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刚柔兼济妙法互参

2021-10-19胡代林

书画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秦汉篆刻精华

胡代林

张仁君先生是一个极为稳重和笃定的人。他对自己所坚持的东西,必定是虔诚和一以贯之的,绝对心无旁骛。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一位浸淫书法印章艺术多年的年轻人尚能如此淡定,确属难能可贵。他为艺务真唯实,能够坚守并且执着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来,着实不易。

仁君先生打小就爱好书法篆刻艺术,并深入学习,一发而不可收,从此与书法篆刻结缘。他是一个极为有悟性而且率性的人,深入传统,下足童子功,摹刻了大量古代优秀印作,细心体会古人的奏刀方法,反反复复,绝不松懈。

仁君先生早先也跟众多印人路子一样,始于汉印,小心刻印,专心于此,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把汉印硬是理出了个头绪来,具有一定之规模和气象。之后,他不畏艰难,转益多师,敢于向三代吉金文字、古玺印、古將军印取法,勤于临习各代优秀篆书,他懂得“书入印出、书印相结合”的道理,融会贯通,方可成大器。大家都说印宗秦汉,秦汉印是学习篆刻不能迈过的高峰。不入秦汉,难得篆刻三昧。历经几年临印,就有几千方之多,垒如小山似的。他这种潜心修行、临摹古印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印要刻得古”,是仁君先生坚守的一条金科玉律,也是他多年来的追求目标。篆刻虽为小众,但绝非简单的艺术门类。篆刻家须博古通今,从古人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精髓。篆刻要以小见大,这需要篆刻者有很好的基本功和谋篇布局的能力,灵活运用,由技进道。“师古不泥古”“师今不泥今”,关键的是为我所用,“古”中有“我”,古今结合,从精华中汲取精华,捕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篆刻中的“最强音”。

仁君先生在印面的处理上从容有致,章法上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用刀干净利落,都做了积极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进展。因此,仁君先生印作呈现出一种大气、豪气,痛快淋漓之气呼之欲出。他现在基本上形成了自家的印风面目,匠心独运,极富鲜明的时代特色,雄强雅致,大气酣畅,且不骄不躁,极合中正之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妙处频现。

尤其可贵之处,仁君先生对虚实的处理恰到好处。他深刻地认识到虚实相生,方可称妙,“虚”与“实”是一对矛盾体,更是一对统一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不断推进和演绎。

他用刀很有特色,冲切互用,披、切、削刀法的综合运用,使其印章简约而不简单,凝练而丰富,如同嚼橄榄,耐人寻味。这种刀法,可以使印面粗犷而细腻,雄强而温润,多种风格兼容并包,既有古雅之趣,又不缺时代气息,刚柔兼济,妙法互参,始终不脱古,从传统中汲取精华。他在篆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基本风格面貌。

篆刻不易。在方寸之间,见出大气、灵气,谈何容易?仁君先生的篆刻追求布局新颖,别致精巧,讲究视觉冲击力,平正中寓险绝,既有古典的静穆之美,又不乏鲜活的时代气息,熔古铸今,这不失为一条学古用古的正脉。仁君先生对古典印的深入学习,把古人的韵味表现出来,典雅中见古趣,静穆中得天真,活用多种字法,协调而统一。

仁君先生非常清醒,在传统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篆刻语言,戒骄戒躁,守真务本,“依于仁,游于艺”,这才是篆刻艺术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期待着他更大更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秦汉篆刻精华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先秦秦汉时期“孝”含义的裂变
秦汉秘祝源流考论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