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2021-10-19孙成安
孙成安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山东 枣庄 277000
在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将胆囊切除,清除结石,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期间,应该兼顾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应选择微创术式。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能够有效清除结石的同时,可以减轻手术创伤[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手术方式的应用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胆囊结石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中,男/女=30/24,年龄范围35~67岁,平均年龄(58.15±10.28)岁。对照组中,男/女=28/26,年龄范围33~69岁,平均年龄(57.83±10.41)岁。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左倾15°)。在脐上缘部位做手术切口(1cm),作为观察孔。行气腹针穿刺,建立CO2气腹(12~14mmHg)。分别在剑突下2~4 cm偏右和右腋前线肋缘下3 cm处做手术切口(1cm和0.5cm),分别作为主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经观察孔置入腹腔镜,进行腹腔镜探查,确定结石的位置、分布、体积、形态等特征。经主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手术。行Calot
三角解剖,分离胆囊管、胆囊动脉。观察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的具体位置。夹闭、切断胆囊管,游离胆囊动脉,进行夹闭、切断处理。完整剥离胆囊,行电凝止血,留置引流管。将胆囊取出后,解除气腹,撤出手术器械及腹腔镜,缝合手术切口。
对照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实施全麻,取平卧位。在右上腹肋缘下部位做手术切口(5cm),切开腹壁,进入腹腔。解除胆囊与周围粘连组织,观察Calot三角,打开上腹膜,分离胆囊管与胆总管。切断胆囊管后,对于胆囊管残端进行结扎处理。游离胆囊动脉,予以结扎、切断处理,然后将胆囊切除、取出,行电凝止血,缝合手术切口。
2 结 果
2.1手术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于表1:
表1 手术疗效观察[n(%)]
2.2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于表2:
表2 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2.3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于表3:
表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外科疾病,与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不规律、糖尿病、肝脏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浓度过高,导致胆汁淤积,胆囊内形成结石。胆囊结石的形成,往往会引起突发性的剧烈疼痛症状,并伴随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2]。外科手术是胆囊结石临床治疗的主要途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均可作为手术方法的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应用,实现了对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式的改良,可以在减轻手术创伤的情况下,将胆囊结石清除,有利于手术切口的快速愈合[3]。但是在术后恢复期间,胆漏、感染、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仍会持续困扰患者,导致其康复时间的延长。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应用,则是利用腹腔镜技术,可以清晰的胆囊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特征,便于更加精细化的实施手术操作,在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同时,保障治疗的安全性[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后,96.30%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术中出血量为(39.12±6.93)ml,术后(13.91±2.59)d,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术后(5.06±1.09)d,患者能够顺利出院,术后恢复期间,3.70%的患者出现感染、疼痛等并发症。而经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后,79.63%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术中出血量为(78.76±7.85)ml,术后(24.22±4.41)d,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术后(8.13±2.37)d,患者能够顺利出院,术后恢复期间,16.67%的患者出现感染、疼痛、胆漏等并发症。相比之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综上所述,在胆囊结石手术治疗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更为安全、有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