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高效生态混养技术

2021-10-19周捷成建忠朱丽艳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崇明河蟹清水

周捷 成建忠 朱丽艳

(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崇明 202150)

澳洲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滑螯虾属,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外形酷似海中龙虾,具有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快、味道鲜美、可食率较高等优点,是我国继罗氏沼虾之后引进的又一个名贵淡水经济虾品种。澳洲红螯螯虾的体色呈绿色或褐绿色,雄性成虾第一螯足的大螯外侧有一鲜红、柔软的膜质带,分外艳丽,故被称为红螯螯虾、红爪虾。

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具有悠久的养蟹历史,被誉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的故乡,当地出产的中华绒螯蟹被称为“崇明清水蟹”。崇明清水蟹由于膏脂丰腴、肥满度高、味道鲜美,一直以来深受上海市民的青睐,在长三角地区也小有声誉,甚至可以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1]。近年来,为抵御单一养殖崇明清水蟹带来的风险,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上海市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陈家镇崇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的生态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养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供水产养殖同行们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池塘准备

(1)池塘选择。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混养池塘的面积以0.3~1.3 hm2为宜,0.5~0.7 hm2最佳。池塘水深在1.2~1.8 m,平均在1.5 m左右,坡比约1∶3,东西走向,以长方形为佳。池塘不渗漏、排灌方便,并配备有底部微孔增氧设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邻近区域无工业或生活污水污染,交通便捷。

(2)清塘肥水。上一年河蟹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10 cm,以便于种植水草)。在冬季低温时节,经太阳曝晒10~15 d,杀灭塘底的有害细菌。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病原体,改善底质。放养前7~10 d,进水30 cm深,使用发酵有机肥与生物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肥水,培育浮游生物,为蟹种准备优质的天然饵料。

(3)防逃设施。养殖池塘设置2层防逃设施:第1层设置在离塘埂60 cm左右的池塘内,材料为高1.2 m左右的尼龙网和高30 cm的塑料板,尼龙网埋入底泥20~30 cm,每隔1.2 m左右用1.5 m高的木桩或毛竹桩支撑固定;第2层防逃设施设置在塘埂四周,一般是将塑料板埋入土中20~30 cm,高出塘埂50~60 cm,每隔1 m用木桩支撑,内侧光滑无攀附物,四角做成圆弧形。设置这2层防逃设施也有利于池塘结构坚固,防止坍塌。整个养殖过程中,进水口用孔径180~250 μm(60~80目)的尼龙纱绢网袋包扎,过滤进水,以防止野杂鱼及鱼卵等进入池塘;排水口安装密眼网,以防河蟹和澳洲红螯螯虾外逃。

(4)投螺种草。河蟹和澳洲红螯螯虾喜欢栖息在水草丰茂的水域,在池塘中种植水草不仅能供其隐蔽栖息,为它们提供天然植物饵料,而且能调节水温,并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和重金属,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体污染。崇明地区的成蟹养殖池塘一般以种植伊乐藻为主,适当搭配轮叶黑藻或苦草,水草种植面积占整个池塘面积的50%左右[2]。为了给河蟹提供充足的鲜活饵料,一般在清明节前后适当投放养殖螺蛳,投放量为3 000~4 500 kg/hm2。7月份后根据存塘量再补投螺蛳1 500 kg/hm2左右。

1.2 苗种放养

每年2月中旬前后,选择体表色泽正常、活力强、无病、无伤残的蟹种进行放养,蟹种规格为140~160只/kg,放养量为12 000~15 000只/hm2。蟹种放养应避开严寒的冬季低温期。放养时先用盐度为40~50的食盐水浸泡蟹种10 min左右进行消毒。5月中下旬,当池塘水温达到18 ℃以上时,放养澳洲红螯螯虾苗12 000~22 500尾/hm2,苗种规格为0.8~1.0 cm(俗称“黑头苗”)。为防止池塘内水质过肥,每公顷搭养150尾鳙鱼。

1.3 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坚持“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3—6月份以投喂蛋白质质量分数40%~42%的河蟹专用颗粒饲料为主。放养澳洲红螯螯虾后,一般上午投喂南美白对虾饲料,下午投喂河蟹专用颗粒饲料。等澳洲红螯螯虾体长达到3~4 cm后,全程投喂河蟹专用颗粒饲料。7月初至8月底的高温季节,可适当降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投喂蛋白质质量分数在36%左右的饲料,以防止河蟹性早熟。9—10月养殖后期,恢复投喂蛋白质质量分数在40%~42%的颗粒饲料,并增投小杂鱼等动物性饵料,以提高清水蟹的肥满度,增强其口感品质。投饲方法应遵循“四定”和“四看”原则。

