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分析
2021-10-18梁晓芬
【摘要】目的:分析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入选的11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探寻合理用药方案。结果:干预前11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29例(26.36%),主要包括:7例胃肠道反应、6例过敏反应、7例低血糖、4例肝损伤、5例血液系统反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例(8.18%),主要包括:1例胃肠道反应、2例过敏反应、2例低血糖、3例肝损伤、1例血液系统反应。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近些年,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的增加。目前临床中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尚无有效药物,主要是采取降糖药物进行治疗,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效果。磺酰脲类降糖类药物是临床中常见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增加治疗风险。本研究对11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便提高磺酰脲类降糖类药物合理使用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入选的11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2.26±2.63)岁。
1.2方法
对11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磺酰脲类降糖类药物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分析患者再次用药情况。
2. 结果
干预前11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29例(26.36%),主要包括:7例胃肠道反应、6例过敏反应、7例低血糖、4例肝损伤、5例血液系统反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例(8.18%),主要包括:1例胃肠道反应、2例过敏反应、2例低血糖、3例肝损伤、1例血液系统反应。
3.讨论
3.1磺酰脲类降糖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3.1.1低血糖
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尤其是對于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加上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饮食不规律,或饮用酒精饮品,或用药剂量过大,也会导致糖尿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加重患者病情,引发疾病反复发作,从而导致患者治疗期限延长,使得患者自身低血糖调节能力逐渐减弱。而且当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时候,无明显症状,医护人员如果没有加强注意,很容易造成忽视。
3.1.2胃肠道反应
一些患者在使用磺酰脲类降糖类药物的时候,会出现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在药物长期使用过程中,有些患者会逐渐适应,使得不良反应情况逐渐得到缓解。但是也有一些患者不良反应加重,甚至出现肝损伤,因此需要加强注意。
3.1.3过敏反应
一些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时候会出现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瘙痒,或出现荨麻疹的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患者过敏反应在使用药物的时候逐渐消失或减轻,可以继续采取药物治疗。如果患者过敏反应比较严重,需要立即停止药物。
3.1.4酒精不耐受
一些患者有饮酒的习惯,如果不加以控制,在服用降糖药物的时候,会导致出现酒精不耐受的情况。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而且这种症状可能持续1至2小时。因此为避免出现酒精不耐受的情况,需要患者在服用药物的时候禁止饮酒。
4.合理用药指导
磺酰脲类降糖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降糖药物,而且该药物也是最早使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一类药物。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该药物已经衍生出第二代,而且与第一代药物相比。第二代药物作用强度更大,能够有效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增加人体β细胞内的游离钙含量。但是这种药物的使用仍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加强重视。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饮水多、饮食多、体重降低的情况,而且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需要针对性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于服用降糖药物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沟通,并提高患者对该药物的认识。通过教育和指导,改善患者治疗质量。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坚持对症治疗原则,在采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选择适合剂量的药物对症治疗。在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时间,通常情况下,对于一天多次的药物,在患者进食前10至25分钟左右进行用药。而对于一天仅一次的药物,患者最好在早晨服用药物,因为早晨用药能够更好的控制血糖。
本研究对11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11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29例(26.36%),主要包括:7例胃肠道反应、6例过敏感应、7例低血糖、4例肝损伤、5例血液系统反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例(8.18%),主要包括:1例胃肠道反应、2例过敏反应、2例低血糖、3例肝损伤、1例血液系统反应。由此可见,采用通过对降糖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指导,可以降低过敏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娟. 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研究[J]. 糖尿病天地,2021,18(7):43.
[2] 王军生. 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研究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89-90.
[3] 谭丽敏,刘泳珊,余靖华. 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2014(z1):81-82.
作者简介:
梁晓芬(1979.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北京昌平,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职称:主管药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西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