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对儿科ICU患儿心理状态调节的作用分析
2021-10-19郑明霞
郑明霞
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潍坊 261021
ICU是整个医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收治病情比较危急且严重的患者,其生命受到疾病的威胁,并且ICU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而导致精神不佳,情绪非常不稳定,极其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1]。特别是对于儿科ICU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很难准确的将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且比较情绪化,再加上家属对患儿的病情比较紧张和焦虑,因此怎样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ICU临床护理重点探讨的关键[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对儿科ICU患儿心理状态调节的作用,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之间进行本研究的儿科ICU患儿研究样本选择,共为150例,将其随机电脑法分为(n=75以传统的护理干预为主)为对照组,(n=75以应激干预护理模式为主)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患儿中有38例为男患儿,有37例为女患儿,年龄范围在1~4岁,平均年龄(2.68±0.37)岁,进入ICU治疗的时间为2~60d,平均时间(43.56±3.74)d。在观察组患儿中有39例为男患儿,有36例为女患儿,年龄范围在1~3岁,平均年龄(2.52±0.46)岁,进入ICU治疗时间为1~59d,平均时间(42.86±3.67)d。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疾病基本资料相比数据相当,(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的护理干预为主,以无菌操作为主要原则,遵医给药,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标。观察组以应激干预护理模式为主,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多与患儿亲近,全面分析患儿的心理情绪和心理特点,并将其与护理计划相结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激性护理模式。②护理人员积极与患儿沟通交流,增进与患儿之间的关系,让患儿可以尽快的熟悉病房环境,同时,还要与患儿的家属保持良好关系,可以通过家属来了解患儿的爱好,从而更加加深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改善不良情绪。③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工作时,眼神要和蔼,动作要温柔,进而减少患儿因动作太大而感到恐惧与不适。④针对年龄较小沟通能力较差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尽量使用肢体语言来跟患儿交流,多进行身体接触,和蔼的眼神、微笑的面部、温柔的语气都能够促进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良好关系。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共20个题目,每题1~4 分,满分50分,分数高者表示不良情况越严重。
2 结果
2.1分析研究患儿焦虑、抑郁情况 观察组护理前的不良情绪与对照组相比数据相当,(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
表1 研究患儿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况分析(分,
3 讨 论
儿科ICU主要是儿科临床对危重症患儿进行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华患儿年龄较小,所以在ICU病房中会产生恐惧、害怕、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降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的效率。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增加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可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3]。有研究表明,应激护理模式就是针对患儿不良情绪的优质护理干预,首先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噪音,调节好病房的温度与湿度,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表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进行处理。可以在病房内放置一些色彩鲜艳的贴纸、挂饰、毛绒玩具等,让患儿在病房内可以保持放松,从而促进治疗的效果[4-5]。
本研究观察组护理前的不良情绪与对照组相比数据相当,(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徐纯[6]的研究结果疾病一致。
综上所述,在儿科ICU临床患儿护理中对其应用应激干预护理模式的效果极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的借鉴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