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黎平纪德村花衣苗服饰纹样的审美艺术分析*

2021-10-19吴天丽蒋园媛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常服支系花衣

吴天丽,蒋园媛

凯里学院,贵州 黔东南 556000

花衣苗分布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纪德村、纪迫村和乌潮村,纪德村是黎平县内花衣苗人口最多的自然村寨。该支系苗族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节日,如春节、6年一次的牯藏节、“四月八”花米饭节、“六月六吃新节”等,当地人会着盛装参与这些重要的节日及丧葬、嫁娶活动。由于花衣苗分布地域偏僻且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复杂,国内外专家对其研究甚少,一些新闻上虽有少部分的报道,但对花衣苗的各方面细致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对纪德村花衣苗进行了大量的图片拍摄,归纳总结了其服饰纹样的审美艺术,有利于该支系苗族传统手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1 纪德村花衣苗简介

纪德村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平寨乡的西北,距乡政府约15km,东南接纪迫村,西连尚重镇,北与乌潮村毗邻,村寨处于一个群山环拥的斜岭上,后面峰峦独秀,杉茂林荫,前山叠叠屏障,重重青峦,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全村324户人家,基本上全是花衣苗苗族。苗家人爱好甚广,尤以吹芦笙、踩歌堂、斗牛、斗鸟为特别,在本寨寨脚溪口设有斗场一个,过去每年都邀本片牯藏同节者在此斗牛比赛,现改为隔年或至牯藏年进行,石砌牛屋至今仍完好无损。丰富的传统菜式有瘪、腌鱼、醋肉、烧鱼等,由于生活条件落后,从前待客秉承“一干一汤一蘸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待客变成了“三盘四碟”,腌鱼在婚丧嫁娶的酒筵中是必备的一道菜品,是为了祭祀祖宗。

2 纪德村花衣苗服饰

纪德人与其他苗族同胞一样爱唱苗歌,每有客人到家都要引吭而歌,以示欢欣,婚筵酒席更是唱个通宵达旦,歌悠悠,情绵绵,令人乐而忘返。男孩喜欢穿时髦服装,西装革履,唯有节日才着本装打扮。女孩日常则一色短袖青衣,褶裙绑腿,加上各种花纹的边条,既古朴又漂亮[1],节日时则穿着精致复杂的盛装,其盛装刺绣精美,色彩典雅,是苗族服饰中难得的花且雅的服装,服装工序包括织布、染布、裁剪、刺绣和缝制,每个工艺涉及的内容都无比烦琐,需要数月甚至是数年才能完成一件衣服的制作。

第一,男子服饰。纪德村男子日常穿着与汉人无异,在重要节日和婚丧嫁娶时会穿上上衣下裤分体制的亮布服装。服装全体呈黑色,在光源下透着红黑色反光,对襟立领,用一字盘口缝住门襟,无刺绣无装饰,与其他支系苗族男子服饰基本无二,只是在盘扣数量上有所区别。

第二,女子服饰。纪德村女子服饰分为常服和盛装,常服为斜襟上衣,有白、蓝、黑三色(见图1、图2),白色穿最里层,蓝色穿中间,黑色亮布上衣在最外边,穿着层数与气温相匹配,配以亮布制成的百褶裙和绑腿,纹样主要装饰在袖子和头上,佩戴亮布帽或浅色帕子,主要作用是隔脏。现在传统刺绣鞋基本上已经淘汰。盛装(见图3)部件除常服上衣和百褶裙外,还有半长窄刺绣假袖、刺绣流苏云肩、刺绣流苏长腰带、刺绣流苏飘带围腰、织锦流苏长腰带和丰富的银饰装饰。银饰包括银帽、银项圈、发钗、银锁、吊坠、银梳子、银手镯等,一整套行头价值万元。

图1 蓝色常服

图2 黑色常服

图3 盛装

3 纪德村花衣苗服饰纹样及审美艺术

3.1 花衣苗服饰纹样

纪德村花衣苗服饰纹样是当地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对生活情节、所闻所感的符号与大自然的物象充分结合而创造出的各式各样的精华艺术。其纹样包括几何纹、植物纹和动物纹。几何纹包括回纹、三角形、矩形、圆形、一字线形和波浪线形;植物纹主要体现该族妇女喜欢的花草,形态各异;动物纹主要有鸟纹(见图4)、蝴蝶纹(见图5)、龙纹(见图6)、蜘蛛纹(见图7)和蛙纹[2],其中蝴蝶纹使用频率最高。从表面上看,纹样元素似乎简单,但是每件服饰纹样符号构成形式和纹样元素都饱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花衣苗的精神面貌和独特的审美意识[3]。

