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是制度管理的灵魂
2021-10-19杨吉
杨吉
在规范化办园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推进制度化管理,包括制度的制定、组织实施和完善。制度化管理对幼儿园来说非常重要,以制度作为教职工行为的准绳,能够提升幼儿园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从而促进幼儿园办园效能的提升。但是,如果单纯讲制度、抓制度,只从制度本身去考虑,不从管理的根本动因上去思考幼儿园管理,不深入挖掘“人”这个根本因素,那么制度化管理必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出現与预期相反的一些弊病,比如强调了标准化,抑制了教师的个性与创造力,“园里怎么规定,我就怎么干呗”;例如制度的空文化,制定制度了但是没有宣讲,没有共识,“我都不知道怎么执行”;制度执行也因为“人情文化”流于形式,园长看得见的地方落实得比较好,看不见的地方就听之任之,实际的管理行为甚至是鼓励大家违反制度,制度就成了摆设。
所以,虽然幼儿园制度化管理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制度之下的动因与机制,更应该关注制度下的“人”,即我们更应关注制度管理内在的文化因素。我们都知道制度在本质上是规范,重在执行,但,难也在执行。是以奖惩为机制去强迫执行还是让其自觉主动执行,是高控型的管理还是自主式的管理,效果完全不同。怎么让人主动执行制度?首先他要理解认同然后才能身体力行。而从文化管理的视角来看,“理解认同”就是精神文化的范畴,价值观和共同愿景的统一是认识统一的核心与基础;“身体力行”就是行为文化的范围,将理念转化为行为习惯恰恰是精神文化的落地过程。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制度执行效能的关键内在因素不在制度执行本身,而是在执行制度的“人”上,实际考量的是整个幼儿园的文化状态,在根本上取决于是“风清气正”还是“不正之风”占据了阵地。
制度与幼儿园文化的关系
幼儿园文化本质上可以理解为群体行为方式的内涵和外显,它是对个体意识观念、行为方式的群体或者团体性整合呈现,或者说是个体心理和行为在群体或者团体中相互冲突、碰撞、影响、互动、整合而成的产物。就现代组织管理而言,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与灵魂,是组织全体成员认同、遵守、践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等。从幼儿园的文化实践来看,幼儿园组织文化包括了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环境等文化固化呈现)等四个子系统,也可以划分为管理文化和保教文化(其中包括课程文化)等两个重要的层面。从这里,我们可以初步看到制度与文化的关系。从组织文化的层次来讲,制度实质上是文化的重要组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凝结物就是制度文化。抛开文化单讲制度,实际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舍本而逐末,也就会出现管理经常遇到的情况:制度制定得非常完美,但是却没人买账。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管理效能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它发挥着引导、凝聚、激励、约束成员心理及行为的重要作用,既是组织及其成员发展的基础,也是组织最具特色的标签。在日常管理中,或可以以“风气”作为对幼儿园文化最直接的认识,而对“风气”好坏的判断则是对组织文化的直接认知。回归到制度化管理本身上来讲,风气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制度化管理的效果。风清气正的幼儿园,制度的执行落实就更顺利,阻力也更小。设想,即使有个别人执行制度不力,在文化的影响下也势必受到周围同事的群体压力而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顺应幼儿园制度化管理的要求。反之则不然。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本质
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可见一斑。因此,要抓好制度化管理,推进规范化办园,首先要从文化建设入手,抓住人的要素,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来推动制度化管理的实现。
幼儿园文化建设本质上就是要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在对幼儿园文化现状进行科学诊断的基础上,对幼儿园的精神、行为、制度和物质四个文化子系统进行全面的引导、纠偏、优化、升级,从而形成更符合组织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全新文化系统。因此,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本质在于文化的变革,就是要从促进幼儿园发展的根本目标出发,优化、再造、提升原有的组织文化各方面的样态,让幼儿园的核心价值、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物质环境更适应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让幼儿园管理建立在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的基础上,以文化的认同来代替单纯的制度管理,以自我管理来代替传统的过程性、指令性管理,从而对幼儿园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各个管理子系统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即以文化的变革推动管理的变革,推动幼儿园的革新与精进。