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元技术创新与市场导向对资源拼凑的影响研究

2021-10-20王姗姗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市场导向探索性应用性

方 勇,王姗姗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

1 问题提出

在当前社会创新背景下,资源是企业成功创建以及获得成长的基础,同时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也需要资源作为支撑,然而,企业普遍存在内部资源稀缺和难以获取外部资源的困境[1],众多企业因为资金短缺、技术等核心资源不足而导致失败[2],因此,应对资源紧缺成为所有企业都需要面临的挑战。资源拼凑研究的出现有利于企业解决这一问题[3]。资源拼凑是指企业基于对手边资源组合的凑合使用,从而应对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并寻求发展的新机遇[4]。资源拼凑强调对资源的属性和价值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对资源进行凑合使用以及创造性重组,帮助企业摆脱资源约束从而获得新的发展。

学者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资源拼凑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赵兴庐等[5]将资源拼凑视为新创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运用手头资源建构企业能力并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吴亮等[6]指出资源拼凑有利于企业通过创新来进行获益,能够显著提升新创企业绩效。近年来,学者们逐渐关注资源拼凑行为的前因变量,如孙永磊等[7]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强调了技术和市场对资源拼凑的重要影响;董维维等[8]认为通过资源拼凑能够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而先动型市场导向有利于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开展;Salunke 等[9]认为先动型市场导向有助于通过拼凑打破常规,拼凑出原本无法实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使企业获得发展。然而,虽然已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市场导向与资源拼凑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但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两方面不足之处:首先,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往往是单维度的,很少有研究分探索性技术创新和应用性技术创新来探讨这两类创新与企业资源拼凑的关系;其次,在考虑资源拼凑时,往往将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割裂开来,忽视了技术创新与市场导向的融合对资源拼凑行为的影响作用。

技术和市场是企业为保证成功进行创新时需要考虑的两个关键因素[10]。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运行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导向作用,而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来占据市场,所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既要关心投放市场的选择,也要关心技术改进路线[11]。鉴于此,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综合的框架,将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同时纳入,在分别研究双元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对企业资源拼凑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双元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两个维度之间的组合关系分别对资源拼凑的影响,以期弥补以往关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各自孤立研究的不足,拓展资源拼凑理论的研究范畴。

2 理论回顾

自探索与利用的二分框架被提出后,此分析框架被广泛用于技术创新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遵循已有相关研究中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将技术创新分为应用性技术创新和探索性技术创新。其中,应用性技术创新是指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组织既有技能、产品和服务[12];探索性技术创新则是指脱离既有知识进行新产品设计或新市场开发,从而满足市场潜在需求。虽然现有文献强调企业应该变得双元化,应注重探索性技术创新和应用性技术创新在组织中的同时开展,但一些学者认为探索性技术创新与应用性技术创新是矛盾或悖论的关系,在企业中较难同时开展,探索性技术创新和应用性技术创新都会在各自的发展中进行反复的自我强化,此外,探索性技术创新和应用性技术创新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组织模式、组织管理[13];另一些学者则驳斥了上述观点,认为企业可以同时开展探索和应用,如Jansen 等[14]强调两种创新是互补的关系,企业可以同时开展高水平的探索性技术创新和应用性技术创新以达到双元性状态,Farjoun[15]也认为在单独开展探索性技术创新或者应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使用到另一种创新活动中的某些要素。

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营销观念强调了顾客哲学、目标达成与组合的营销组织,市场导向的哲学基础也逐渐由这一观念构成。市场导向是指企业产生市场信息、传播市场信息以及对市场信息作出反应的能力[16];也有学者认为市场导向是指组织通过持续给顾客传递价值,从而获得经营绩效的一种方式[17]。随后,国内外学者对市场导向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和深入剖析,如Narver 等[18]将市场导向分为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两个维度。其中,反应型市场导向注重现有的市场结构以及消费者已有的显性需求,不鼓励主动寻找其他机会以符合顾客未察觉到的需求;先动型市场导向则追求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强调企业会通过对消费者潜在需求的发掘来创新产品。

