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信念,无悔青春
——评大连艺术学院音乐剧《信念·青春》
2021-10-20张立军马雪洁
文/张立军 马雪洁
张立军:《艺术广角》主编,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马雪洁:辽宁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00级硕士研究生。
大连艺术学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创排了音乐剧《信念·青春》,以“上党课,学英雄,演英雄”的故事主线串联起全剧各自独立的三幕故事,分别讲述夏明翰、焦裕禄、孙家栋三位英雄的事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百年来不屈的民族奋斗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努力,体现了信念与青春的主题。这是国内首部由高校创排的党史学习教育题材的音乐剧,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三幕英雄故事中,实现跨越时空的碰撞,激荡出最美的英雄赞歌。古今双重语境下叙述故事,以独特的艺术创造、新奇的选材角度、复杂的叙事结构,实现了老故事新讲法的历史突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一、古今风雨,张扬信念的航帆
音乐剧《信念·青春》采用戏中戏的故事结构,以“上党课、学英雄、演英雄”为主线,在党课上要求同学扮演英雄并学习英雄精神,舞台设置三个主体身份——党课听众、表演学生、学生演绎的历史英雄,观众可代入党课听众的身份观看历史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血泪史。革命活动家夏明翰代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公仆焦裕禄代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代表改革开放新时期。舞台打破身份的限制和空间的界限,重返历史语境,实现历史英雄和党课学生在舞台上跨越时空的对话,也创新了探索重述历史的新路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三位学生选择了三位不同时期的英雄,截取他们人生当中最为浓墨重彩的片段进行表演,看英雄对党的信念的执着与坚守。学生和英雄在舞台直接对话,古今风雨对比,在英雄精神的激励下张扬起信念的航帆,浸润观众的心灵。
在这节党课上,观众以学生的身份重返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历史语境中,与夏明翰展开跨越历史距离的对话,为观众还原在历史中生命鲜活的英雄。夏明翰领导湖南平江农民起义,随后被组织委派到武汉执行任务,不幸牺牲。借助学生视角看夏明翰领导起义时的决心与激情,面对妻子女儿的柔情与不舍,面对牺牲的无畏、慷慨赴死的勇气,在历史真实的情景中感受夏明翰的刚与柔。本幕结尾处剧情实现表演学生与夏明翰跨越时空的对话,向英雄传达革命精神得到传承、民族生命得到延续,以“后来人”的身份告慰夏明翰,夏明翰和党课学生集体吟诵“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崇高的革命信念代代相传。将舞台激昂的氛围调动到了极点,以情动情,震撼观众的心灵。
参加“三支一扶”的驻村扶贫干部同学回校参加党课汇报,返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现场,与焦裕禄展开穿越时空的对话,在两个村干部之间不断变换身份切换视角,凝结出新的共情。学生以演绎来回顾焦书记在兰考开展工作时遇到的困难,技术人员受不了兰考风沙之苦而选择离开,焦书记坚持留在兰考用淤泥固沙的办法种树治沙。年轻村干部扮演焦裕禄,走进焦裕禄的一生,触碰到那一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情感的温度和深度,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这位年轻的村干部被焦裕禄崇高无私的精神打动,让他下定奉献的决心,实现和焦裕禄在精神层面的交流。受焦裕禄精神的鼓舞,年轻的村干部决心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奉献,让信念的光芒如同兰考的焦桐树一样生生不息、常绿常新。
第三幕,学生截取科学家孙家栋不同年龄阶段的片段,分别是研发东方红时期,生病后医院里与妻子相伴时期,90岁时重返嫦娥北斗科研一线的时期。孙家栋人生的三个时期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孙家栋视角回顾中国的科研之路,这既是党课学生与孙家栋的对话,也是孙家栋与不同阶段自己的对话。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学生站在编剧搭建的历史平台上平视孙家栋的一生,捕捉并扩写孙家栋生命中最具表现力的瞬间,与他展开多维度的对话,在这个平台上领会科研人员背对自己、面向国家的高尚操守。英雄一直是戏剧创作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塑造出圆形英雄人物是英雄书写应有的题中之义。直面亲情与爱情,多角度刻画航天人孙家栋,更能展现孙家栋为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而做出的牺牲,更能体现出他崇高的理想信念,更能让观众与之共情。
在《信念·青春》中,编剧搭建了一个戏剧平台,在这里可以实现人物之间超越时空的交流,学生自由地与英雄展开对话,党课的其他学生作为听众隐匿在这些情节背后,他们是舞台上的听众,是为观众设置可自我代入的戏剧角色。舞台上实际存在三个主体即学生、听众、英雄,他们在情节中互相影响、摩擦出火花,实现对话。剧中与学生对话的英雄遵循时间的线性原则,每个英雄人物都代表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再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何尝不是不同时空的中国在互相对话?
