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导向学习:引领教师走向发展的自觉*
2021-10-19栾娟
栾 娟
1966年,成人教育学家艾伦·塔夫首次提出“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概念,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由学习者制定计划,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自我学习。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用适宜的方式开展自我导向学习,如自我诊断学习需求、拟定学习目标、识别学习所需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选择并实施适当的学习策略、评价学习成果等,而指导者可以针对学习者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提供相匹配的指导策略。
由于传统的教师培训形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自我导向学习逐渐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体现出自主性、反思性和合作性等特征。教师开展自我导向学习是自主发展的诉求,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向“内涵式”蜕变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校(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借助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积极探索教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引领教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管理”为“自我监管”,变“茫然摸索”为“昂首前行”,助推教师内生式成长,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自主规划:基于自我导向学习模式,厘清发展阶段,规划成长路径
许多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自我导向学习模式,其中格罗欧的阶段化自我导向学习模式将学习进程分为低级、普通、中级、高级四个阶段,这个模式与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相对应,据此可以初步勾勒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以及需要得到的外部支持,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特点与外部支持
教师成为自我导向学习者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学校应引导教师尽快了解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指导其进行职业规划,并提供有效的外部支持,帮助教师借助自我导向式学习,稳步实现专业发展。基于此,我校通过对不同岗位和同一岗位不同能力层级的梳理,形成了校本化的学校岗位和专业能力要求体系,呈现出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径(如图1),描绘教师发展路径,标识路线中的关键要素,如阅读、专业写作、教学竞赛等(如下页图2),教师由此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专业发展的一般路径,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开展自我导向学习。为了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还要求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并加以统计和归类,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平台,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
图1 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径
图2 教师发展路线关键要素
二、自我管理:彰显自我导向学习的主动性,回归教师主体地位
教师学习与儿童学习相比,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整体的自我认同感、坚定的意志力、较强的调控能力和丰富的学习经验。学校应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给予教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引导教师确定学习目标,运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效果并灵活调整。
1.青蓝工程:双向选择,共同进步。
青蓝工程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被众多学校推行。我们不难发现,在结对师徒中,由于教师自身发展的愿望和动力不尽相同,有的教师成长速度快,有的教师却停滞不前。同时,也有中年教师认为科技发展太快,新理念、新技术需要向年轻人学习;还有从外校调入的骨干教师提出,希望得到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引,以尽快适应新环境。
基于此,我校对青蓝工程的实施进行了改革。除了为新入职的教师配备教学或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教师以外,其他教师可基于互相了解,实行“双向选择”。此举一出,大受欢迎。3年来,每年学期初,学校都有近20对教师结为师徒,一批中年教师也主动请求配备师父,还有结对期满的教师仍然申请继续结对。学校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除了师徒结对的主体自我选择性增强之外,学校对结对的过程管理也更加多元开放,增设了“我的教学主张”展示课、“我的管理故事”班主任经验分享会、“我的年度课题”科研论坛等项目,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引导结对教师自主选择研修和展示,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
2.教研组主题研修:问题导向,合力攻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不再拘泥于技法层面的教学研究,而是将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等多方面发展作为诉求,教研组则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教育实践和教科研为载体,以团队学习、集体研讨为形式,促进专业成长。因此,我校围绕教研组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鼓励骨干引领、人人参与,开展目标清晰、主题凸显、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主题研修。
2012年起,我校开展问题导向式校本研修,要求教研组以课题为载体,聚焦具体的教学问题开展实践研究,提升研修品质。这其实就是一种“个人—集体—个人”的自我导向学习形式。首先,由教师个人聚焦学科教学,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反馈到教研组;然后,教研组发现、筛选、提炼出共同的问题,制定研修方案,申报教研课题;最后,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开展实践反思,学校和教研组予以外部支持。
以语文教研组为例,调查发现96.5%的语文教师都认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因此,“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出成果”成为一直以来困扰语文教师的三座大山,也成为我校语文教研组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为载体、人人参与的研修主题。语文教研组相继成功申报了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语文教材的初中作文层级式训练的实践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统编教材视野下活动式作文教学的案例研究”,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思考,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写作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教师近5年发表写作教学相关论文36篇,其中有4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18年,语文教研组推出“朝雨写作课堂”微信订阅号,于2020年出版专著《朝雨写作微课堂40讲》,受到好评;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大幅提升,在各类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
3.发展共同体建设:志趣引领,德才兼备。
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学改革。我校现有青年教师教育研习会(青研会)、中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高研班)、名师培养推进会三个发展共同体,前两个共同体按照教师年龄划分,第三个共同体由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组成。每学期初,发展共同体的成员首先进行自我现状分析和理想描述,理清个体发展愿景,然后找到个体发展愿景中的共性,经过协商、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为共同愿景。如青研会的共同愿景是“用好书擦亮底色,用好课站稳讲台,用志趣充实自我,用光亮温暖他人”,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景,他们又进行深入的规划和实践。
(1)“用好书擦亮底色”:由会长借助“问卷星”开展调查,了解教师最想阅读的书目,列出阅读清单,由学校统一配备;每个月开展读书分享会,打造“共读+自读”的双重阅读模式。
(2)“用好课站稳讲台”:围绕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发展共同体每学期拟定一个主题,设置“教学开放周”,人人开课,跨学科听评课,共同研讨。2020年,由生物学科张蕾老师发起,语文、历史、美术、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教师参与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科融合视野下初中‘花神文化’课程的实践研究”正式立项,他们以课题为引领,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系列社团课,受到学生的喜爱。
(3)“用志趣充实自我”:每学期开展教师志趣活动,如摄影比赛、朗读比赛、主持人大赛、羽毛球比赛等;每学年教师共同体建设总结会除了总结表彰外,还增加了教师个人特长展示,体现教师发展多元化、多面性,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4)“用光亮温暖他人”:我校将“以德育德、以爱育爱”的能力看作教师专业能力的一部分,各分会活动关注“学困生”、家庭困难的学生,将帮扶范围由校内扩展到校外;成立“送教小组”,主动到陕西丹凤、青海大通、四川凉山等地送教,用爱心、知识、智慧为更多的学生照亮前行的路。
三、自主评价:发挥自我导向学习的激励意义,助推教师自我实现
自我导向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价值的自我实现,即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获得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教师如何获得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呢?我们认为,以实施自我教育为核心,采用教师自评、互评等多维评价方式,能够引导教师在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活动中创造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1.自主申报:激发自我认同感,提供展示平台。
学校在年终评优中让教师自主申报奖项,引导教师审视自我、肯定自我。教师自主申报的各种奖项也极具个性,如“小蜜蜂奖”“全家总动员奖”“超级老班奖”等。谭老师在我校初中部(南校区)工作,其爱人在高中部(北校区)工作,他因此申报了“南北共进奖”。在全校每年总结表彰大会上,每位教师的获奖感言和照片伴随音乐在会场大屏播出,成为一道激励教师成长的靓丽风景线。
2.自主评价:彰显教师魅力,凸显人文关怀。
学校开展“感动校园人物/团队”评比活动,通过教师自荐或互相推荐,树立师德榜样,讲述感人故事,激发教师强烈的职业光荣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入选的教师既有在学校奉献了数十年的老教师,也有工作不久但表现不凡的年轻教师;既有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和班主任,也有为学校默默奉献的后勤员工;既有表现突出的个人,也有备课组、教研组等团队。评选由教师推荐,全体师生投票,在年终总结大会上隆重表彰,这一盛典也成为我校教师的年度精神史诗。
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呼唤。作为一种追求自我成长的学习形态,自我导向学习唤醒了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提升了教师自我选择、自主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