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语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2021-10-19陈明望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小学语文

陈明望

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沟通的桥梁,是人得以表达自我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属于一门语言类学科,要求将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己任,承担着将中文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在大语文理念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并不出色,理论实践的实效性较差,为了帮助学校和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此文将全面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大语文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通过阅读《“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大致可以将“大语文教育”概括为:联系生活实践,立足教育整体,持续优化结构,注重教学效率。大语文教学是一此次大胆的创新,该理念主张在着重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向学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扩展和延伸,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将课堂与社会生活化的教育相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全面化,结构的完整化和层次的多元化。“大语文”理念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突破,并已经为教育界所熟知并认可,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将理论变为现实成果,如何让“大语文”完美融合进小学语文课堂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仍需要教育者们去尝试和探索。

一、培养教师的大语文观念

“师着,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课堂发挥作用的核心,是课堂的设计者、推动者和经营者,决定了讲授的过程和内容。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死板的授课和布置大量课后习题,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有矛盾的,学生若有逆反心理或者对教师怀有恐惧,那么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拥有自己的生理和精神需要,大语文理念向教师提出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情感、爱好、兴趣、情感、个性、需要和潜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具有大语文观念的教师不再是“独裁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督促者与引导者。

社会提高了语文学习的丰厚土壤,教师可以将社会时事带入课堂,让语文教学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时代气息,教导学生热爱生活,广泛汲取语文养料。为了避免课堂氛围僵硬呆板,教师采用亚里士多德的助产术式授课法能活跃学生思维,讓思维碰撞出火花,潜移默化中用语文之美浇灌心田。师生在亲切交流中慢慢拉近彼此距离,培养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融洽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

二、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念

大语文理念表明小学语文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还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语文教学不在于教师交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够激励学生在主动求知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语文,在认识了语文的基础上理解语文,再到生活中感悟语文。当今许多学校忽视了这一客观规律,盲目采用填鸭式语文教育,让学生尽快地记住语文课文和诗词,尽量刷多的题目,在应试教育中取得高的分数。空闲时间被大量压缩,学生难以静下心来去思索字里行间的韵味和魅力,也难以提升语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教育意为教为人处世育道德人品,要成才,先成人。鉴于此,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帮助学生有意识的体验生活和感悟人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体悟智慧、启迪心智和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拥有大语文思想的学生能够共情,屈原以死鉴清白之忠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文天祥取丹心照汗青之傲骨。因为读懂了、感悟了、理解了,学生才能拥有真诚善良的品格和美好的心灵,愿意肩负起责任和未来。

三、培养学科教育的大语文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观念难以适应当代社会,以课本、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缺陷愈来愈明显,教师然而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已经不可忽视,仅仅关注改进教学系统是远远不够的。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结果成功与否,而是一路走来是否精彩且不留遗憾,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创造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感悟。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和鼓励创新的新世纪,大语文理念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将视线转向个性化和生活化的发展领域,用多元化、整合性的课程价值观来多样化、合理化的处理问题。教学设计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策略以贴合小学生乐于探索、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学生把过剩的精力发泄在教学课堂上,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针对性和互动性,取得双赢。

从语文学习的立场出发,仅靠课本教材是难以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阅读要求和旺盛的求知欲,也难以实现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针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有限性,以及知识和能力训练情境不足的缺陷,往往需要跳出课本,踏出教室,将语文课堂搬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在踏青时吟诵“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在遇到乞讨者时心怀怜悯,在吃桃子时将它比喻成粉扑扑的脸颊,这都是语文的一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达成的成果。

四、结语

大语文理念传递了这样一个观念: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取,传统要继承精华,糟粕要勇于打破。小学语文课堂讲授的是中文的句式结构,传承的是中华文明的薪火,教育的是稚嫩纯粹的儿童,培养的是祖国光明的未来。不论是从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生活的角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应当且需要“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实践这一真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让语文课堂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大语文”教学观下的实践与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07).

[2]朱素珍.大语文观下的教师角色定位[J].职业,2005(S1).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拓展教材内容,展“线”趣味创意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