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若干研究
2019-12-20侯鹏飞李海峰
侯鹏飞 李海峰
嫁接技术属于无性繁殖,其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缩短繁育周期,促进果实成熟,从而达到木材采伐目的。黑龙江省盛产樟子松、红松等植被,而樟子松与红松又属于造林树种,在木材的产量上较高,市场需求也较高。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天然红松林的采伐也在逐渐增加,许多人工红松林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红松种子产量逐年下降,这给红松的栽培种植也形成了很大难题。樟子松是一种速生树种,且樟子松抗性较强,将樟子松与红松进行嫁接,能够提高红松的结果,扩大红松果林的营造区域,这不仅能够较好的提高红松产量,还有利于改善林业结构,促进当地林业发展。
1、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种植技术
樟子松是速生树种,在耐寒性上较强,对寒冷地区的生长具有较好适应性,且樟子松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其分布较广,在土壤水分较少、干旱缺水地区都能够较好生长。樟子松的抗逆性强,不容易受病虫害侵蚀,且寿命较长,出材率较高,材质较好,所以人工用材林中常种植樟子松。其能够应用于建筑、家具等行业中,还可提取松节油等,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红松也是用材树种,并且在市场需求上比樟子松还要多,长期的市场供应与木材采伐,造成红松林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缩短红松繁育时间,提高产量,以嫁接技术将樟子松与红松相嫁接,结合了樟子松与红松的优良遗传品质,不仅提高了红松的产量,还扩大了红松种植范围。
红松果林的营造以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推动了营、造林的速度与面积,增强了营、造林价值,在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的种植技术上,主要应突出以下几点内容。
(1)樟子松扶状
樟子松在嫁接前需要保持较高的木材条件,所以在嫁接技术使用前1年,需要对樟子松进行扶状经营,提高樟子松的自身性能,从而增強嫁接成活率。为保障红松产量,在樟子松数量上需要及时补充,均匀分布樟子松,从而提高产量。樟子松扶状需要经过几个步骤,一是进行透光抚育,樟子松是阳性树种,应用于嫁接技术的樟子松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不应与灌木、乔木等混合种植生长,这样才能够提高樟子松的生长优势。对樟子松嫁接前培育还需要进行水肥管理,整形修枝,除草与病虫害防治等,在樟子松整形修枝过程中,需要将病枝、弱枝、重叠枝、水平枝等修剪,留下具有良好生长性能的树枝。只有在樟子松培育过程中保持品质优良,才能够为红松嫁接提供良好条件,促进红松丰产、稳产。
(2)嫁接技术
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是以樟子松为砧木,以红松为接穗,将红松嫁接于樟子松上的无性繁殖技术,也是红松无性系果林建林的良好技术。为提高嫁接成活率,在嫁接时间与方法上需要合理选择,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是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成活率较高的一种嫁接方法,而劈接法是嫁接后红松生长量最高的方法,短枝接法在繁殖系数上最高。嫁接技术一般在春季进行,能够提高嫁接成活率,一般在春季4月中下旬进行嫁接。嫁接时间选择上,过早嫁接会造成愈伤组织的形成较晚,降低嫁接成活率,而嫁接过晚则会造成新枝生成的新梢受冻害影响降低成活率,因此在嫁接时间上需要合理控制。嫁接过程中,接穗应统一采集,统一嫁接处理,减少接穗的贮藏时间,最好能够在冬眠期采集接穗,保存于5℃左右环境下,用冰雪覆盖贮藏窑,使得接穗能够保持湿度与鲜度。在嫁接过程中,一般嫁接长度需要大于10cm,以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时,接枝部位应选择樟子松中央领导枝的顶端或轮生枝上端部位,对于高度较高的樟子松,在嫁接时一般选择1~3轮生枝,能够提高嫁接成活率,在嫁接后需要及时套袋,形成保湿、保温效果。
2、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嫁接管理工作
嫁接技术能够促进不同品种优良性状的结合,但在嫁接成活率上还需要进行及时控制,以嫁接管理提高嫁接成活率,才能够达到嫁接目的。在嫁接后约2~3周,接枝顶芽萌芽后,应去掉套袋,对嫁接部位的砧木顶芽、侧芽进行修剪,后涂抹铅油在嫁接伤口位置,起到保护效果,防止风干。在嫁接后约5~6周,可进行第一次松绑,解开死株绑带,在嫁接后3个月,可进行第二次松绑,对超过接枝高度的轮生枝顶芽与侧芽进行修剪。由于樟子松在生长过程中会生出许多不定芽,产生幼小枝条,所以在秋季需要进行再次剪砧,为提高接枝成活率,使得接枝成功越冬,在营养枝的修剪上需要逐次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能够使得红松果林的结实期大大缩短,由原有的结实期20年,可缩短为四至五年,在良好的嫁接管理中,还能够提高嫁接成活率,增强红松果林的林木生长质量。
综上所述,黑龙江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因素使得多种木材的生长形成了良好的适应性,樟子松具有较强的耐寒性,抗逆性也较强,在黑龙江地区环境中的生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木材产量也较高。相比之下,红松的生长对于土壤环境的要求较高,所以难以形成较广泛的栽培种植。随着红松市场需求量的提升,红松无性系果林的建林也成为了主要内容,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方式,很好的缩短了红松的繁育周期,提高了红松成材率,也扩大了红松的营造区域,很好的改善了林业结构。
(作者单位:164326黑龙江省锦河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