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五人格与攻击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苏北三市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为例

2021-10-20王永保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敌意攻击性

王永保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宿迁经贸分院,江苏 宿迁 223600)

一、研究背景

“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的总和,心理学家把人的稳定的、特殊的个性品质称为人格特质”[1]。“在人格特质理论中,人格五因素模型(即“大五人格”,five-factor model,FFM)最具代表性。”[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伯克威茨(Berkowitz)提出,攻击是指个体蓄意致使他人身体受伤或蒙受心理伤害的目标定向行为。我国学者焦永国认为攻击行为是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3]。Buss和Perry“从攻击的行为、情绪和认知3个方面分析了攻击性的结构,把攻击分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4种形式,其中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是攻击的行为表现,愤怒是攻击的情绪表现,敌意是攻击的认知表现”[4]。攻击行为包括哄起外号、中伤造谣等言语攻击行为和故意推、掐、踢、打等身体攻击行为;表现为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易冲动、脾气暴躁等方面。

目前,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人格、攻击性相关问题等研究还较少见。“所谓留守经历学生是指:父母进城务工时,没有能力把正在上学的子女带到身边随自己生活,而是将其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戚监护。”[5]由于他们与父母分离,缺乏亲子沟通,情感上缺少呵护和关注,常常感到多疑、敏感、抑郁、冷漠、孤独等,易产生敌对、嫉妒、憎恨心理,造成心理健康发展异常和人格障碍。因此,本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7所高职校537名留守经历学生为被试,调查其大五人格特质和攻击性现状,探究大五人格与攻击性的关系以及大五人格对攻击性倾向的影响,以期从大五人格特质角度为不同的攻击形式(愤怒、敌意、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提供指导和干预。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1.样本:江苏省宿迁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7所五年制高职校537名留守经历学生,其中男生241人,女生296人。

2.对照组:在上述7所学校中随机抽取男、女生各60名非留守经历学生。

(二)研究工具

1.Buss-Perry攻击性量表

“该量表包含29个项目,4个维度,分别是言语攻击5题、敌意8题、愤怒7题、身体攻击9题。其中,敌意测量的是怀疑、冷漠和怨恨等有损身心健康的感受;愤怒测量的是愤怒唤醒水平与控制感;口头攻击指口头争吵的倾向;身体攻击测量的是采用身体力量来表达攻击或愤怒的倾向;愤怒属于情绪表现,敌意属于认知表现,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属于攻击性的行为表现。该量表有5个评分等级,其中反向计分有两题。采取累计记分,最低29分,最高145分,分数越高攻击水平越强。每个维度可独立记分,分别反映各维度145下的攻击水平。”[4]

2.“简式版量表:五因素”人格问卷(NEO-FFI)

“五因素人格问卷,由5个分量表组成,共有60道题,分别测量开放性、和谐性、外倾性、尽责性、神经质。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外向性(E)0.89、神经质(N)0.92、开放性(O)0.88、尽责性0.90(C)、和谐性(A)0.86。采用5级评分法,从非常赞成到强烈反对,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6]

(三)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

三、结果分析

(一)攻击性倾向的整体情况

根据五点式计分划分,可将攻击行为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重度(4.00-4.99)、中度(3.0-3.9)、轻度(2.0-2.9)、极低(1.0-1.9)。在被调查的537名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中,有23名(占比4.3%)表现出重度的攻击倾向;其中,有言语攻击倾向的留守经历学生比例最高,占比7.2%(39人),然后依次为愤怒占比5.0%(27人)和敌意占比3.5%(19人);身体攻击占比1.1%(6人),比例最低。在被调查的537名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中,表现出中度攻击倾向的有195名,占比36.3%;其中,有敌意倾向的留守经历学生比例最高,占比46.4%(249人),然后依次为言语攻击43.9%(236人)和愤怒20.9%(112人);身体攻击占比16.2%(87人),比例最低(见表1)。

表1 高职留守经历学生攻击性倾向整体情况

(二)在攻击性、大五人格上的差异比较

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与对照组在攻击性总分(t=3.89**,**p<0.01)和愤怒(t=3.88**,**p<0.01)、言语攻击(t=3.49**,**p<0.01)方面,都呈非常显著差异(见表2)。

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与对照组在大五人格总分(t=3.936**,**p<0.01)和大五人格维度神经质方面(t=3.428**,**p<0.01),都呈非常显著差异;与大五人格维度和谐性方面(t=2.241*,*p<0.05)呈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留守经历学生与对照组在攻击性、大五人格上的差异()

表2 留守经历学生与对照组在攻击性、大五人格上的差异()

注:*p<0.05,**p<0.01,下同。

(三)相关分析

表3显示,高职留守经历学生大五人格总分与攻击总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471**,**p<0.01);大五人格总分、和谐性、神经质分别与攻击性维度的愤怒、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和敌意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四)回归分析

以高职经历学生的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以攻击性四个因子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4显示:

