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种植与茶叶加工技术探讨

2021-10-18王亚雄

新农民 2021年27期

王亚雄

摘要:随着社会时代变迁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追求也不断提升。小康生活后开始重视保健养生,茶作为中国古老的饮品因其具备保健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茶作物作为我国较老种植作物被保留下来,通过现代化管理方式及加工工艺的更迭使我国拥有较多的茶叶品类,并出口国外,广受大家欢迎。中国的茶叶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中国茶也为世界茶界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极具代表性的产品。

关键词:茶叶种植;茶叶工艺;茶叶发展

芳香浓郁,色香味甘莫过于是对茶叶最好的赞美,业精于勤荒于嬉,一片上好茶叶是无数茶艺工作者日夜奋斗的结果,对于茶树的精细化管理与加工工艺,才能够为世人所喜爱,使其名久而不衰。

1  茶叶种植管理因素

1.1  土壤条件

茶园的好坏取决于土壤,茶树吸收的根基是土壤,其对茶树的生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秤砣虽小压千斤”而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叶品质的好坏。传统的茶园中,可以加入豆科绿肥或相似性作物用于增加土壤间的养分,对于土壤层的要求为1米左右为纯天然无农药污染的天然土层,周围环境应为未有对空气有严重污染的化工厂等。

贵州朵贝茶作为国内较早的茶叶品类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及茶叶极具特色的香气广为人知,普定县位于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地势平缓延绵,海拔高度在1042~1846m之間,属于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生态地理气候环境,青山翠拥、碧水环绕,茶叶生产地无工业生产企业远离环境污染地区,全年气候温和,冬日无严寒,夏日无酷暑,乌江南源三岔河横贯整个普定县境内,其天然的环境条件也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最有利的帮助。

1.2  施肥修剪管理

茶叶因品类习性的不同而对于需求的肥料的也不同,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因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从土壤中吸收,天然的土壤环境也并不能够满足茶树生长的营养物质,因此对于茶树的施肥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获得高产、稳产、优质的茶叶作物,肥料应根据茶树的树龄、土壤自身的营养条件来决定,肥料的选择应选择有机肥料,尽量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化学肥料对于茶树的生长及土壤条件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选择有机肥料因其成分中含有茶树生长必须的有益营养,对于土壤也不会造成破坏。

对于茶树的有效修剪可以使茶树自身获得更高更优的产量,从而获得更优质的产品作物,通过对于茶树的修剪,还可以及时查看茶叶的生长情况,是否会得到预期效果,对于防虫害等威胁风险前置,从而提高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叶的生长初期应及时修剪达到适合的生长形状,从而对于茶叶的形态美感更加诱人。修剪时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一般选择在秋季的9~11月份进行修剪为宜,其茶树的高度生长相对停止,根系生长最为旺盛阶段;对于成年的茶树进行修剪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根深叶茂,使其产量能够稳定发展,对于其枝条进行修剪主要是其采摘方便及顾及到其他枝条的均衡发展。

1.3  采摘管理

关于茶叶采摘方面,水平的高低对于茶叶的质量来讲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茶叶的采摘应根据品类习性、生长周期不同而有所变化。通过前期种植生长过程中所进行的工艺有所了解才能够掌握茶叶的大体信息,要观察每一片叶子的生长情况。

1.3.1  标准采

根据茶叶品类的不同采摘的标准也不同,大多数绿茶、红茶等茶类一般采摘在茶叶生长出3~4片时采摘2~3片为宜。

1.3.2  及时采

采茶的时间也是有严格规定,春茶采摘期大多为3月上旬~4月下旬,夏茶的采摘季多为5月上旬~8月中旬,秋茶多为8月中旬~9月中旬。

1.3.3  留叶采

一般茶叶生长后留1~2片叶更为合适,既保证茶园的持续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也不会因未按照标准采摘影响下轮茶芽萌长情况。

1.4  精细化管理

茶树属规模性生产,往往因茶树众多导致茶农在管理茶树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现代化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精细化管理呼之欲出。对于规模化产品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于单位茶园内的管理,使得对于茶树的生长情况了如指掌,建立健全茶树管理标准及台账,从而能够对症下药。通过精细化管理我们可以从选址、育种、栽培、人工、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技术,从而提高茶园的产量,提高茶叶的质量,带动茶园的经济发展。

2  朵贝茶种植的分析

2.1  朵贝茶发展历程

茶制品是普定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建国以来,普定茶叶生产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大概分为几个阶段:

(1)从解放初期到1957年,恢复阶段,面积20余hm2,产量270担。

(2)1958年~1965年,第一次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兴办了朵贝茶厂、大煤山国营茶场、鸡场坡的小田、坪上的洪家山、猫洞的潘家龙场等,专业人员80余人,面积150余hm2,产量1296担;其中,1965年,大用、索考等产茶社队划属六枝特区,茶园划去三分之一。

(3)1966~1975年,茶叶生产遭遇重创阶段。这段时间,产量下降到255担。

(4)1976~1981年,第二次发展阶段。这期间,全县先后办起了40个社队茶场,国家对茶叶生产在购买茶种、肥料、机械等方面给以一定的扶持。面积达到268hm2,82%成片。

(5)1982~1995年。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农户以种粮为主,茶场产权不明,部分茶场垮台,茶园荒芜,采取掠夺性采摘,有的甚至毁茶种粮,茶园面积降到173.33余hm2,产量逐年下降。

(6)1996~2006年,第三次发展阶段。由于扶贫、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实施,茶园面积达到600余hm2(投产茶园333.33hm2),企业开始入住,产量达到2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