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复位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小儿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疗效
2021-10-19高强韩毅王岩民
高强 韩毅 王岩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属于骨科疾病,以小儿为高发人群,早期可靠固定与手术复位可预防继发性关节退变、半月板损伤,促进恢复[1]。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传统治疗方式为开放性手术复位内固定,具有较大创伤,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影响。当前,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微创技术应用成熟,关节镜下复位固定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以10例患儿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小儿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者进行研究,共1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所有患儿中,7例男患儿,3例女患儿;年龄是7~13岁,年龄平均值是(11.09±2.33)岁;在致病原因中,有4例患者是因自行车跌倒受伤,有3例患者是因运动损伤受伤,有2例患者是因交通伤受伤,1例患者是因其他伤;Meyers-McKeever分型如下:6例II型,4例III型 。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资料齐全,在入院后实施影像学诊断,确诊疾病;②新鲜骨折,骨折时间<7d;③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无需手术治疗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③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者。
1.3方法 所有患儿均实施关节镜下复位Ethibond不可吸收MB66缝线固定治疗:实施全身麻醉,取空气止血带安装在下肢,保持仰卧位体位,髌骨外下、内下切口入路,关节中纤维粘连束带、凝血清理,检查关节情况,对合影损伤进行处理。将ACL胫骨止点髁间棘撕脱骨折显露,使用半月板刀对纤维束带、血凝块清理,使用打磨器对骨床修整,取中弯血管钳、探钩实施复位。胫骨结节内侧1.5cm处左右作一切口,在ACL胫骨隧道定位器的引导作用下,采用45-50°角,取克氏针(2.4mm)钻入谷隧道,使用细钢丝将Ethibond不可吸收MB66缝线带入,在骨块后绕过,胫骨结节内侧隧道口打结。队友较小撕脱骨块者,在骨块两侧边缘旁胫骨平台打结,缝线收紧。对膝关节进行活动,实施抽屉试验,观察固定情况,在固定好后,对关节腔冲洗,并缝合伤口。在术后使用可调节支具或石膏托进行固定,实施被动屈伸关节训练,定期复查。
1.4评价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屈膝角度、疼痛程度,随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膝关节功能:于干预前、干预后(随访3个月时),使用膝关节功能量表(Lysholm)[3]对两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屈膝角度: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肢的屈膝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疼痛程度:使用VAS量表进行评估,共0~10分,其中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采用%表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术后半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术前,P<0.05。术后半年屈膝角度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半年疼痛评分优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是(2.87±0.23)月,未出现并发症。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为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常见的是ACL止点附带小片软骨与骨质撕脱性骨折,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发病率较低[2]。研究指出,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在发病后需早期实施复位与固定治疗,保护膝关节功能,并预防并发症。当前,关节镜微创技术发展迅猛,广泛应用于儿童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治疗中,关节镜下手术损伤小,对关节干扰较小,并发症少,有助于术后恢复。骨折块固定方法较多,如可吸收缝线、克氏针、钢丝、空心钉等,均具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很多学者在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时应用钢丝固定,牢固性良好,但极易将骨块、韧带隔断[3]。骨折块应用空心钉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缩短手术时间,但常用于大骨折块患者的治疗中。本次研究中,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儿应用关节镜下复位Ethibond不可吸收MB66缝线固定治疗,结果可见,术后半年膝关节功能评分、屈膝角度均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疼痛评分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是(2.87±0.23)月,未出现并发症。Ethibond不可吸收MB66缝线为不可吸收聚酯类风险,由多股编织而成,强度高,前提柔软,在表面有涂层,组织拖拽力低,光滑,容易打结,体内可维持高强度,操作方便,无延展性,改材料为人工合成品,组织反映低,无活性,固定可靠[4]。
综上所述, 小儿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应用关节镜下复位Ethibond不可吸收MB66缝线固定治疗,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时间少,并发症少,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