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UA、HMGB1、UAT预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2021-10-19彭朝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病史下肢血清

郑 琴,彭朝明,杨 红,吴 奇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 610057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病理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或利用缺陷所致。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眼、心脏、肾、神经系统、血管等的损害,危及患者生命[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糖尿病的常见血管并发症,可造成糖尿病足溃疡、坏疽,严重时要截肢[2]。在糖尿病伴下肢ASO的治疗干预中,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以其临床效果明显、微创性及恢复快等优点成为临床医生的一线方案,但因血管平滑肌增殖,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病变血管的长期通畅率仍较低。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出现为这一局限性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DCB虽然具有抗内膜增生和抗狭窄的优越性,但DCB治疗后下肢血管再狭窄情况并未完全消除,且尚缺乏干预后的远期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数据分析[3]。高水平的尿酸(UA)是高脂血症和高血压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是诱发ASO的关键原因,尿酸盐转运蛋白(UAT)为尿酸转运蛋白,能够调节体内UA水平[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为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可启动免疫应答,参与致炎过程,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5]。以往研究报道,UA、HMGB1及UAT与糖尿病或下肢ASO有关[6-8],但三者与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关系尚有待探讨。为此,本研究分析了血清UA、HMGB1及UAT水平预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希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征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243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根据预后情况(DCB治疗后随访12个月下肢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预后好组(182例,未发生下肢血管再狭窄)与预后差组(61例,发生下肢血管再狭窄)。纳入标准:(1)糖尿病的诊断符合《202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9],下肢ASO的诊断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10];(2)下肢ASO均为单侧发病,年龄30~80岁,糖尿病病程5~10年;(3)均成功接受DCB治疗;(4)依从性好,可配合完成资料收集、血标本采集及随访;(5)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2)近期有急性慢性感染;(3)存在凝血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4)病历资料不齐全;(5)近3个月内应用激素类药物或免疫调节剂;(6)妊娠期或哺乳期;(7)中途要求退出或随访期间失访。

1.2研究方法 登记受试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等,入院次日清晨采集肘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UA、HMGB1及UAT水平,试剂盒由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CMax Plus光吸收型单功能酶标仪由上海美谷分子仪器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DCB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统计出下肢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水平 预后差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病变部位例数,以及年龄、体质量指数与预后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组血清UA、HMGB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好组(P<0.05);预后差组血清UAT水平明显低于预后好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水平或n)

组别n年龄(岁)体质量指数(kg/m2)UA(μmol/L)HMGB1(ng/mL)UAT(ng/mL)预后好组18260.53±6.6322.56±2.78132.11±12.7912.05±2.47325.25±23.77预后差组6161.25±5.9822.31±2.64262.22±21.5618.54±4.60212.75±13.37t/χ20.7520.632-44.578-10.52345.795P0.4530.528<0.001<0.001<0.001

2.2Spearman相关性分析 血清UA、HMGB1水平与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差呈正相关(r=0.651、0.606,P<0.05);血清UAT水平与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差呈负相关(r=-0.589,P<0.05)。

2.3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男=1、女=0,有高血压病史=1、无高血压病史=0,有糖尿病病史=1、无糖尿病病史=0,有冠心病史=1、无冠心病史=0,有高脂血症病史=1、无高脂血症病史=0;有吸烟史=1、无吸烟史=0,主-髂动脉病变=1、股-胭动脉病变=0,UA≤193.31 μmol/L=0、UA>193.31 μmol/L=1,HMGB1≤14.19 ng/mL=0、HMGB1>14.19 ng/mL=1,UAT>264.54 ng/mL=0、UAT≤264.54 ng/mL=1,年龄≤61.25岁=0、年龄>61.25岁=1,体质量指数≤22.31 kg/m2=0,体质量指数<22.31 kg/m2=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到,血清UA、HMGB1水平上升及UAT水平下降是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2.4ROC曲线分析 血清UA、HMGB1及UAT水平预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AUC大于各指标单项检测或两项指标联合检测(P<0.05),见表3、图2。

表3 血清UA、HMGB1及UAT水平预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图2 血清UA、HMGB1及UAT水平预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3 讨 论

HMGB1为高迁移率族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也是一种十分强烈的致炎因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核中,具有参与DNA转录、诱导炎性反应、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在创伤性疾病、脓毒症、神经功能退行性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发生时,HMGB1可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对炎性反应进行扩大[11]。研究显示,HMGB1水平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明显上升,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使患者处于高氧化应激状态,白细胞介素-1(IL-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而这些致炎因子能够作用于单核或巨噬细胞,促使HMGB1分泌[12]。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清HMGB1水平与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差呈正相关,且血清HMGB1水平上升是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HMGB1可能作用于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使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细胞选择素、TNF-α、MCP-1等炎症因子,促使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及内皮细胞大量增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患者治疗后下肢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UA和UAT是共同反映全身微循环的重要指标。UA是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正常状态下在人血液中水平较低,当UA过度表达或排泄机制退化时,其在体内过多潴留,会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功能。研究显示,UA过度表达会引起脂质过氧化,造成血脂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3]。文献报道,当机体出现纤维溶解活动时,UA在外周血中水平会明显升高,说明UA对正常细胞功能紊乱具有提示作用[14]。研究显示,丹参可与抗凝血酶结合而减弱凝血酶活性,使UA水平在血液高凝状态下明显降低,从而改善血液微循环[15]。UA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上皮源性细胞中的尿酸转运蛋白,能够对全身尿酸盐稳态进行调节。文献指出,UAT活性下降是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之一[16]。研究发现,罗格列酮可通过促进UAT表达来降低UA水平[17]。研究报道,下肢ASO患者经补气活血方治疗后其外周血中的UA水平下降及UAT水平上升[8]。本研究显示,UA和UAT与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关系相反,即血清UA水平与患者预后差呈正相关,血清UAT水平与患者预后差呈负相关,且血清UA水平上升及UAT水平下降是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UA水平上升及UAT水平下降可加重炎性反应,进一步激活血小板,使尿酸微结晶在血管壁大量沉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患者治疗后下肢血管再狭窄的发生。进一步ROC曲线分析发现,UA、HMGB1、UAT 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或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提示3项指标联合预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明显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或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当UA>193.31 μmol/L、HMGB1>14.19 ng/mL、UAT<264.54 ng/mL时,提示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有着预后不良的风险,临床在积极控制高血糖、高血脂等常见危险因素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并监测其血清UA、HMGB1及UAT水平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血清UA、HMGB1及UAT水平与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DCB治疗预后关系密切,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制订应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预后结局。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纳入因素种类不多,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弥补本研究的不足。

猜你喜欢

病史下肢血清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