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蔬菜比较优势区域差异分析

2021-10-19张权月王竞娴吴一平

蔬菜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作物河南省规模

张权月,王竞娴,吴一平*

(1.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近10年来中国蔬菜产量不断增加,由2010年的57 264.86万t增加至2019年的72 102.56万t,较2019年同比增加2.5%。河南省作为中国蔬菜大省,其蔬菜种植面积平均每年都在188万hm2左右,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稳定在7 000万t以上;其中,2019年河南省蔬菜产量为7 368.74万t,居全国第2位。2020年前3季度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 505.41万t,同比增长3.0%。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在不断增加,河南省蔬菜作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主要有叶菜类、白菜类、根茎类、瓜类、茄果类、葱蒜类、豆类等10多类,从种植面积和产量看,叶菜类、白菜类、根茎类、瓜类、茄果类、葱蒜类、豆类7类蔬菜作物占整个蔬菜作物的比重大于90%。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常被大家用来分析农作物比较优势,测定和比较不同区域某个产品或同一区域不同产品之间的比较优势。马丽荣等[1]研究了甘肃省油料作物的比较优势,并对油料作物的生产布局进行分析;张玉鑫等[2]对甘肃省蔬菜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比较优势分析;赵翠萍[3]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孙海潮等[4]分析了粮食作物在河南省的比较优势。国内还有很多学者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了农作物的区域比较优势,但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针对河南省蔬菜作物区域差异性比较优势分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以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为参考指标对河南省叶菜类、白菜类、根茎类、瓜类、茄果类、葱蒜类、豆类7类蔬菜在28市(县)的比较优势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河南省蔬菜产业结构优化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并对河南省蔬菜产业的优质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1 河南省蔬菜作物发展概况

河南省拥有广袤的国土面积,人力资源、水资源及土地资源等较为丰富,气候温和,交通发达,适合蔬菜产业的发展[5-6]。但由于各个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蔬菜作物在生产分布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特征,而且不同蔬菜作物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了区域生产优势及特征。

从2010—2019年河南省蔬菜作物10年年际变化趋势来看(图1),河南省蔬菜作物生产呈缓慢增长至基本稳定趋势,种植面积在188万hm2左右,在2010—2019年波动上升,其中2014、2016、2018年间较前一年出现略微下降,2019年达到最高值(194.44万hm2)。蔬菜总产量受种植面积影响较小,2010—2019年呈稳定上升趋势,2017年总产量达到最高值(8 521.75万t )。

图1 2010—2019年河南省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

2 研究方法

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形成了其独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按照区域比较优势科学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作用,使各个地区实现各方面效益的最大化[7]。通过对河南省蔬菜作物2010—2019年10年的年际间生产数据的收集整理,根据河南省蔬菜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比较优势分析法计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河南省蔬菜作物各种类和各产区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按照河南省行政区划,对河南省28个市县(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巩义市、兰考县、汝州市、滑县、长垣县、邓州市、永城市、固始县、鹿邑县、新蔡县)的叶菜类、白菜类、根茎类、瓜类、茄果类、葱蒜类、豆类7种蔬菜种植面积、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农作物生产容易受自然因素影响,在年际间有波动,本研究选取了最近10年(2010—2019年)的平均数据,以减弱结果误差。所用原始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2010—2019年)[10]。

2.1 规模优势指数

规模优势指数是指某地区、某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全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区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它是从作物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上反映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是市场需求、种植制度、劳动与物质投入、资源禀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SAIij为i区j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GSij表示i区j作物的播种面积;GSi表示i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GSj表示j作物在全区总播种面积;GS表示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当SAIij>1时,表示i区j作物生产规模与全区平均水平比较具有规模优势,SAIij值越大,说明规模优势越高;当SAIij<1时,说明i区j作物生产不具有规模优势。

2.2 效率优势指数

效率优势指数是指某个地区、某种作物的土地产出率与该地区所有作物平均土地产出率的相对水平与全区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为该作物在该种植区的生产效率,即某地区、某种农作物生产效率的相对优势。它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角度反映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是农业资源、科技水平、物质投入水平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AIij是i区j作物效率优势指数,APij表示i区j作物平均单产;APi表示i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单产,APj表示全区j作物平均单产,AP表示全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单产。当EAIij>1时,表明i区发展j作物与全区水平比较具有效率优势,EAIij值越大,说明效率优势程度越明显;当EAIij<1时,说明i地区发展j作物在全区中不占优势。

