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诊介入术中的应用分析
2021-10-19于广会
于广会
沂源县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6100
急诊介入术通常用于病情比较危急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这类患者病情均进展比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病死率,必须及时得到有效抢救。此时患者的心理变化比较复杂多样,且因患者缺乏相关疾病认知,无法准确判定自身的病情严重程度,所以时常伴有严重的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刺激患者产生应激反正,甚至还会增加手术的难度,所以必须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1]。本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急诊介入术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实施急诊介入术治疗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0.01±5.94)岁;受教育程度:22例初中及以下,27例高中及以上。研究组患者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9.98±5.95)岁;受教育程度:23例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及以上。患者同意参与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 如加强巡视和体征监测等方面护理。
1.2.2研究组术中心理护理 (1)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巡视,并询问患者是否处于舒适的体位,并及时进行调整患者保持体位,配合治疗,在为患者消毒穿刺时,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迅速完成消毒动作减少暴露时间;并对患者进行安慰。(2)动脉穿刺时,因患者情况、术者操作技术和患者对疼痛感知等方面的不同,所以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此时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疼痛只是暂时的,并给予患者鼓励;指导患者配合医生的操作,并将药物作用和反应告知患者,缓解患者的恐惧,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患者的不适。(3)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随时询问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 (1)应用自评焦虑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这两个量表均由20个条目组成,每条目按1(从无或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如此)级进行评分,总分100,量表得分=各条目得分之和×1.25,得分越少越好,焦虑量表评分高于50分表示患有焦虑;抑郁量表评分高于53分表示患有抑郁[2]。
(2)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比两组护理(包括环境、健康教育、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等)的满意程度,满分100,每个维度25分,分数越高越好[3]。
2 结 果
对照组不良情绪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1。
表1 不良情绪评分对比(分,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分,
3 讨 论
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术前均会存在担忧、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变化,产生这种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对手术潜在风险的担忧、不了解自身的病情严重程度等[4]。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为患者和家属进行适当的病情讲解,并将手术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详细告知患者,耐心回答患者的心中疑问,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因为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和不安造成身体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增加手术的困难。本研究表1、2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情绪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P<0.05),这是因为:虽然患者需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但是患者的意识始终处于清醒的状态,虽然无法看到手术情况,但是时时关注和猜测手术的进展,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术中巡视,并仔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急诊介入术中采取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改善不良情绪,应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