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非语言沟通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效果的方法探讨

2021-10-18杨建明

新农民 2021年25期
关键词:沟通探讨效果

杨建明

摘要:沟通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及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沟通有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活动中,往往只注意语言沟通效果,而忽视非语言沟通作用;只注重语言内容本身,而忽略了非言语行为,为帮助我們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工作中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本文将在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效果;探讨

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过程中,如果我们单纯重视语言沟通,将无法保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工作的全面性和正确性。非语言性沟通是伴随着语言性沟通而影响农民培训及推广效果的。有人认为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性沟通,它更趋向于自发和难以掩饰。

1  非语言沟通的含义及形式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非语言沟通大致表现形式主要有手势、表情、眼神、笑容、体态等。正确利用手势、体态、眼神、笑容、表情以及单音调的声音等方式加大我们的情感表达力度和准确度,对促进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运用好非语言沟通将会极大地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效果。

2  非语言沟通在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在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活动中,除语言沟通外,非语言沟通同时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发现,有时非语言沟通可以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非语言沟通可跨越语言不同的障碍,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技推广成功与否的前提基础关键在于技术传输者与技术接受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双方之间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你传授的技术才能进行,若靠命令强行推广,就算技术接受者免强同意,但心里仍然不能接受,这就势必影响效果。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语言、文化、习俗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语言上的障碍,他们多数听不懂汉语,必须借助肢体语言来交流。因此,在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活动中,仅靠语言沟通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借助非语言沟通来进行,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3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及其作用

3.1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表现在普遍性、民族性、社会性、审美性、规范性和情境性6个方面。一是普遍性。非语言沟通是人们在语言符号产生之前就是最重要的沟通形式了,它具有非常强的普遍性;二是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决定了其特有的非语言沟通符号;三是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论理道德、价值取向、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对非语言沟通产生着影响;四是审美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衣着得体容易让农民朋友接近你,并愿意进行交流。五是规范性。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的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对非语言沟通所产生的社会认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着被大家承认的行为举止准则;六是情境性。非语言沟通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包括与相应语言情景的配合。

3.2  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农业专业教师和农技推广人员传递的信息能被接收者理解时,沟通才具有价值。运用非语言符号可以起到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作用,健康的表情表达会得到群众的心理认可。如,面部微笑就代表你好相处,同时可以缓解紧张气氛,面对群众时站着就代表你对他们的尊重,点头和摇头代表着认可或否定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情感和态度会导致与群众沟通协调成功与否,在很多情况下,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结合应用信息才是真实的,而在非语言沟通中,身体语言比文字和言词更有力量,由肢体所展现的“语言”往往能将本人一些未说出口的东西显露出来

3.3  如何在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活动中应用非语言沟通

在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活动中,熟练地运用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信息用意。在与农民朋友沟通过程中,一方面可用非语言的方式向对方发出信息。如:当你在听某人谈某问题时,不看对方,注视窗外,显然就等于告诉对方你宁可身在他处,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在这个话题上。又如,把身体前倾,也许表示“很感兴趣”,接受会谈的人因此受到鼓励,可能会做更进一步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以获取更多的、更准确的信息。

4  提高非语言沟能力的方法

4.1  加强学习、树立信心,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学习是提高一个人能力和水平的基础。其实,每个人几乎从小就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非语言沟通的能力,但因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层次等方面的不同,在沟通过程中应用非语言沟通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就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人、同样的文化水平,针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审美层次,就要采取不同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某一项技术要推广下去,你可能就要与基层领导、同事、农民打交道,除语言交流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非语言沟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提高非语言沟通能力,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我的理性和感性认知能力。

4.2  注重仪表和体态

仪表和体态是提高非语言沟通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提高非语言沟通效果呢?在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技推广活动中,技术传播者在演讲和传播活动中,听者应看着对方,表示关注;而讲话者不宜长时间迎视对方,除非你想对他提问或想得到表述问题。农技人员恰当地选择与环境、场合相称的服装衣着,会给人留下亲近的印象。达芬·奇曾说过,精神应该通过姿势和四肢的运动来表现。如果你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想给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你首先应该重视与对方姿态表现,如果你耷着脑袋、无精打采,对方就会猜想也许不受欢迎;如果你不正视对方、左顾右盼,对方就可能怀疑你是否有交流诚意。同时,柔和的声调表示坦率和友善,低沉,阴阳怪气,就显得冷嘲热讽;用鼻音哼声往往表现傲慢、冷漠、恼怒和鄙视,是缺乏诚意的,会引起别人不快。微笑来自快乐,微笑虽然无声,但是表达了双方的诚意。

猜你喜欢

沟通探讨效果
灵动耳环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