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解说,浪漫诗词
2021-10-19
东京奥运会,对于国人而言,一大看点是赛场上的拼搏,另一大看点,就是“神仙解说词”。有人说,“神仙解说词”既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蕴含着的“中国式浪漫”,又为紧张刺激的赛场增添了一抹深邃悠远的氛围感。那么,这些解说词的出处和原句是什么?又适用于哪些主题写作呢?跟着圆眼一起去看看吧。
出处:出自网络游戏《剑网3》同人曲《红尘各半》歌词的创作感言,作者顾绯衣。意思是:如果你这样的人也不着白衣了,那么天下还有谁能配得上一袭白衣呢?
简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戴着小黄鸭发卡的可爱女孩,在手执气枪的时候,竟有着睥睨天下的气势。领奖时的杨倩身着白衣,解说员引用这句诗,既烘托了射击运动员的淡定、从容和沉稳大气,又表达了深深的钦佩之情。
写作关键词:心态;从容。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
一剑光寒定九州
——击剑女子组重剑个人赛决赛
出处:此句来源于古龙小说《三少爷的剑》。原文的开篇是:“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再往前追溯,该句化用了晚唐僧人贯休《献钱尚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简评:在数次平分的情况下,孙一文稳扎稳打,找准机会,一剑封喉,赢得干脆利落。又因为“九州”有“世界”的引申义,解说员对其进行改编,恰如其分地显示了孙一文夺金时刻的万丈豪情与飒爽英姿。
写作关键词:实力;勇气。
杨倩夺得首金
孙一文“一剑封喉”获得冠军
圆 眼
出处:宋朝张继先《诗一首》:“白云闲似我,我似白云闲。二物俱无心,逍遥天地间。”
简评:这首诗体现了一种潇洒、自在的态度,解说员以“逍遥天地间”展现出四位中国健儿在湖上划桨的意境和夺冠时的心情。
写作关键词:诗意人生;阔达。
一棹逍遥天地间
——赛艇女子四人双桨
雏凤清于老凤声
——女子双人跳水十米台
出处: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文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
简评:两位“00后”小将,脸庞还带着稚嫩,夺冠的身影却是无比飒爽。一句“雏凤清于老凤声”,胜过千言万语,已是对两位小将的最佳注释。
写作关键词:后浪;青年。
出处:李白《少年行二首·其一》:“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简评:李白用五古的形式,把荆轲身上焕发出的豪情壮志,注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凝结成一种激扬奋发的豪情和坚定的人生信念,这种精神和孙颖莎十分相合,可谓浑然天成。少年,是最好的时候,他们有着无限的可能,每一种可能,都很精彩!
写作关键词:立志;奋斗。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乒乓球女子单打半决赛
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夺得金牌
陈芋汐、张家齐夺冠
孙颖莎摘得银牌
诗词盛宴
近几年,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大型诗词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从第一季到第六季,它点燃了观众对中华诗词的关注和热情,并进一步唤醒了国人心中的诗意和梦想。
有人说自己喜爱节目里的每一位老师——康震老师妙笔生花,蒙曼老师历史知识深厚,王立群老师德高望重,郦波老师幽默风趣,杨雨老师是大家心目中永远不变的女神。
有人说最令大家动容的还是由诗词所熏陶出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每一位选手,他们身上所特有的淡定从容、敦厚温和,让人们心向往之。霍山才女殷怡航,诗词对她的滋养,是爽朗大方的性格和细心认真的习惯;国民女儿武亦姝,气质如兰,口吐莲花,好似从唐诗中走出的古典少女;外卖小哥雷海为,虽在生活底层,可每送一单外卖,他就坚持背一首诗,哪怕在泥泞中,也依然仰望星空;北大女博士陈更,挤出时间学诗,在最好的年纪与流淌在血脉里的诗意碰撞、缠绕,开启了关于诗与梦的无限遐想;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三学生吴幽,以诗词为好友,喜欢诗词带给她的情感与意境享受,生命以痛吻她,她却回报以歌……
诗词对于我们而言,是书卷中的点点文墨,是胸中的山川沟壑。多读诗词,诗词就会变成萦绕在身上的温润气质。就像富春江的两岸风光之于吴均,其实它们的本意,也许只是自然而然地展现美,却在无意之间潜移默化地,在我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又一颗火种。这就是传承!
·精选跟帖·
@笑春风:这是我最喜欢的综艺,希望这个节目一直办下去。云上千人团新环节,蔚为壮观!
@一米阳光:本季的冠军是来自上海的民警陈曦骏,他玩飞花令时滔滔不绝,这得多大的诗词储备量啊,惊叹!
@颦儿:最喜歡蒙曼老师,研究唐史的她可以把诗词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琢磨,既温婉又有侠义之气,博古通今,视野开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汉字太美,用汉字写成的诗词,汇聚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精髓,更是绝美。下面,让我们在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影片《掬水月在手》中,感受人生的诗意,体会瑰丽奇妙的诗词意境吧。
科普侠
拥有一颗诗心
《掬水月在手》是一部很有诗意的纪录片,由中国台湾导演陈传兴拍摄。这部纪录片讲的是一位诗人的故事,而且是一位已经97岁高龄的女诗人。这位“大女主”究竟是谁呢?
她就是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曾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女诗人,叶嘉莹。
叶嘉莹,1924年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喜爱中国古典诗词,1945年毕业于当时的辅仁大学国文系。后来,她辗转漂泊于世界多个大学之间,讲授中国古典诗词,最终回到了祖国,安家在南开大学。
如今,已经97岁的叶先生,仍在南开大学开展儿童古诗词启蒙的教育活动。这位近百岁的老者,拥有始终不变的一颗诗心,为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掬水月在手》这部纪录片反映的正是叶先生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和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的故事。叶先生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奉献给古典诗词的讲授和传播,用她一生的悲喜诠释着“诗心不死”的坚贞,在一代代的薪火相传中彰显着动人的力量。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依然拥有着的“诗歌的心”。
“这是一个诗歌衰落的时代,这是大部分人将手机、网络当作日常粮食的年代。还有人喜欢诗歌吗?还有人能够真正静下来去看纪录片吗?”导演陈传兴坦言,如果没人看这部影片他会很难过,有人看那就是对诗的散布、普及。他希望这部影片能让古典诗词的火焰再一次被点燃,至少那颗种子不能灭……
·精选跟帖·
@清欢:一切世法皆是诗法,一切诗法皆是世法。
@陈真心:看这部影片,就像一颗水珠在观沧海,一粒纤尘在看宇宙。感叹叶嘉莹先生人生之厚重,文化之博大,爱国之情深。
@逍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诗,那一个个方块字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助我们度过去国离乡的困厄,送走人生中的黑暗?这部纪录片触到了我心中那根共振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