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优化动力,立足实际强化特色

2021-10-18郭加红马银燕房霞娣

新农民 2021年27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培训

郭加红 马银燕 房霞娣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是“十四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江苏省灌云县农业学校在坚持党的领导、创新教育形式、发展地方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构建了形成了以“以人为本、多元融合、立足现实、突出特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新型农民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敢創新、能致富的乡村人才,为灌云县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本文总结了相关经验并提出未来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地方特色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件,推动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成效斐然。而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并列入“十四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1]。

乡村振兴就是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村生产力;而农民是农村生产力的主导要素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者。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而农民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的创造者和“农民富”的受益者。习近平同志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2]。发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稳步推动了新型农民教育的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新型农民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主要目标构建“一主多元”的新机制,健全“六位一体”的新体系并完善公益性补偿的保障体系[3]。江苏省灌云县农业学校,深入领会政策精神、积极创新实践,探索并初步构建了符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教育体系。

1  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4]。新时期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型农民教育的最本质特征,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最有力思想武器。灌云县农校在构建新型农民教育体系过程中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了两结合、一提升:

1.1  农民教育和基层党建相结合

灌云县农业学校依靠县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将新型农民教育和基层党建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基层党组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基层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将农民带动起来,增进互动沟通,加强党和群众的有机联系。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的带头作用,做好党的农业农村工作政策方针的宣传解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和农业生产培训。2021年,学校还带领学员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雨花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农民接受党史教育,激发农民的爱党、爱国热情。

1.2  乡土文化建设和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依托县政府举办的“豆丹美食文化节”,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特色产业文化,抵制网络低俗文化,开发有形乡村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增强农民的乡土意识和文化自信。

1.3  调动农民积极性,提升农民获得感

人民获得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5];也是新型农民教育体系中的价值支撑[6]。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提升农民的精神生活满足感和归属感。学校以农民熟悉的种植大户、产业大户为典型事例,深入挖掘先进事例,说身边人、讲身边事,为农民讲好灌云故事。在培训中,强化农民的主体存在感,通过互动式教学,使农民成为主动学习者,促进全县农民自由全面发展。

2  部门联动、多元融合,创新农民教育形式

随着农业工作的发展,单纯依靠农业学校的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民教育需要。灌云县农业学校依托县委领导、依靠科研院所,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新型农民教育体系。

2.1  依托县委领导,部门联动增质量

灌云县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将农民培训工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依据连云港市农业委员会发布的《连云港市农委培训工作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的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协调下,灌云县农业学校加强与各级乡镇党委、政府的联动合作,开展多样性的农业培训;同时,学校积极与农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产学结合,建设培训中心和实践基地,提升农民教育的培训质量。

2.2  依靠科研院所,多元融合促发展

当前,基层师资力量不足是农民教育的主要困难之一。为此,灌云县农业学校一方面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聘请高水平师资开展高质量的培训,并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和锻炼本校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学校还积极与市农科院合作,促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向田间的转化,切实推动灌云县农民教育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3  立足实际、服务现实,发展地方特色教育

新型农民教育的目标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根据这一目标,教育的内容应紧密围绕职业农民的核心素养开展,即在培训工作中重视科学素质、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灌云县农业学校立足地方实际,服务现实需求,深化新型农民教育的培训内容建设,在发展地方特色的农民教育工作中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3.1  立足地方实际,培育高素质农民

2020年全年,灌云县农业学校共完成了34期3807人的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立足本地种植业的实际,学校重点开展小麦、水稻在中和稻田综合种养等技术培训。针对农业机械普及的现状,学校重点开展农机安全使用与维护和植保无人机使用培训,培养了专业农机人员近500人。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培训
耕牛和农民
会议·培训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