2.3 综合优势指数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是生产规模优势指数和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综合衡量某地区、某种农作物的相对比较优势,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某地区、某种农作物生产的优势度[8-9]。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AAIij是i区j作物综合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是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的几何平均值。当AAIij>1 时,说明与全区水平相比,i区生产j作物相较于全区生产水平具有综合优势,AAIij值越大,表示综合优势程度越显著;当AAIij<1时,表明i区发展j作物在全区中处于劣势。

3 结果分析

3.1 叶菜类蔬菜比较优势分析

由图2可知:平顶山市叶菜类蔬菜比较优势最显著,3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鹿邑县、滑县、漯河市规模优势指数较高,但其效率优势指数不高,说明与整个河南省相比较,其叶菜类蔬菜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种植户应该加强对优良蔬菜品种的引进,提高栽培技术,进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汝州市、洛阳市、济源市叶菜类生产效率优势指数较高,其他2个优势指数偏低,应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综合优势。

图2 河南省各市(县)叶菜类蔬菜优势指数

3.2 白菜类蔬菜比较优势分析

由图3可知:郑州市、新乡市、济源市、永城市白菜类蔬菜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均大于1,比较优势极为显著。焦作市、开封市、商丘市、濮阳市、长垣县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较为显著,但其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偏低,与河南省相比较来说,其白菜类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应该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邓州市、巩义市、新蔡县白菜类蔬菜生产效率优势指数较高,而规模优势指数偏低,应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综合优势。

图3 河南省各市(县)白菜类蔬菜优势指数

3.3 根茎类蔬菜比较优势分析

由图4可知:南阳市、济源市、邓州市根茎类蔬菜3种比较优势都较为显著,优势指数均大于1。开封市、三门峡市根茎类蔬菜生产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较为显著,但其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偏低,说明这几个城市与河南省相比较,根茎类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要依靠新品种引进和技术改进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汝州市、长垣县、固始县根茎类蔬菜生产效率优势指数较高,而规模优势指数偏低,应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综合优势。

图4 河南省各市(县)根茎类蔬菜优势指数

3.4 瓜类蔬菜比较优势分析

由图5可知:安阳市、焦作市、济源市、邓州市、滑县瓜类蔬菜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均大于1,比较优势极为显著。鹿邑县、周口市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较为显著,但其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偏低,说明这几个城市与河南省相比较,瓜类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需要依靠新品种引进和技术改进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巩义市、平顶山市、洛阳市瓜类蔬菜生产效率优势指数较高,而规模优势指数偏低,应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综合优势。

图5 河南省各市(县)瓜类蔬菜优势指数

3.5 茄果类蔬菜比较优势分析

由图6可知:茄果类蔬菜在巩义市、南阳市、长垣县、邓州市、许昌市效率优势指数较高,即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且巩义市效率优势指数最高,达到2.12,但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偏低,说明茄果类蔬菜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需要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综合优势。

图6 河南省各市(县)茄果类蔬菜优势指数

3.6 葱蒜类蔬菜比较优势分析

由图7可知:安阳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济源市、滑县、周口市、邓州市葱蒜类蔬菜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均大于1,比较优势极为显著。巩义市效率优势指数达到8.56,生产效率极高。河南省葱蒜类蔬菜整体生产效率优势指数较高,而规模优势指数偏低,应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综合优势。

图7 河南省各市(县)葱蒜类蔬菜优势指数

3.7 豆类蔬菜比较优势分析

由图8可知:安阳市、焦作市、南阳市、永城市豆类蔬菜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均大于1,比较优势极为显著。郑州市、开封市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较为显著,规模优势指数分别为3.81、4.66,但其效率生产优势指数偏低,说明这2个城市与河南省相比较,豆类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需要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巩义市、汝州市、许昌市豆类蔬菜生产效率优势指数较高,而规模优势指数偏低,应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综合优势。

