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方案用于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1-10-19赵宏宇
赵宏宇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缺血性脑卒中就是脑梗死,其有脑梗塞之称,是指由于脑部供血出现障碍,大脑组织由于血液和氧气的缺乏而出现坏死或者软化。临床表现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加剧患者及其家属心理负担。由于脑梗塞患者发病比较急、恢复时间较长、致残率较高,在患病后,大部分患者会呈现程度不一的脑梗塞并发症,这对后期的护理工作是极大的考验。合理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着巨大的作用。本研究中,针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护理行心理护理,分析护理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实验研究的164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病例纳入时间:2018.1-2020.1,分组方式以电脑等量随机方式开展,实验组中,年龄(岁):最大79,最小:62,均值为(68.54±2.36)岁,男女比例为42:40;对照组中,年龄(岁):最大75,最小:65,均值为(70.62±3.12)岁,男女比例为44:38。数据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过程进行宣教、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适量运动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环境氛围 很大一部分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或者智力障碍,所以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家庭条件,尽可能的为老年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在做好护理细节的同时,更加注重与老年人生活中的日常交流,取得老年患者的信任。在护理过程中,对老年患者心理变化状况进行严密观察,构建彼此间良好的联系,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保持一个乐观愉悦的心情。
1.2.2情绪调节 在开展病症护理时,必须对老年患者的需求进行满足,尊重其思想和意识,对老年人的合理需求,护理人员要想办法尽量满足,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作息时间和休息习惯进行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存在听力或者视力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沟通,注意说话的音量和语速。注重个性化的方案,多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身体恢复的信心。
1.2.3不良情绪的疏导 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疏导。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了情绪波动,要与患者进行单独的沟通疏导。搞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记录好联系方式,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查,用成功的经验去开导帮助患者。
1.2.4娱乐活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和爱好,合理安排患者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和运动恢复,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还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采取SAS及SDA评分量表,令患者自评自身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记录评估分值,越高则说明负性情绪越严重。
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表,评估两组患者发病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其分值与患者能力成正比。
2 结 果
2.1心理状态 负性情绪对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焦虑及抑郁更严重,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 心理状态对比分析分)
2.2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对比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更优,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2:
表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脑梗塞病症发生后,后遗症发生概率较高,且程度不一,加剧患者负性情绪和悲观心理,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应用,对患者的生活环境作出调整,可为患者准备合理的治疗环境,稳定患者心态,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有效积极的沟通,协助患者改善自身负性心理,并结合娱乐活动的开展,激发患者的生活热情,增强患者的机体素质,提高患者的身体恢复能力[1]。
研究表明,实验组的焦虑负性情绪(24.56±4.17)分和抑郁负性情绪评分(25.35±4.6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76.68±7.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心理护理方案用于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中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方案用于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