表4 回归分析

1.以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攻击性因子身体攻击作为因变量,标准化回归方程为:身体攻击=0.324×大五人格,方程调整后的R2为0.105,表明大五人格能够解释攻击性因子身体攻击中10.5%的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F值=13.824**,**p<0.01)。

2.以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攻击性因子言语攻击作为因变量,标准化回归方程为:言语攻击=0.497×大五人格,方程调整后的R2为0.250,表明大五人格能够解释攻击性因子言语攻击中25.0%的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F值=24.332**,**p<0.01)。

3.以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攻击性因子愤怒作为因变量,标准化回归方程为:愤怒=0.351×大五人格,方程调整后的R2为0.123,表明大五人格能够解释攻击性因子愤怒中12.3%的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F值=13.119**,**p<0.01)。

4.以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攻击性因子敌意作为因变量,标准化回归方程为:敌意=0.469×大五人格,方程调整后的R2为0.220,表明大五人格能够解释攻击性因子敌意中22.0%的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F值=23.651**,**p<0.01)。

四、讨论

(一)攻击性倾向整体情况的讨论

表1表明,在被调查的537名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中,有23名表现出重度的攻击倾向,占比4.3%;表现出中度攻击倾向的占比36.3%(195名)。这说明在高职留守经历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攻击倾向,已比较严重(中度以上占比已达40.6%)。其中,中度以上留守经历学生言语攻击比例最高(275名,51.1%),其次是敌意倾向(268名,49.9%),说明高职留守经历学生的攻击性主要以言语攻击和敌意为主。这与李艳兰[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生活和学习中,当高职留守经历学生遇到挫折时,其攻击性更多表现为言语冲突和敌意的认知。其中,在高职留守经历学生群体中,言语攻击是常见的攻击形式。当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与他人产生冲突或遇到挫折时,首先不会是身体攻击,而可能选择言语攻击。敌意主要是指易感受到外界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有时即使是可能对己友好行为甚至都被误解,从而产生长期性和自动化的敌对想法。因此,学校应及时处理这种敌意倾向,不能放任高职留守经历学生的敌对想法,否则,久而久之,会损坏甚至恶化其与同学关系。所以,学校应根据高职留守经历学生的攻击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工作。

(二)在攻击性、大五人格上的差异比较讨论

表2表明,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与对照组在攻击性总分上,呈非常显著差异(t=3.89**,**p<0.01)。与田维“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攻击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与对照组在大五人格总分上,呈非常显著差异(t=3.936**,**p<0.01),在大五人格维度方面,神经质呈差异非常显著(t=3.428**,**p<0.01),与李铿等[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留守经历学生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起伏、紧张等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孤独、内向、离群、富于内省。“亲情缺失影响留守儿童正常的情感交流,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心理上的孤独和痛苦;缺乏情感支持还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10]因此,留守经历学生极易产生价值观、认知上的偏离,导致其发展不健全人格。学校应加强安全感和信任感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留守经历学生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以大五人格对攻击性多元回归分析讨论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以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以攻击性为因变量,具有非常显著效应(F值分别为:身体攻击F=13.824**、言语攻击F=24.332**、愤怒F=13.119**、敌意F=23.651**,**p<0.01)(见表4);大五人格对攻击性的愤怒、敌意、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分别产生增加达12.3%、22.0%、10.5%和25.0%的解释力。表3相关分析与表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五人格是影响高职留守经历学生攻击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大五人格可以预测高职留守经历学生攻击性的程度。这说明对待高职留守经历学生攻击性行为,只是一味强调对其攻击性干预,而不考虑其大五人格因素,很难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欲对高职留守经历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学校可从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入手,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其信守承诺、认真尽责、勤奋努力、自制和理性的尽责性人格特质,以及利他、移情、慷慨、自信、开朗、精力充沛的和谐性、外向性人格特质,抑制其焦虑、不安全感、抑郁和愤怒等不良人格特质,预防和减少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人际关系因适应不良和心理需求无法满足而产生搞恶作剧、寻衅打架、滋事斗殴等攻击性行为,发展和培养其积极人格品质,使攻击行为干预产生良好的积极效果。

五、结论

(一)在高职留守经历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攻击倾向,已比较严重(中度以上占比已达40.6%),攻击性主要以言语攻击和敌意为主。

(二)在攻击性总分上,高职留守经历学生与对照组相比呈非常显著差异;在大五人格总分上,留守经历学生与对照组相比呈非常显著差异,在大五人格神经质维度方面,留守经历学生与对照组相比呈非常显著差异。

(三)大五人格对攻击性的愤怒、敌意、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分别产生增加达12.3%、22.0%、10.5%和25.0%的解释力。大五人格是影响高职留守经历学生攻击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大五人格可以预测高职留守经历学生攻击性的程度。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敌意攻击性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青少年外显、内隐攻击倾向与敌意归因偏差关系研究
短暂相逢?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那些美国议员内心深处的“敌意”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跟踪导练(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