1927年中国内忧外患,革命先烈为挽救国家而投身革命事业,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在武汉执行任务时被逮捕而英勇牺牲。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正是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基层干部焦裕禄驻扎河南兰考,带领百姓以淤泥固沙方法种树抗沙致富,无私奉献自己汗水与生命。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中国的科学事业飞速发展,改革先锋孙家栋舍小家为大家,为航天事业呕心沥血,带领中国航天不断创新发展。三位学生代表了如今的中国,当今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信念·青春》戏中戏的戏剧结构,将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的表现紧密结合,叙事密度恰当得体,既有英雄们坚定理想信念而奉献青春的恢弘气势,也有在生活中展露柔情和细腻的朴素平凡。轻松欢乐的戏剧手法让背后厚重的戏剧主题显得不那么沉重,戏剧整体的感情基调昂扬积极、充满希望。
二、歌舞共演,放飞无悔青春
《信念·青春》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以一节党课串联了三位中国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如何精准定位其时间坐标给舞台设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如此复杂的戏剧结构,舞台场景的设计必须突出每段历史的时间标志,才能帮助观众理解情节的转变,辅助演员转变身份快速进入角色。全剧舞台设计美轮美奂,呈现了不同凡响的舞台效果,场景设计、演员演绎、音乐与舞蹈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音乐剧《信念·青春》剧照
音乐剧《信念·青春》剧照
音乐剧作为戏剧的一个类别,除剧本之外,还有音乐、舞蹈、服装、道具、演员表演等艺术要素,一出好的戏剧对各个戏剧元素都有很高的要求。音乐剧要成功除了剧本要扎实,在表演方面也不应落后。舞台呈现是戏剧表演最终环节,只有剧本是不够的,“言不尽意”,所以需要借助其他的舞台元素。
舞台的场景设计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艺术元素,也是帮助观众入戏、实现场景转换、定位时间坐标的关键性元素。优秀的音乐剧必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艺术整体,各个艺术元素之间互相配合、协调统一。《信念·青春》的舞台设计借助现代科技,LED大屏幕播放背景可以配合剧情的时间、现场的气氛,灯光调动剧情转变,音响效果巧妙地勾连人物的心理状态,舞蹈动作恰到好处地传递剧情,音乐曲调符合人物心理情绪。
剧本、表演、音乐、舞美都有技巧可以学习琢磨,演员是戏剧效果呈现的关键,甚至演员会决定戏剧最终的艺术价值,好的演员能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信念·青春》的演员们要在不同的角色中不断切换,对人物的把握必须精准,才能让观众看戏的时候不出戏,避免出现看不懂的情况,将人物生动明确地演绎出来。台词是演员手中最重要的工具,《信念·青春》的台词颇具诗意,富有节奏感、韵律感,旁白与歌曲之间的衔接不突兀,演员的念白朗朗上口,台词长短错落,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冲击着观众的鼓膜,带给观众充满诗情的审美体验。
在第一幕剧中,夏明翰领导湖南平江农民起义时,LED播放着农村的一间小茅草屋,农民们站在茅屋前围着夏明翰,以歌声哭诉自己经历的苦难以及起义的决心,演员的歌声如哭如泣,“被撕碎的心血在流。”舞台上最明亮的灯光聚焦在夏明翰身上,村民的情绪逐渐被点燃,夏明翰转而走向高处振臂一呼,农民化身成为舞者冲上舞台中央,在昏暗的灯光下起舞,背后的LED屏幕上是星星点点的火光逐渐汇聚成一团火焰。舞蹈是肢体的语言,这段舞蹈点燃了现场的氛围。在挥舞的红色旗帜下,舞蹈演员们拿着枪以夸张的舞姿展现平江暴动农民起义的英勇,带给观众全方位立体审美上的满足。
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树抗沙,人民拿着铁锹、簸箕跟在焦书记身后,演员以舞蹈动作模拟劳动的场景,服装、道具、化妆都极为细致,演员脸上都化着带有泥土的特效妆容。演员一边喊号子:“兰考人呐,决心大啊。护树苗啊,换新貌啊。”这段台词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歌劳动号子,演员们齐声喊出了劳动的热情,种树防沙的决心,调动起全场观众的情绪,将劳动的激情传递给每一个人。种树治沙成功后,焦书记独自在办公室工作,突然捂住腹部挣扎,逼真地演绎出焦书记病症发作时的痛苦,在灯光下甚至可以看到演员头上冒出的汗珠。伴随着焦书记的疼痛,剧场的灯光逐渐由暖光变成冷光。音响效果也转变成风沙呼啸的特效音。舞台设计在细节处仍见用心,LED大屏幕播放风沙呼啸过村庄的场景,焦书记办公室的门被风吹得摇摇欲坠,舞台道具设计得逼真自然、符合情景,演员颤颤巍巍地站起来,顶着风走出灯光离场,将身体的病痛和在大风中寸步难行都真实地表演出来。
