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学生音乐课堂“开口难”之“四部曲”
2021-10-18马绮洁
马绮洁
【摘要】小学音乐教材以提高学生音乐审美为核心,教材单元编写以人文主题为主,以音乐要素为线索,突出学生的音乐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因此,小学音乐教材的设计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有家国情怀的也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题材,要求每个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解。每个年级的教材都有关于学生生活经验的题材,而这部分题材以人文情怀为主。但生活在不同家庭、不同家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有不同的音乐理解,也有不同的音乐能力。当学生在每个学期涉及到传统民族歌曲题材时,有部分学生会出现“开口难”的问题,如,不愿意演唱、难以表达歌曲情感而唱不下去等。本文就如何解决学生在音乐课堂演唱传统民族歌曲“开口难”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开口难;传统民族歌曲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许多小问题,如,三年级下册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学生看完教学照片视频一开始情绪高涨,可当正式进入课堂教学时,因为缺乏真实的山里孩子的生活体验,也与学生平时生活经验不相符合,或者说很难在实际生活接触的到。包括《我抱着月亮,月亮抱着我》《丰收的节日》《编花篮》等民族曲调的歌曲,部分学生出现不喜欢歌曲曲风而泄气不想开口演唱,对歌曲情感的不理解而不愿意演唱的情况。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因此做了调查研究。
一、对学生学习演唱民族歌曲“开口难”的问题思考
1.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备课过于马虎,造成对学生吸引力不足
教师如果课前备课不够充分,特别是没有做好“备学生”这一环节,即使课件、教具设计得很完美,但是不符合所授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就算准备得再充分,也引起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提升不了学生的参与热度。同样的,除了紧盯教学对象以外,还要紧盯教学内容、课堂环境、教学气氛、教学节奏等,每一个环节稍有不足,也是影响学生参与热情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一节课40分钟,教师没有把握好进度,一次性讲授的内容太多、太复杂同时缺乏趣味性。学生听不进去还没有消化就进行演唱,就会出现“停机”状态。从而完成不了课堂任务,更别说解决歌曲的重难点了。或课堂设计过于繁琐,难度较大,不考虑所教班级的操作水平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
2.对题材感到陌生和不理解,演唱歌曲時自信心不足
一部分学生在初次聆听以前从未演唱过的歌曲时,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往往先主观上感到“我不行”不敢为之和不敢挑战,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演绎这首歌曲。甚至惧怕会唱错、唱跑调、唱破音而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或自己的心理要求。然而,不自信就会惧怕,惧怕当然会选择逃避。因此,课堂上总会有部分不自信的学生反复跟笔者说:“老师,我不会唱;老师,这首曲子太难了;老师,我不喜欢这首曲子”……
3.学生对传统的民族歌曲了解不足
中国的民族歌曲大多都来自于各民族的,这些歌曲具有紧贴人民生活、感情真挚等特点,但学生也无法切实感受歌曲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歌曲《乃哟乃》、三年级下册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四年级下册歌曲《采菱》等等歌曲,这类型的歌曲都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抒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像这样的民族歌曲首先对于城镇的学生是很难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而且类似这样民歌风格的歌曲可能只会在每年的春晚或者偶然的平台上听过一次。即使听过也从未仔细留意或关注,更极少会主动欣赏。只通过课堂上的照片和视频与示范很难激发起或唤醒学生们的热情与记忆。如,网络媒体传播越来越广泛,为了迎合社会潮流的发展。因此,出现了许多更贴切生活实际的网络口水歌,而这些歌曲也通过许多短视频的平台进行传播。所以,学生更多了解的是这些网络歌曲,对于传统的民族歌曲不仅觉得老派,甚至不愿接受。
二、解决学生在课堂演唱民族歌曲“开口难”的策略
针对影响学生演唱歌曲时“开口难”的几个原因,笔者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经验并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式,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诙谐曲”:课前制作精美教具,创编小故事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解决学生“开口难”的方法有:课前准备好精美的教具并创编精彩的故事让学生进入课堂。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强调学生的主角身份让学生更投入学习,走进教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里,运用诙谐的语言,营养愉悦的气氛,从而缓解学生对歌曲演唱的抗拒心理。
1.为每节课制作精美教具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开口难”的问题,笔者还考虑到了部分歌曲是传统民族歌曲,学生们平时接触少,就算见过也从来没有近距离地观察过、欣赏过,它们虽然是学生平时可能会见到过的物体,但由于缺少真正有意义的接触,就彼此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因此,笔者会在每一节课都尽可能地把实物带进课堂,如,《小青蛙找家》一课中,给每个学生制作小青蛙的头套,让学生可以迅速代入歌曲角色当中;《唢呐配喇叭》一课中,把唢呐和喇叭带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唢呐和喇叭的区别;《采菱》一课中,把菱角和船桨带入课堂,让学生认识歌曲中水乡孩子采摘的菱是什么以外,学生还能拿着船桨模仿水乡孩子划船,等等。这种近距离地与实物接触,不仅能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增强了解,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注意力,从而解决了因陌生而产生的“开口难”问题。
2.为每节课编写精彩故事
传统民族歌曲很多与现实中生活脱节了,慢慢地被遗忘。造成学生一听名字先丧气一半,参与度较低。因此,笔者坚持在每一节课都安排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
如:(1)《乃哟乃》一课中设计有三个土家族小朋友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这三个土家族小朋友的名字分别叫DO、MI、SOL,DO住在山脚下,MI住在半山腰,住的最高的是SOL,他住在山顶。土家族的三个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旋律接龙。通过编写有趣故事和玩旋律游戏突破歌曲的难点。
(2)《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一课中设计在美丽的山村里也生活着一群幸福的山里娃,他们正准备举行一场音乐会,邀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动听的歌声,他们正在用歌声赞美自己的家乡呢。