图4 鸟纹

图5 蜘蛛纹

图6 龙纹

图7 蝴蝶纹

3.2 花衣苗服饰纹样的审美艺术

(1)造型美。纪德村花衣苗的纹样遵循造型性特征,利用织物和彩色丝线,以刺绣的方式用点线面和色彩共同构成了半立体感的二度形象,让其纹样拥有了静态的永久性,以静显动,寓静于动,以无声示有声,在一种永久的物质形态中表达深刻的历史和审美蕴涵。鸟纹将飞鸟展翅的形态尽显,鸟尾长且色彩艳丽,两只翅膀清晰可见,身型优美,表达了妇女对天空的自由向往;龙纹造型完整,头部、躯干、爪子和尾部清晰分明,每个部分虽自成特点却在组合时十分和谐,整条龙呈现“S”形一字排布,龙的神态威严,表示该族祖先神圣不可侵犯。

其纹样造型还遵循形式美法则,主要以对称为主,如蝴蝶纹、蜘蛛纹、蛙纹和几何纹样,纹样体现出沉稳平衡之感。因其刺绣针法以数纱为主,二方连续的特点,充满了韵律,如花卉、线性纹样等。还有在空白之处添加小纹样达到调和和对比效果的适形纹样,让整个绣片构图饱满,内容丰富。

(2)色彩美。纪德村花衣苗的纹样色彩丰富,有红、黄、蓝、黄、绿、紫色系,色彩范围广泛,但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却是素雅。常服纹样主要装饰在袖口和门襟处,与纯色面料形成鲜明的对比;盛装整体呈现出粉紫色的效果,以浅蓝面料作为绣底布,大量使用粉紫色为主色调,其他颜色作为点缀,利用邻近色、对比色等手段,让整体色彩素雅又不失精致,而重色在纹样中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该支系苗族妇女对色彩约定俗成的把握已经深深刻入基因,用质朴的双手向世人展现自身的审美意趣。

(3)材料美。纪德村花衣苗的服饰运用了自己织的棉布、织锦、丝线、金属、化纤流苏、塑料珠等。棉布和织锦、丝线体现其自给自足的劳动历史基因,而金属、化纤流苏、塑料珠等体现了该族人民对现代技术产物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说明该支系是一个包容性与传承性都很强的支系,他们将不同的材料和谐地融合到一整套服饰之中,体现出他们对材料属性的精准把握和智慧。

(4)工艺美。纪德村花衣苗的服饰涉及种棉织布、蓝靛染液制作与养护、亮布制作、织锦、刺绣等工艺,每一种工艺的工序都十分复杂,且耗时长,但又缺一不可。其刺绣针法种类多样,包含了数纱绣、十字挑花绣、破线绣、堆绣等,每一种绣法技艺都十分精湛。织锦虽然运用的地方不多,但是该族妇女仍亲力亲为,每一个细节都要自己动手。亮布制作既是耐心和体力的双重考验,日复一日,千锤百炼才能将适合的亮布制成,代代相传,又将技艺是否精湛作为评价女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说明该支系妇女不仅勤劳,拥有多项技能,而且十分执着于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这让该支系服饰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韵味。

4 结束语

通过对纪德村花衣苗服饰纹样的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得出,花衣苗服饰纹样具有纹样造型优美多变、色彩丰富素雅、工艺繁杂精致的特点。服饰纹样的艺术审美特征,蕴藏浓厚的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因子。花衣苗服饰纹样中的龙纹、鸟纹和蝴蝶纹是其对祖先的崇拜和敬重。随着各族文化的不断交流,花衣苗服饰也正在被现代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是无论外表怎样变化,其中浓厚的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因子、丰富素雅的色彩艺术、精湛繁多的手工技能等是其深入基因的记忆,是时代更替也无法改变的,更是传统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的根源。

猜你喜欢

常服支系花衣
花衣魔笛手背后的残酷真相
宋代服饰“褙子”的形制及其功能考释
美丽的花衣
以衣载道·修身明德:中小学校服的价值省思与未来趋向
清帝服饰分类述略
1907年晚清学堂服制考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
她也很爱穿花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