孙家栋在卫星接收站指挥科研人员检测东方红一号的运动轨迹,背景音乐《东方红》的音量缓缓调高,灯光逐渐变暗,LED屏幕变成星空的图案,舞台的灯光也变成星空的蓝色。背景音乐《东方红》是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乐曲,当音乐响起,灯光转换,观众一下子被带回到1970年4月24日,回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那一天。在孙家栋离场后,扮演科研人员的演员们走到台前,开始介绍孙家栋40岁到70岁的工作成绩。这段剧情的台词激昂澎湃,演员们分散在舞台不同的方位,像是在和观众对话,向观众娓娓道来。这一幕的舞台设计别出心裁,演员们沐浴在蓝色的星光下,舞台后面是“科研人员”的集体合唱,舞台前群舞演员身穿幽蓝的服装,舞裙上缀着发光的小灯泡,就像宇宙中的星星一样。合唱和舞蹈相互配合,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激荡起观众内心的情感。
《信念·青春》融合了多种戏剧表现形式,朗朗上口的台词,优美和谐的旋律还有轻快律动的舞蹈,在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舞台设计中,带来人文情怀和视听盛宴的结合,展现了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表现力,在歌舞共演中,放飞追逐信念的无悔青春。
音乐剧《信念·青春》剧照
三、信念与青春,共赴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想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创作要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也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信念·青春》是大连艺术学院庆贺党的百年华诞的献礼之作,也是以一部为人民而作的优秀文艺。这出音乐剧以“上党课、学英雄、演英雄”作为关键线索穿起中国百年来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的历史。以夏明翰、焦裕禄、孙家栋为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的缩影,展现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信念·青春》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与英雄面对面,把课堂与舞台合并在一起,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在塑造夏明翰英雄形象的同时,还展现了1927年中国平江农民的苦难,女儿被地主抢走,丈夫被抓走当兵,胳膊被机器轧断,革命是人民唯一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起革命,推翻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焦裕禄扎根兰考,建设兰考,将自己住院的钱给百姓的孩子去治病,百姓心里也念着焦裕禄,被救下的孩子取名为张继焦,意思是要将“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故事和精神传递下去。中国共产党念着百姓,中国的百姓也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的恩情;孙家栋是中国自主研发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设计师,当90岁的孙家栋重返今天的航天研究所,嫦娥团队的研究人员送给孙家栋一个东方红一号的模型。科研人员承担起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人民正是因为有了科研人员的付出才有了如今幸福便捷的生活,享受科技发达带来的种种便利。人民不会忘记科研人员的付出,一代又一代的人薪火相传,传递中国的希望,延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高峰”观,人民性的立场是进行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应该坚守的思想立场,《信念·青春》在“上党课、学英雄、演英雄”过程中坚定了人民性的思想基础,带领人民重返历史现场,回顾当时历史语境下的英雄,刻画了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在形式上,以古今对话的手法,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信念与青春的主题,在歌舞共演中,张扬信念的航帆,放飞无悔的青春,表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决心。
《信念·青春》是大连艺术学院积极开展党史学习工作中做出的优秀成果,两年时间,几易其稿,大胆创作,在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发掘灵感,将中国戏曲、民间文化等加入现代音乐剧中,中西结合,凝结出这部体量宏大、质量精美的音乐舞台剧。大到剧本、表演、唱腔,小到化妆、道具、服装,都秉持“办党和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的宗旨,积极践行“大育人”理念,大连艺术学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将最高级的艺术浪漫献给百年来为中国牺牲奉献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献给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服务的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