(2)水质调控。养殖池塘水位根据水温的变化进行调整,掌握“春浅、夏满、秋适中”的原则。春季池塘水深可保持在30~50 cm,这样有利于水草和螺蛳的生长。夏季高温季节应加高池塘水位,水深保持在1.2~1.5 m,以利于虾、蟹凉爽度夏。3—5月份每半个月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20 cm。6—9月份每7~10 d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 cm左右。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整个饲养过程中,池塘水体的透明度控制在25~30 cm为宜。

(3)病害防治。蟹、虾疾病防治应从苗种质量、水质调控入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饲养过程中,定期使用生石灰对水体进行消毒,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池塘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嫰、爽”。投喂优质、新鲜的饲料可防止和减少病害发生。发生河蟹纤毛虫病的池塘,使用硫酸锌粉全池泼洒,一般可以治愈。

1.4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遇到闷热天气时增加夜间巡塘次数。仔细观察河蟹、澳洲红螯螯虾的活动、摄食、蜕壳、疾病及防逃设施等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水草的种植可根据塘口的实际情况,养殖前期可以适当追施部分生物肥或有机肥;养殖中后期则要注意抑制伊乐藻的快速生长,防止出现水草生长过密、封塘而引起水质剧烈变化的现象,应在高温季节来临前(一般是5月中上旬)割除长势茂盛的伊乐藻,留取根部以上10 cm左右即可。夏季连续阴雨或雷雨天气,池塘水体容易缺氧,应注意加强巡塘检查,及时开启增氧机。同时,认真填写养殖生产日志,做到每日一记,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一并进行记录,以便来年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养殖方法。

1.5 捕捞收获

澳洲红螯螯虾自9月底开始采用地笼捕捞上市,在崇明一般于10月下旬完成起捕工作。河蟹则从10月上旬开始采用地笼、塘埂捕捉等方式进行分批起捕。

2 结果

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经过2019年和2020年2年的养殖试验,初步掌握了澳洲红螯螯虾的基本习性,生态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以2020年上海崇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的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生态混养试验为例,混养试验池塘面积1 hm2,分别放养规格为140~160只/kg的蟹种12 000只,以及规格为0.8~1.0 cm的澳洲红螯螯虾15 000尾,试验结果,分别收获河蟹1 125 kg和澳洲红螯螯虾450 kg,总产值31.5万元,利润20.1万元。虾-蟹混养模式的效益以及与该合作社崇明清水蟹单养模式的对比情况见表1。从养殖经济效益来看,混养模式的单位面积利润比单养模式提高了34%。

3 讨论

澳洲红螯螯虾具有生长快、规格大、产量高、投入少、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3]。2年的养殖试验证明,该虾适合在崇明地区养殖,是崇明清水蟹理想的混养对象。澳洲红螯螯虾9月底上市,正好填补了克氏原螯虾上市结束而崇明清水蟹尚未成熟的空档期。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混养,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蟹塘的养殖空间,挖掘池塘养殖水体的潜力,进一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抵御单一养殖崇明清水蟹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崇明的水产养殖品种。在上海市崇明区开展的养殖试验证明,在蟹种放养、养殖管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生态混养模式与清水蟹单养模式相比,清水蟹的产量基本一致,但由于增加了澳洲红螯螯虾的养殖效益,混养模式的单位面积利润比单养模式增加了34%(见表1)。

表1 2020年上海崇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种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比较Tab.1 Economic benefits comparison of two culture modes in Shanghai Chongdong aquaculture cooperative in 2020

采用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生态混养模式,要实现澳洲红螯螯虾的高产、高效,关键在于提高放养成活率和回捕率。放养前应在池塘一角设置围网,将澳洲红螯螯虾苗种放在围网内暂养1个月左右,当虾长至5 cm左右再将围网拆除,这样可提高虾的成活率。整个养殖周期应注意天气变化和水质情况,放养虾苗应选择在水温18 ℃以上的晴好天气进行。采购的虾苗经过运输后,须连同包装袋一起放入池水中,使之逐渐适应池塘水温,避免虾苗应激死亡。成虾捕捞应在水温低于15 ℃前完成,防止发生冻害。使用地笼网进行捕捞时,应将网尾留口置于水面之上,让河蟹自行爬出,避免虾、蟹相互伤害而影响回捕率。

猜你喜欢

崇明河蟹清水
只为清水润万家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清水一盏可供莲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夏天了
清水芙蓉不自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