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幼儿园综合改革的核心组成。《礼记·大传》里说“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充分说明组织变革或者社会变革的核心在于文化的变革,在于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强有力的调整性引导。而这种指导、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则是制度化管理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规范化办园质量推进最快的园所,恰恰就是对文化建设最重视的园所。而单纯强调制度管理,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人才是幼儿园发展的根本要素,只有教职工心甘情愿地认同、理解和执行制度,制度化管理本身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才能切实提高规范化办园的水平,这也是以人为本管理原则的现实需求。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方法
幼儿园文化建设要服从于幼儿园改革大局下的文化调整与个性,它的核心在于幼儿园组织成员的人际关系的调整,它的直接对象是组织成员,即幼儿园的教职工以及幼儿和家长,它的行动本质在于纠偏和正向,它的成效关键取决于幼儿园园长(最高管理者)的决心和意志,以及全体教职工和幼儿、家长(组织成员)的参与度,它是思想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等多个层面的文化整合。因此,基于幼儿园文化变革的主要特点,依据幼儿园的实践经验来看,文化变革的整体策略可以归结为一心三思五步七法。
一心,即坚定文化变革的信心、决心和意志,一心一意专注推进。
三思,有多重含义,既有古人所谓三思而后行的意思;也指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反思和学习,以日增月进的精进观念来推进文化变革;更是指坚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观点,即思进、思危、思变。
五步,即诊断、计划、实施、检查、完善等五个主要步骤。诊断就是要明得失、判优劣,找到影响个体和组织发展的不利文化要素,总结出推动个体和组织发展的有利文化要素,综合考虑社会文化与组织文化的对接变量,从而做到底数清、心中明;计划就是要利用管理工具(例如SWOT分析法)厘清组织文化的优劣、面对的挑战和机遇,确定组织文化变革的目标、思路、阶段、路径和方法;实施就是要在强调全员参与的原则基础上,分层级、分岗位落实组织变革的计划和部署;检查就是要定期对文化变革的成效进行监视,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完善就是根据检查所得进一步调整文化变革的计划并进行落实、检查和完善。
七法,即联动法、辐射法、活动法、激励法、示范法、环境法和制度法等七种方法。
联动法 幼儿园文化变革必须依靠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上下联动,通过管理者的引领,集结集体智慧,在对幼儿园文化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形成对文化变革的共识,包括要形成战略目标、共同愿景、核心价值理念、办园理念等精神文化中的核心内容,要形成园长行为、榜样人物行为、全体教职工行为以及幼儿、家长行为等行为文化的主要指向,要形成对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的共同设计与思考。例如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新文化体系凝练的积极性,召开各层级的文化研讨会来研磨幼儿园共同的价值体系和应遵从的行为准则,在研讨的活动中实现了文化内涵的表达,也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新文化体系的形成实际上整合了全体教职工对文化方向的不同认识,使之更具科学性、前瞻性,也更能为全体组织人员所接受和认同。
辐射法 幼儿园文化变革的重要方法就在于文化理念的辐射,尤其是在文化变革的初期阶段,通过宣传、培训、教育实现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文化辐射非常重要,这是文化共识形成的必要手段。从客观上讲,每个组织成员对幼儿园新文化、新理念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是有差距的,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必须要抓住所有宣教培训的契机来进行文化理念的传递与辐射,使文化理念实现层级间和岗位间的传递,形成对新文化体系的共同认知和认同。例如通过各种内部媒介手段来传播幼儿园关于新文化的定义,通过全园会、教研会、班组会等各种学习会议来传播新文化的精神,将文化理念从入眼入耳到入心入脑。
活动法 幼儿园文化变革要注重文化活动的载体,要把文化统合的过程渗透至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中。例如开展团队拓展、文化征文、文化研讨、文体活动等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既赋予各类文体活动以文化的精神,又给予文化变革以活动的载体,让教职工能够在活动中去凝聚共识,提升境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里必须提出的是,从文化实践过程来看,游戏的教育形式不仅适用于幼儿园教育,也适用于文化变革本身。游戏可以让参与者在设定的场景中实现角色的自觉,从而使文化的传播更加具体和形象,实现体验式的教育效果,将组织新文化通过外化的活动逐渐内化到组成成员的内心,以外界的刺激来推动个体心理的調整。