图8 河南省各市(县)豆类蔬菜优势指数

3.8 河南省28市(县)蔬菜综合优势分析

图9展现的是河南省各市蔬菜生产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从河南省蔬菜生产规模水平来看,开封市规模优势指数最高,其次是漯河市、鹿邑县、商丘市、郑州市、周口市等地区,这些地区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省的41.05%,形成较强的规模优势。从蔬菜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水平来看,巩义市效率优势指数最高,其他依次是汝州市、平顶山市、洛阳市、长垣县、鹤壁市等地区。综合优势指数在郑州市、开封市、鹤壁市、三门峡市、邓州市等地区相差不大,都表现为较为显著的综合优势。郑州市、安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济源市、邓州市在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和综合优势上均表现为较高的优势指数,都大于1;信阳市、固始县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均小于1,表现为生产劣势。巩义市效率优势指数最高,达到1.96,可通过合理扩大种植规模、引进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措施来提高该地区的综合优势。

图9 河南省各市(县)蔬菜优势指数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蔬菜种植区域差异性明显,不同市(县)具有各自的优、劣势蔬菜种类。以叶菜类蔬菜为例,对于综合优势较高的地区(平顶山市),应扩大叶菜类蔬菜的种植规模,加大生产力度,以增加产量效益;鹿邑县、滑县、漯河市叶菜类蔬菜的规模优势指数均大于1,但其效率优势指数较低,这3个地区应该通过引进优良叶菜类蔬菜品种、提高种植管理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等方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达到该地区叶菜类蔬菜增产、增效的目的;汝州市、洛阳市、济源市3个地区叶菜类蔬菜效率优势指数较高,但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均较低,这种情况下要扩大种植面积,在高效率种植基础上,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综合优势,以增加叶菜类蔬菜在该地区的产量效益。河南省中东部和北部比较适合种植白菜类蔬菜,应加大中部和北部白菜类蔬菜的种植规模,并加大生产力度。河南省西部根茎类蔬菜3种比较优势都较为显著,优势指数均大于1,应扩大对根茎类蔬菜的栽培面积,重视该类蔬菜的种植生产;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地瓜类蔬菜综合比较优势较为显著,应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河南省应该加大对葱蒜类蔬菜的生产力度。茄果类蔬菜在河南省各市(县)都不具有综合优势,应该分析综合优势较低的原因,通过品种、技术、人才等方面去解决茄果类蔬菜产量效益低的问题。安阳市、焦作市、南阳市、永城市豆类蔬菜3种比较优势极为显著,应加大该地区豆类蔬菜的种植规模,利用种植优势获得产量效益。

某地区、某作物生产的综合优势较高,说明该地区具有适合该作物生长的人力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有利条件,使该农作物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生产发展潜力[1]。在综合优势较高的地区可以合理扩大作物生产规模,对于综合优势较低的地区应当缩小种植规模,使河南省蔬菜作物生产呈现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布局。但作物的生产布局问题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与种植面积、产量、市场、文化风俗等都有关系, 河南省蔬菜作物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标体现还有待完善。

4.2 政策建议

4.2.1 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区域布局

河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而蔬菜品种具有一定的地区优势,对于效率优势显著的地区要继续保持优势蔬菜生产,同时合理扩大种植规模,优化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该区域的规模化生产;对于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较高的地区,首先要稳定优势蔬菜种植规模,其次要培育、引进优良品种,推广使用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可降解农膜的研发与推广,重点生产品质优良、绿色健康的蔬菜,实现蔬菜生产的精品化、产业化;对于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均不高的蔬菜生产区域,要重点引进优势蔬菜优良品种,利用品种优势,打造区域品牌特色,提高该地区蔬菜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4.2.2 强化科技支撑,培养专业人才

积极改进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农用机械使用效率,扩大农业科学技术应用范围,加强与农业类高校等合作交流,学习引进先进科技力量。专业人才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田间管理和蔬菜种植中,地区政府和种植户要积极培养吸纳专业人才,定期组织专业人才去科研单位或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并把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到蔬菜生产中;同时,培育高素质农民,组织种植户积极参加技能评价、学历提升教育,并专门为种植户设立技能大赛等,提高其种植及参与培训教育的积极性。

4.2.3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政府应该按照国家农业发展的政策要求,一方面,加大对具有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种植户的补贴,减少农业税,尤其加大良种补贴、农业用油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力度,积极推进补贴政策落实;并鼓励种植户合理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其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高种植户之间信息交流沟通和互助服务效率,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还要根据各地区优势指数,做出科学规划调整,优化种植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猜你喜欢

作物河南省规模
覆盖作物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送伞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外储4月站稳3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