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不同林龄樟子松连栽比较的研究

2021-10-18罗惠文王静

新农民 2021年25期
关键词:樟子松研究

罗惠文 王静

摘要:樟子松是先锋造林树种,不仅抗风、耐寒、抗旱,而且适应性特别强,适合贫瘠的土壤,是西北地区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也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树种。对于不同树龄樟子松的连载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优化生态系统,更能够有效的维持生态均衡。本次采用配对样地法,在榆林两个林场选取了不同林龄的樟子松进行研究,通过对林分材积生长过程及林分结构两个方面的比较,得出连载对于樟子松的生长没有太多的影响,这无疑对樟子松的大面积连载奠定更有利的基础。

关键词:樟子松;生长过程;连栽;研究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的逐步恶化,对于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主要贡献的林木生长的研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作为西北地区先锋造材树种的樟子松,对于建设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不言而喻,源于樟子松超强的适应性,无论是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还是山地石砾土,亦或是条件最差的丘顶都能够顽强生长,在榆林,鄂尔多斯等地区的沙地上也生长良好,也因此成为西北造林的首选。

樟子松具有适生能力强、耐寒、耐寒等优点,是作为防护林的首选树种,被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西北地区广泛种植。在大兴安岭地区有很多天然樟子松林区,但是在陕西榆林大多是依靠人工栽培。而随着樟子松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樟子松的连载和合理采伐年龄越来越被更多的学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樟子松能否实现连栽,在连栽以后,对于樟子松的的林分生产力、林分结构是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樟子松的生长能力和生长过程,也是很多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直接影响着樟子松对于西北地区防风固沙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连栽问题,采用空间代时间和配对样地法 ,通过选择榆林不同林场栽植代数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樟子松为研究样本,分别从材积生长及林分结构对樟子松人工林的连栽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研究,期望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掌握连栽林分单株的内在规律,掌握是否对林木生长带来影响,以对以后的樟子松的林的连栽提供一些数据的支撑和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北纬36°57′~39°35′,东经107°28′~111°15′,毛乌素沙漠占总面积的36.7%,是中国日照值比较高的地区,四季分明,春季风沙肆虐,日照强烈,而夏季总是阴雨连绵,秋季温度适中,冬季则比较寒冷,常年气候干燥,而且地貌以丘陵沟壑,风沙草滩、梁状低山丘陵为主,冬季平均气温-7.8~4.1℃,而且常年气候不稳定,5月份也会出现降雪,适宜种植树木的地方不多,而东部丘陵地土壤多为沙土,比较适宜种植松柏等林木。

2  研究方法

所有的研究都要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任何一项研究离开了研究方法的支撑都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也就是说没有研究方法,就谈不上科学研究,也不是真正的研究,而为了很好的对榆林地域的樟子松栽植做以研究,分别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和实地调查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为了全面了解和正确掌握本研究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在开展研究之前,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不仅对于榆林地区的地理地貌,土壤概况,气候情况等分别进行了深入了研究,同时也对榆林地域的栽植的树种,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此同时也对全国的樟子松栽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樟子松自然林生長情况和分布情况,以及人工林生长情况和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比较详实的资料和数据,对于在榆林地区开展樟子松的连栽生长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基于树木生长研究的需求,只有通过数据的对比,对比为了对樟子松连栽生长进行具体的研究,选择了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2.1  数据来源

在对榆林地区所有的林木种类比较多的林场和适宜樟子松栽植的地点进行对比和分析之后,基于榆阳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海拔、土壤条件等等最终确定了榆林榆阳区城郊林场、巴拉素林场为标准地的选择地点。在榆林榆阳区城郊林场、巴拉素林场,根据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坡向,以及不同的林龄选取了6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分别选择了相同林龄不同的代数的树木,并且采用配对样地法选择不同栽植代数不同生长阶段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于不同樟子松树高的测量数据的收集,对于胸径的测算数据的收集,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的详实的数据,最后通过电子表格对于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形成了各配对样地基本资料,各配对样地基本概况见表 1。

2.2  样地调查

样地调查开展本着尊重樟子松的生长规律的原则,本着不同标准地选择樟子松标准相同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原则。基于在两个林场代数一致的林内,选择了不同坡向具有代表性的林地作为标准地,每个林场选择了6组标准地。为了获得具有参考性强的数据,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木,分别测量了每块标准地的土壤密度、计算了标准地上所选取的樟子松的平均胸颈以及平均数高,然后根据平均值选出标准木。在确定树木生长量的工作中,样地调查的开展难度较大的是确定不同树龄的樟子松的树高和材积。而一般而言,对于一定树龄的树木进行生长情况的测量和掌握都是采用伐测定树木的方法,在选出标准木以后对标准木实施伐倒,即在选定好的标准木的树干上靠近梢端部分的位置,多方位不同角度去截断树干,并且对截取的树干界面进行观察,选择截面时,遵循的原则是年轮恰好与树龄相符,然后根据年轮计算不同树龄最初的树高。同时对树干进行解析和测算,根据解析和从测算后所得到的数据,统计出径阶株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长过程比较

众所周知,树木的生长过程并不是单棵树木的个体的生长过程,而是一棵树与整个群体相对而言的生长过程。生长过程的数据获得也不是单棵树上就能够获得的,而是通过对多株树木进行综合测量和数据收集分析所得出的规律,在理论上,树木的生长过程内容是完全与树干解析保持一致的,也就是说想要进行生长过程比较,只要对树干解析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反映出来,基于这个理论支撑,进行树干解析。而材积生长指标是樟子松生长过程比较主要的指标反映。计算出材积生长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析,可以比较出不同龄樟子松生长过程的差异。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最初,连年生长量是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是到一定林龄后,就开始逐渐下降。而且代际樟子松林的生长量基本没有差别,变化趋势上第一代要比第二代略微大一些。

3.2  林分株数百分比径阶分布比较

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中,林分最小径阶均为8,最大径阶均为23,在径阶的变化趋势上,一代的峰值出现在16,二代的峰值出现在18,以后逐渐回落,说明二代樟子松的林分的分化较小,在生产力水平上较一代更胜一筹。

在研究中发现,在不同林龄即幼龄、中龄阶段同代林径阶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幼龄期林分最小径阶一代为 8,二代为8,最大径阶一代为 14,二代为14;中龄前期最小径阶一代为 16,二代为18,最大径阶一代为 20,二代为23;中龄后期一代为 23,二代为23,最大径阶一代为 30,二代为 32。根据统计的数据看,林分分化指标中二代明显要比一代好,而且稳定性也要更高一些。

4  结论与讨论

从各项数据的计算和统计的结果看,连栽对樟子松的林分单株材积生长过程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 。这种影响,从幼龄、中龄林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中均可以看到,呈现了一种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这种影响,随着樟子松到一定林龄后,便慢慢降低甚至消失。而在二代樟子松中林分林木相对比较均匀,基本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化,由此,得出樟子松连栽对于林分结构、林分林木径级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所以得出结论,连栽对于樟子松的生长过程并未有影响,这对于气候条件还是土壤条件都相对苛刻的西北地区来说,更有利于樟子松的人工栽植。

参考文献

[1] 戴晓兵,怀柔山区荆条灌丛生物量的季节动态植物学报,1989,31(4):307-315

猜你喜欢

樟子松研究
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若干研究
浅析樟子松应用的造林技术与育苗技术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公司研究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