(3)《采菱》一课中设计了一个住在水乡的孩子要帮家人采菱。听闻学校的同学们都很好奇也很感兴趣,特意赶来学校邀请同学们一起去水乡采菱,等等。
通过设计合理的精彩的故事,引人入胜,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培养出小主人精神,能让学生担起主角的角色,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觉性,主动地下笔解决问题。从而解决“开口难”的问题。
(二)“即兴曲”:课中巧用评价激励学生“开口”
笔者认为,提升学生自信心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或者每个阶段当中拥有一个好的、积极的、有用的评价或者评语。这是促进学生自信心以及促使学生下一步行动的最有力行为。
以往解决学生不敢开口演唱歌曲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通过在上课期间或课后口头方式表扬学生的能力,通过语言给学生打气或激励学生,增强其信心迈出第一步。但笔者认为,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
在每节课的歌曲汇报展示环节中,除了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每节课的作品评定应该做到不用好坏论高低,不以成绩定输赢。而是用多样化的评价来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通过学生自评、朋友间互评和小组互评。这种评价方式更能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通过自评,自己先看看自己的不足。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结合好友间的互评以及小组内的互评能更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与不足。教师最后以认同性鼓励的态度赞扬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感觉到,“我就是主角,我能行”,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或添加。
(三)“创意曲”:课上和课后进行多层次展示建立学生信心
除了评价多样化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课堂的结尾部分要做到展示多元化。笔者一直认为,展示是最能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一个真正能让学生当主角的重要环节。
课堂展示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肢体表演、创编方式等等形式进行。对于“开口难”,胆子小不敢展示的学生更多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小组合作时要求全员参与,让积极的学生进行带动。为每一位组员提供展示的机会,从而让每一位學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同时展示出自己的闪光点。如,一年级上册歌曲《小青蛙找家》一课中,笔者在课堂上要求一年级学生进行歌词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创编:不仅小青蛙找家,其它小动物也可以找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创编进歌曲中,像小猫、小狗、小狮子等动物都可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学生还会主动加入动作一同创编演唱。二年级上册歌曲《乃哟乃》一课中,首先学习土家族简单的摆手舞,接着笔者会带领学生在《乃哟乃》的音乐背景下跳摆手舞。烘托课堂气氛,调动部分对歌曲情感不理解而不愿意演唱的学生对课堂感兴趣。
多元化展示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以外,课后笔者还会组织学生定期在班上进行汇报演出,同样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自选课本歌曲进行表演,同时还会由班上所有学生担任大众评委。做到全员参与,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表演活动。除此之外,笔者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校内的气质大舞台表演,邀请家长进校观看。表演形式多样化,如,课本歌曲演唱、小组唱、合唱;乐器演奏;舞蹈等等。除了由笔者组织和带领外,笔者还会让积极主动的学生作为队长带动部分“开口难”的学生进行表演。通过每一次的排练与彩排,增强“开口难”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素养。
(四)“协奏曲”:采用校园文化特殊语言,提高传统音乐的普及度,营造人人能“开口”的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笔者认为,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营造浓厚的音乐环境围绕着学生。注重音乐功能室的环境改造,创造一个更符合学生发展个人才艺的氛围。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堂放置了三角钢琴,专门设立了开放式钢琴功能室,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展示个人才艺。并且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还开设了一、二年级学习口风琴的课程,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音乐素养。三、四年级学习葫芦丝,五、六年级学习陶笛的课程,促使学生在吹奏时既能扩大肺活量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学习娱乐合二为一,学习民族乐器还能提高音乐素质修养。学校还开设了有关音乐的“兴趣超市”,如,合唱团、管乐团、古筝社团等,创造学生发展个人才艺的氛围。与此同时,校园的广播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课间十分钟、午休起床时间、放学时间都会播放歌曲,如,音乐课本中的民族歌曲、新学堂歌、现代儿歌和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等等。让音乐浓浓的氛围真正走进校园,让学生贴近音乐的同时,还能培养和促进学生对部分民族音乐的认识与兴趣。这样就能更好地消除彼此间的陌生,从而悄无声息地解决“开口难”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如何解决学生演唱音乐课本中民族歌曲“开口难”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自信心,利用各种手段增强课堂体验。让学生知道开头虽然很难,但是一旦开好了头,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正如屈原的《离骚》里说:“引水方知开源不易,开山之作最费力,婴儿学走起步难,头关不破二关难攻。”说明了“万事开头难,只要肯攀登。”希望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音乐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有音乐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师范院校音乐教材编委会.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3]翁持更.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4]柯小斌,张乐萱.中小学音乐课堂体验活动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5]郭声健,邓兰.音乐课堂乐乐的音乐教师[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7.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