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来看,资源拼凑是企业摆脱资源约束困境的一种路径选择。Baker 等[3]通过分析受到资源约束的企业整合资源以摆脱资源困境的方式,认为资源拼凑就是重新整合手边闲置、廉价且常被忽略的有形或无形资源,通过资源创造性重组,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性价值。资源拼凑包含“现有资源”“资源将就”以及“资源重构”3个重要概念,善于进行资源拼凑的企业往往对在手的现有资源非常了解,能够基于对资源的创造性整合利用来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叶竹馨等[19]认为拼凑是组织在面对意外事件时即兴采取的行动方案,对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马鸿佳等[20]认为企业能够通过资源拼凑建立资源组合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资源拼凑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响应Duymedjian 等[21]在研究中的呼吁,深入挖掘企业导向对于资源拼凑的影响。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可以分为探索性技术创新与应用性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可以分为先动型市场导向、反应型市场导向,但是现有研究大多注重市场导向维度,尚较少考虑技术和市场两个层面的融合对于资源拼凑的影响作用,不利于企业通过综合考虑技术和市场环境变化来作出有效决策。因此,本研究基于技术与市场融合的双元性思想,构建了双元技术创新、市场导向以及资源拼凑关系的概念框架(见图1),探究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分析企业在不同环境下有效利用资源的策略。

图1 研究概念模型

3 研究假设

3.1 双元技术创新与资源拼凑

企业在进行探索性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新物资资源作为支撑[21],这往往容易使得企业陷入资源困境,从而激发企业积极调动资源,而调动资源最为有效的渠道便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由此能够促使企业创造性地对资源进行适应性改造,并发现其可能的新用途。此外,进行探索性技术创新的企业往往面临着较大的资源缺口,因此会更努力地从当前资源来寻求新物资和新信息的支持。Salunke 等[9]的研究也初步证实了这一点,企业在开展新项目过程中由于对大量新资源的需求进而造成的资源约束,会迫使企业通过资源拼凑来获取资源支持。

应用性技术创新强调基于当前的技术范式对已有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22]。应用性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对手边资源进行创造性重组,发现既有资源的潜在协同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应用性技术创新注重对资源用途的发掘,资源拼凑过程中对已有资源的改造和学习也有助于企业掌握资源更多的属性和用途[21]。

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a:探索性技术创新对企业资源拼凑有正向影响;

H1b:应用性技术创新对企业资源拼凑有正向影响。

3.2 市场导向与资源拼凑

学者们认为拼凑是在资源约束情境下将碎片化的资源元素归聚为具有选择性、凝聚性的统一框架方法范式,其实施和企业既有的知识资产与战略是紧密相关的[23]。先动型市场导向注重主动求变,要求企业能够敏锐地判断市场变化及发掘顾客潜在需求,对设计和完善产品、服务及流程不断进行更新。先动型市场导向水平决定了企业获取价值市场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企业通过拼凑以假设解决方案与兼顾创新的方式采取行动,产生原本不可实现的问题解决途径[9]。

反应型市场导向注重关注企业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领域,是对现有市场的反映,坚持反应型市场导向的企业注重探测现有市场情境并结合现有资源以促进企业的浅层创新。而从资源拼凑来源的角度来讲,企业的资源拼凑渠道可以遍布其任何相关利益者,并通过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注入研发、生产等职能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和知识充分兼蓄并收,以通过资源整合范围和能力的动态更新,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24],所以众多资源广泛分布于企业之外的外部市场。

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2a:先动型市场导向对企业资源拼凑有正向影响;

H2b:反应型市场导向对企业资源拼凑有正向影响。

3.3 双元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的组合与资源拼凑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和市场的选择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企业既要关注技术创新也要关注市场导向[24]。如果企业只关心技术创新而忽视市场导向,容易导致过度追求创新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过量占用,而且技术创新偏离市场需求方向,技术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实现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只关心市场需求而忽视技术创新,容易安于现状,缺乏对资源进行创造性整合的能力,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因此,有必要研究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的融合对企业资源拼凑的影响机理。基于跨维度的双元组合思想,企业在同时考虑技术与市场维度的组合关系时,就会形成4 种不同的组合:探索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应用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探索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具体分析如下:

(1)在探索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组合中,在技术方面,坚持探索性技术创新要求企业摒弃原有的思维模式,在全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突变性变革;在市场方面,先动型市场导向注重顾客的未来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引导。因此,实行这一组合模式的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会带来良好的市场收益,潜在市场需求会激发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致力于探索性行为,而对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利用不足以支撑企业探索性活动的开展,需要对新资源进行大幅度的开发与探索。

(2)在应用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组合中,应用性技术创新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小幅改进,与反应型市场导向目的相同,都是注重当前顾客的需求,而现有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也是基于现有产品提出的。因此,实行这种组合模式的企业对于市场潜在需求关注较少,其重心放于对现有产品的改进,企业内探索活动开展较少;同时,采取此种组合模式的企业,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信息及资源共享程度高,通过对手边资源的整合利用基本上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

(3)在探索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组合中,在技术方面,注重对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与应用;在市场方面,企业基于顾客显性需求及现有市场结构过滤信息并整合资源。在这种组合模式下,企业由外而内传达的信息无法满足其内部探索行为的需求,资源和信息在企业技术和市场方面共享程度较低容易令企业面临更高层次的挑战,迫使其采取新的方法与行为去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4)在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组合中,在技术方面,企业基于现有顾客的需求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作一些改进和完善;在市场方面,企业倾向于关注新兴市场,去发现并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此时,由于先动型市场导向重点关注新兴市场、潜在需求,因此应用性技术创新产品往往会以新的销售渠道销售到新兴市场中,不足以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而由于技术部门侧重应用性技术创新,较少注重探索性行为的开展,因此会促使企业加大对手边资源的整合利用以改进产品、摆脱目前困境。

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a:探索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对企业资源拼凑有负向影响;

H3b:应用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对企业资源拼凑有正向影响;

H3c:探索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对企业资源拼凑有负向影响;

H3d: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与企业资源拼凑有正向影响。

4 研究方法

4.1 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配件制造、信息技术、电子信息领域,向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放问卷775 份,收回问卷322份,回收率为41.55%;剔除部分重要内容缺失的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共239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30.84%。在最终有效样本中,从企业规模来看,≤100 人占10.8%,>100~200 人占36.8%,≥ 200~300 人占25.5%,≥300 人占26.7%;从企业年龄来看,≤2 年占5%,>2 年~5 年占21.3%,≥ 5 年~10 年占31.3%,≥10 年占42.2%;从年销售额来看,≤ 500 万元占12.5%,>500 万元~1 500万元占29.7%,≥1 500 万 元~5 000万元占23%,≥5 000 万元占34.7%;从研发强度来看,无研发占7.9%,> 0~1%占22.1%,≥1%~3%占36.4%,≥3%~7%占33.4%。

4.2 变量度量

本研究对资源拼凑、探索性技术创新、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反应型市场导向进行测度。通过对国内外成熟量表的梳理,并结合本研究特点以及实际调查情况对量表进行了适当修改。其中,技术创新的测量采用Gima[24]研究中用到的题项,探索性技术创新如“获取对公司全新的制造技术与技能”等5 个题项,反应性技术创新如“巩固我们所熟悉的产品与技术的现有知识与技能”等5 个题项;市场导向的测量采用 Narver 等[18]用到的题项,反应型市场导向如“提高顾客满意率是公司主要的经营目标”等4 个题项,先动型市场导向如“我们帮助顾客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等4 个题项;资源拼凑的测量采用Baker 等[3]以及Senyard 等[25]的研究所用到的8 个题项,如“我们有信心通过利用现有资源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4.3 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成果,并结合本研究特点进行部分修改,因而问卷内容效度较好。此外,为了检验问卷的质量,利用了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各题项的因子载荷介于0.629~0.931 之间,表明所有的变量均体现出良好的收敛效度;各个变量的KMO 值均大于0.8,5 个变量 Cronbach'α的最小值为0.838,表明数据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各变量信度较好,具有较高的质量。

