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非地理师范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策略

2021-10-18王丽丽

科技风 2021年28期
关键词:课堂优化教学策略课程

王丽丽

摘 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门学科都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调节,同样《自然地理学》教学也要跟随改革的步伐,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态度、能力的培养,从德、智、体、美等各素质方面,促进他们全面个体发展。然而传统的《自然地理学》教学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因此要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达到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就要对教育观念进行更新,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进行课程的整合和优化。

关键词:非师范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课堂优化;教学策略

一、《自然地理学》课程的特点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该课程通过向学生讲解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观念,了解与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与机制,树立区域相互联系、圈层相互作用、人地相互协调的观念,学会利用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地理学问题。

二、高师院校《自然地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学》教学效果

高师院校将《自然地理学》作为非师范专业(如笔者所在的学院),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从近年来的教学看,效果不佳,通过调查(见表1)分析,发现首先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紧张的高中学习后,学习松懈下来,在大学学习动力反而不足。而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光凭自学,难度会很大。其次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过程要求学生针对问题思考、做笔记、画图等方法促进课堂学习,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只依赖PPT课件和教材的文字介绍,无法完成后续学习的相关任务,或者勉强完成但任务完成的效果不好。最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非师范专业的同学认为《自然地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又不是专业核心课程,今后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基础课程的结合不大,学不学或者学好学坏对未来影响不大,因此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实际上《自然地理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影响到理论知识的吸收,还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未来工作和研究的方向。

(二)从学校及教师层面分析《自然地理学》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本科教学改革转向注重实践、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积极的方面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教学非常有必要加强,并且《自然地理学》课程有着很高的实践要求,并且需要进行相关的实践学习。但是在实践改革和学习的进程中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配套的实验只完成相关的几个步骤,拓展不足。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笔者认为《自然地理学》课程的理论课时大幅缩减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的时间很短,所以只能从理论上讲解浅显的部分,学生进行实践时,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足,所以在实践中仍然只是浅显的分析,而没有将实践内容理解透彻。而《自然地理学》课程涉及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地貌等理论模块的学习。

三、《自然地理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自然地理学》教学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内容要密切的联系生活和生产,着重突出自然地理学的实用价值。比如:看懂天气预报,学会使用地图,进行资源活动调查等,让每个学生在思维和意识上都得到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1]”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1]”。传统教学过于沉寂死板,通常是老师忘我地讲,学生呆板地听,缺乏课堂活跃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实施开放式的地理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在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方面都要有所发展,才能达到课改的目的。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月球卫星照片、电子影像图等的利用,使地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2],如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只有5%,然而学生教别人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达到90%,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师讲授效率低,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自然地理学》课程改革就是要求教师把课堂的地位让给学生,使学生享有教育的参与权,而教师只需要做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适当地转换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二)《自然地理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自然地理学》教材中融有大量的图像,比如地图、图表、表格、景观图、柱状图,甚至漫画等,这些都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促进他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开发大脑的审美潜能,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读图审图的能力,这不仅是学习地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对学生的审美潜能开发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理作为一门区域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具有空间限制性的抽象知识,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来与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其转化成生动鲜活的图文、动画、声像等,使教材生动化,让学生进行更直观的认知,进而提高他们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步。比如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就可以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过程与原因,这样不仅改善了传统讲授与板书的困难局面,还能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

地理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很多地理内容还能为学生以后深造、学习前沿科技知识打下基础,比如地球以外生命的探索。除此之外,通过地理科学还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演变和人类自我进步的过程,同时还要结合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国情教育因素,树立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猜你喜欢

课堂优化教学策略课程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导入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聋生阅读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