫量下降有一定关系。

3.3.2生物农药防治 三年来我们采用多种生物农药开展防治试验,其中效果比较好的有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印楝素等。主要是通过叶面喷雾防治幼虫,在郧阳区试验,使用短稳杆菌防治3龄前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5.6%。

3.3.3科学用药 观察发现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使用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5%高效氯氟氰菊脂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延缓抗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3.4 统防统治

草地贪夜蛾作为迁飞性害虫,更适合采取统防统治,使用无人机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较好,据近3年调查,2019年、2020年、2021年郧阳区无人机飞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2.2%、91%、90.4%。但十堰市以山区为主,地块分散,海拔不一,面积小而分散,大部分地区都不适宜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作业。我们主要采取以乡镇、村为单位,集中指导,开展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对少部分成块连片的村组采取统一无人机飞防,对于分散种植的玉米田,一般使用小眼片喷头电喷雾器防治。

猜你喜欢

株率虫量郧西县
句容市稻飞虱灯下种群发生情况分析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春化处理对板蓝根生长和结籽的影响
郧西县暴雨气候特征及气象预报服务思考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防治韭菜疫病田间药效试验①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郧西县生猪复产增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