表1 样本各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 所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均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

表2 样本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4.4 分析和结果

为进一步检验本研究假设,通过SPSS22.0 软件对各变量进行层级回归分析。为消除多重共线性,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处理,并且构造了探索性技术创新与先动型市场导向、应用性技术创新与反应型市场导向、探索性技术创新与反应型市场导向、应用性技术创新与先动型市场导向4 个交互项,然后利用其进行层次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各个模型的VIF最大值均小于2,其中VIF最大值为1.925,说明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不严重。

如表3所示,模型1为先放入控制变量进行检验,为后面的检验提供基础;模型2 和模型3 为验证探索性技术创新、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反应型市场导向以及技术-市场跨维度组合与资源拼凑之间的关系。模型2 的结果表明,应用性技术创新(β=0.384,P<0.001)、先动型市场导向(β=0.181,P<0.001)、反应型市场导向(β=0.299,P<0.001)对资源拼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1b、H2a、H2b得到支持;探索性技术创新与资源拼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β=-0.201,P<0.001),说明H1a没有通过实证检验,可能是坚持探索性技术创新的企业,其内部创新创造的文化氛围浓厚,会激励员工采取新的方式方法以解决问题,这类企业往往将重点放在新资源的开发和探索上面,不愿意耗费时间在现有资源的重新利用上。模型3 的结果表明,探索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对资源拼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应用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与资源拼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β=-0.163,P<0.05),即假设H3b没有得到支持。可能的原因是采取应用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组合模式的企业,其技术部门和市场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程度高,企业内部资源丰裕程度较高,现有资源存量足以应对企业面临的挑战,所以导致这类企业较少注重资源拼凑的开展;探索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与资源拼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β=0.131,P<0.05),假设H3c没有通过实证检验,可能是对于企业技术部门来说,其与市场部门的战略导向不同,所以导致由外至内传达回的新的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迫使其更加注重对手边资源的创造性整合利用。

表3 样本变量的回归分析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探索性技术创新、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反应型市场导向以及技术-市场跨维度组合对资源拼凑的影响,在相关研究的梳理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利用239 家企业的实践数据对所提假设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均有利于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开展,探索性技术创新与企业资源拼凑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除探索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与资源拼凑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外,应用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与企业资源拼凑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探索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正向影响企业资源拼凑行为。

5.2 理论意义

本研究主要针对目前技术创新与市场导向研究相对分离的状态构建了技术与市场融合的企业4 种创新发展模式,将技术创新、市场导向纳入资源拼凑理论的研究框架中,为技术创新、市场导向、资源拼凑三者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本研究实证分析了双元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对企业资源拼凑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如探索性技术创新不但不会促进资源拼凑的开展,反而有抑制作用;而致力于应用性技术创新和反应型市场导向有利于企业技术部门和市场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但企业内部资源丰裕往往导致企业忽视资源拼凑行为的开展。

5.3 实践启示

本研究对企业在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及市场导向下如何积极进行资源拼凑具有如下启示建议:首先,侧重探索性技术创新的企业应注重对于资源的配置,对现有资源进行利用与开发;此外,由于使用在手资源能大大降低新产品开发时间以及成本,所以企业在采取探索性技术创新时应该注重组织内部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员工认知到在手资源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员工加强对在手资源的利用,尝试改变资源的现有用途,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其次,在组织运营中企业应加强技术与市场的联系,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选择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的组合模式,而采取双元组合模式的企业一定要多进行内部沟通,及时向员工传达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意图,避免因技术部门、市场部门信息以及资源等的不对称问题使得员工无所适从。

猜你喜欢

市场导向探索性应用性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市场导向下的科研监管困境
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探析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市场导向和创新绩效的关系
——一项元分析的检验
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市场导向本质及系统框架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