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髂动脉短分支支架用于腹主动脉瘤的精准治疗
2021-10-19范家伟
梅 菲 范家伟
(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 湖北 宜昌 443003)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由于主动脉退行性变而产生的动脉瘤样扩张,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为4%~8%,是女性的3~4倍[1]。超过半数AAA患者合并髂总动脉瘤(common iliac aneurysms,CIAs)[2]。腔内血管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成为大部分AAA的首选治疗方式,对于合并CIAs的患者,髂内动脉(internal iliac artery,IIA)需妥善处理,否则可能带来内漏、盆腔缺血、臀肌跛行(buttock claudication,BC)、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3]。髂动脉分支支架技术(iliac branch device,IBD)成为EVAR中保留IIA的有效方法之一,技术上安全有效,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内漏率、二次干预率[1,2,4]。本文简单阐述自制IBD的手术过程,并对该术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适应症
IBD适用于累及CIA的AAA或孤立性的CIAs,且患者需要保留至少一侧IIA。首先需要明确患者是否符合IBD的入组条件,术前应行腹主动脉及双髂血管的对比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对血管尺寸、角度进行测量和计算。患者血管条件需满足:AAA瘤颈长度>10 mm,CIA长度>20 mm,直径>18 mm,IIA长度>10 mm,直径<11 mm。对于经验较少的医学中心,全身麻醉可能优于局部麻醉。部分血管纤细患者,可能需要暴露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作为上肢入路。
2 手术过程(扫码观看视频,D017544-1)
局部或全身麻醉下,左侧肱动脉切开后留置短鞘,双侧股动脉穿刺留置短鞘并预置血管缝合器。泥鳅导丝配合黄金标记猪尾导管超选进入腹主动脉内脏区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辅助下推注对比剂进行腹主动脉多角度造影,明确AAA、CIA及IIA的直径、长度及角度,明确需要保留的单侧或双侧IIA,必要时栓塞单侧IIA。
经一侧股动脉输送主动脉分支覆膜支架并于肾动脉开口下方释放,经对侧股动脉衔接一至数枚髂动脉支架,使主动脉-髂动脉支架系统在近、远端充分锚定。退出主动脉输送系统,并用一枚黄金标记猪尾导管造影,明确IBD制作的数据(包括CIA长度、主动脉髂支长度、IIA直径和长度)。在另一无菌操作台上,释放一枚髂动脉覆膜支架(Ankura,Lifetech),应用无菌尺和记号笔在髂支上标记一个8 mm直径的圆孔,用无菌电灼笔沿标记孔切开支架膜性部分。采用5-0 Prolene线将10 mm×140 mm弹簧圈(Nester,COOK)和8 mm×20 mm短分支(Viabahn,Gore)缝于标记孔边缘(见图1)。将自制IBD重新装入输送系统,输送至腹主动脉以衔接主体支架,缓慢释放至短分支完全展开,固定住IBD支架输送系统。经左侧肱动脉超选自制IBD的标记孔和短分支,交换super core导丝并留置于IIA内。造影确认IIA及自制IBD的角度和位置,导入合适尺寸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Lifestream,Bard)或自膨式覆膜支架(Fluency,BARD或Viabahn,Gore)于IIA内释放,球囊扩张后以充分贴合IBD的短分支和IIA内覆膜支架的重叠部分。
注:A:体外释放覆膜支架主体(Ankura,Lifetech);B:8 mm×20 mm短分支支架(Viabahn, Gore);C:使用5-0 Prolene将10 mm×140 mm弹簧圈(Nester,COOK)与短分支支架缝合图1 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
最后行造影检查,明确支架形态、有无内漏。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此后每年随访复查1次(见图2)。
注:A:术前CTA;B:术后CTA(正位);C:术后CTA(后前位)图2 患者术前、术后CTA
3 IBD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在腔内治疗时代之前,CIAs以开放式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动脉瘤结扎、动脉瘤切除及血管重建术等。单纯近端结扎有着较高复发率,且无法解除患者压迫症状。动脉瘤切除及血管重建可能有较好的远期效果,但是手术难度及风险通常较高[5]。腔内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杂交手术、弹簧圈栓塞、“喇叭腿”技术、烟囱技术等。弹簧圈栓塞IIA,能有效降低CIAs及AAA的Ⅱ型内漏,但会增加患者B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于单侧IIA的栓塞,双侧IIA栓塞的缺血并发症风险更为严重(BC:36.5% vs. 27.2%)[6-8]。“喇叭腿”技术虽然能有效保留患者IIA的灌注,但是远期CIAs再次干预率较高[9]。而单纯用覆膜支架覆盖IIA,II型和 Ib型内漏发生率较高[7]。烟囱技术包括同侧髂外动脉-髂内动脉倒装烟囱及对侧髂翻山重建的烟囱(crossover chimney,COCh)技术,由于支架凹槽之间的缝隙,烟囱技术存在I型内漏可能。但有部分研究者报道单中心COCh技术与IBD有着相似的成功率和IIA通畅率[10]。
相对于其他术式,IBD保留IIA在精准治疗累及CIA且需保留IIA的主髂动脉瘤患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良好的通畅率,降低了牺牲IIA而带来的盆腔缺血发生率,也降低了旷置IIA造成的支架内漏发生率。目前已有的商用IBD有着较高解剖学要求(CIA长度>50 mm,直径>18 mm,Cook Zenith,Cook Medical说明书),通常还要求IIA长度>10 mm、直径<11 mm。虽然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可将手术适应症适当拓展,但高达40%的患者因为较短的CIA、短细的髂外动脉(external iliac artery,EIA)以及IIA的直径长度等解剖条件不符,而无法使用商用IBD[4,6,11,12]。自制IBD的优势首先是能有效降低患者CIA、EIA、IIA长度及直径的解剖学要求,从而扩大手术适应症。但是应注意对于自制IBD患者仍需满足CIA长度至少>20 mm,直径>18 mm,IIA长度及直径限制可通过将分支支架置入IIA壁支或脏支,降低解剖学要求而有效扩大CIAs的腔内治疗适应症[6,12]。其次,自制IBD可根据术前CTA图像或术中DSA调整开窗部位及开窗直径大小,从而选择更为合适的着陆区。而选取长度及直径更为合适的EIA、IIA覆膜支架,则有效降低了因为尺寸不合适所导致的内漏、支架折叠等风险[13]。目前自制IBD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其远期通畅率及支架系统的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