激励法 幼儿园文化变革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配套措施以保障落实,否则容易出现文化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很难取得文化变革的实效。幼儿园应将教职工践行和落实幼儿园新文化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要让教职工明确文化建设的标准与方向。商鞅立木建信的管理案例证明了管理者在树立导向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变革是幼儿园改革的重要组成,同样也需要帮助教职工树立正确的导向,例如将新文化传播和践行作为教职工考核量化、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激励手段来坚定教职工推进文化变革的信心和决心,获得教职工对文化变革方向的充分信任,从而为文化变革奠定好信任、信心的基础。
示范法 幼儿园文化变革中要树立践行幼儿园新文化的榜样人物,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来展示榜样人物的优秀事迹和风采,让文化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进行传播。文化示范的榜样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幼儿园的行政班子成员,这是文化变革天然的带动者和示范者。“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管理者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是文化变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文化变革正是从园长传递到管理团队,从管理团队传递到全体教职工,从全体教职工传递到幼儿和家长。二是幼儿园的其他榜样人物。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榜样人物的评选活动,在评选活动中将践行幼儿园新文化作为重要的标准与依据,让榜样人物以身示范,带动全体教职工更好地去践行新文化。尤其要发挥榜样人物在教育实践中对其他教职工的文化引领,让每一个榜样人物成为幼儿园新文化的讲解员和传播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来示范新文化的践行。
环境法 幼儿园文化变革是精神与行为的结合,是制度与物质的结合,因此,在新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加强文化的整合,将文化变革整合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整合在幼儿园环境建设中,充分发挥教育实践的文化变革功能,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文化教育功能。文化整合是文明变革的关键环节,它决定新文化能不能将口号转化为实践。幼儿园必须关注两个方面的重要整合:一是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整合,这就要求必须将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整合,这就要求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及其物化物中要能显性或者隐性体现出新文化的精神及特征。例如显性表达就是将幼儿园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办园理念等直接标识在环境中;隐性表达就是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建设要映射出新文化的精神和要求。实际可以表述为三个上墙,即口号上墙、精神上墙和行动上墙,赋予环境以文化教育的综合功能。
制度法 将制度放在文化层面上讲,制度文化就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凝结的产物。它是文化发挥规范、导向、激励作用的重要底线和保障,因此幼儿园文化变革在本质上也会带动制度的变革。制度的变革,一是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完善,要依据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对制度进行定期的及时修订,使之更符合幼儿园和师生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加强制度的执行与落地。考核激励制度是幼儿园制度建设的关键,幼儿园文化变革的成败也取决于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建设,因为这是教职工行为最直接的压力性导向。因此,文化变革要求必须强化考核结果的兑现,加强考核的常态化建设,让管理目标、文化变革的绩效能够成为推动教职工进步的积极因素,形成幼儿园文化变革完整的动力和压力体系,将教职工的内在动因与幼儿园的外在压力结合起来,形成文化变革的有效动力因子。
综上所述,制度化管理是规范化办园的重要要求,是幼儿园办园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但是,制度化管理不是单纯地制定和执行制度,而是要以幼儿园文化建设为灵魂和内驱力,以文化建设为重要工具方法优化幼儿园管理的系统体系,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上来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和规范教职工的教育行为,从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实现制度化管理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