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干预疗效分析
2021-10-19陈艾
陈艾
海南省澄迈县中医院,海南 澄迈 57190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周围面肌弹瘫痪,引起表情肌瘫痪、眼睑不能闭合等,该病在青壮年群体较为常见。西医治疗多给予营养神经、抗病毒、激素等治疗,但疗效不明显。该病是WHO认定的针灸适应治疗的疾病之一[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急性期该病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该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22~53岁、平均(34.16±4.7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25~52岁、平均(34.73±4.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激素、维生素等。观察组选择合谷、下关、太阳、风池、阳白、攒竹、地仓、四白、颊车,人中歪斜的增加水沟,鼻唇沟平坦的增加迎香,难以抬眉的增加丝竹空。合谷穴取双侧,其余均选择患侧。操作时患者仰卧或坐位,对穴位进行消毒,浅刺,平补平泻法,得气留针20min后起针。对下关、太阳进行温针灸,1.5cm艾段点燃插入针柄,结合热度调整与皮肤温度,燃尽后将灰烬去除。前两周每日1次,后两周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4w。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治疗4w后观察疗效,当治疗后口角无歪斜,面部区域对称,面部表情正常,HB分级1级时判断为治愈;当治疗后面部存在轻微障碍,用力可完全闭合眼睛,HB分级2级时显效;当口角明显不对称,面部静止张力正常,症状体征改善,HB分级3级时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时无效。总有效率=(总数-无效)×100%观察两组治疗后的HB分级,1~3级轻度面瘫,4~5级重度面瘫。根据神经功能指数(FNFI)评估面神经功能,当FNFI超过0.9时提示基本正常。观察两组治疗天数。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34/35,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18例、10例、6例、1例)高于对照组76.47%(26/35,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9例、9例、8例、8例),P=0.013<0.05。
2.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天数 观察组HB分级低于对照组,FNFI指数高于对照组,治疗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天数
3 讨 论
中医认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多为卫阳不固,脉络空虚,外邪侵袭少明、阳明脉络而引起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而引起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2]。针刺治疗该病的治疗效果受到临床的肯定。就该病的针刺治疗时机选择上当前尚存在一定争议,有研究者认为急性期正是急性炎症水肿的阶段,这一期间进行针刺会加剧组织神经的水肿反而损害面神经。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急性期针灸可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通过针刺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提高治疗效果。面神经位置特殊,其缺血时间越长则神经变性越严重,因此面瘫治疗难度越大,应当早期治疗[3]。
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来,急性期治疗的效果明显。急性期病邪侵袭尚浅,病位在脉络,这一时间紧抓治疗时机给予针刺治疗可疏调经气,祛风活络,祛除外邪从而控制病情,这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急性期给予患者针刺治疗以刺激局部,可提高局部乙酰胆碱、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神经突触连接,提高肌肉活动性,促进面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及周围肌纤维收缩,刺激血管神经从而改善局部血循环,加快炎症、水肿吸收,减少面神经损伤程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4]。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通过艾灸的方法来发挥温经散寒、消除阴翳的效果,进一步改善局部血供,加快炎症吸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该病患者经针灸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HB分级更低,FNFI指数更高,治疗时间更短,提示针灸治疗该病的效果显著,见效快且能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见效快,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