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筑新发展格局

2021-10-18蒋莹

新经济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量子海洋科技

蒋莹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进,科 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在中国科协 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 会上,众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等围 绕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生物技术、“海陆空”未 来科技、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前沿领域和热点 话题深入交流、共话未来。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年会 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 “十大”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推动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员令,为加快建设世界 科技强国指明了主攻方向。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的战略举措,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 的核心地位,主动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充 分发挥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在惊涛骇 浪中锻炼我们的生存、竞争和持续发展能力。”万 钢强调,面对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气候 变化、粮食危机、生物多样化等全球挑战,迫切 需要全球科技界共同行动,共同倡导开放、信任、 合作的理念,共同激活创新合作的新动能。

一、量子信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 出,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 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 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 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同时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 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量子信息技术不仅是我国的战略技术,也已 经成为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 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在年会上强调。

据了解,美国在 2018 年通过了《国家量子行 动法案》,启动了为期十年的“国家量子行动计 划”;2021 年又通过了《无尽前沿法案》,计划为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研究提供 1000 亿美元的资金。此外,英国在 2015 年启动了国家量子技术专项;欧盟在 2018 年实施量子技术旗舰项目;德国投资 6.5 亿欧元实施《量子技术:从基础到市场》框架计划;法国 2021 年宣布启动量子技术国家行 动计划等。

潘建伟表示,量子力学的建立催生了很多 新技术,已经成为信息、能源、材料、物质科 学甚至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具体 来说,量子力学的建立直接催生并发展了现代 信息技术,比如晶体管的发明已经成为计算机 的基础,激光的发明成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支 撑,原子这类精密测量技术为导航起到了非常 好的支撑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产业革命总是和科学革命 紧密相连,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主 要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基础上。潘建伟认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量子力学已 经为解决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好了技术 上的储备。”目前,学界对量子领域的研究已经 从被动观测转为对量子状态进行主动操纵,进 入第二次量子革命。

2016 年 8 月,我国发射了“墨子号”量子 科学实验卫星,现已顺利完成了三大科学实验 任务。“我们实现了北京和乌鲁木齐之间遥远地 点的量子分发后,又完成了双向量子纠缠分发 和远距离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在此基础上,又 完成了‘墨子号和京沪干线的对接,实现了 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此外,‘墨子号还可对量 子力学与引力的融合进行探索。”潘建伟总结 道,“目前,我国是美国之外唯一一个在光量子 计算及超导量子计算两个系统都实现量子计算 优越性的国家。”

未来,潘建伟希望通过十到十五年的努力, 发展出一些好的技术体系,从而能够支撑未来天 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的相关应用。同时,在量子 计算方面,他希望五年内能够在量子模拟方面取 得一些重要进展,并解决纠错问题。“利用这样的 结果,我们希望能够用十年左右实现数百万量子 比特的相关操纵,为通用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奠定 基础。”潘建伟说。

针对全球融合发展新趋势催生企业创新范式新变革,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 在参加本届年会“科创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家高 峰论坛时指出,未来要以开放信任合作推进科技 进步,实现价值共赢,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科 技创新体系新范式,以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 强合作,应对风险挑战。

二、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中国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 不断加快,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持续增 长之间的矛盾日趋严峻。《“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 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 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 生命期健康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红阳表示,当前人 类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全球气候变化、食品信息 安全、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等带来了一系列重大 挑战,应对这些高度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 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承担、独立解决, 需要各国联合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也需要 各国科技界的通力合作。

王红阳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传染 病的传播速度史无前例,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频发,挑战前所未有。在应对这些全球公共卫生 危机的过程中,人们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危机 来临时,国际社会没有避风港,只有大家好才是 真的好,只有依靠国际协调与合作才能最终保障 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题为《疫苗研 发创新带给我们的启示:向科学要答案》的报告 中指出,“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要坚 持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坚持人民至上,坚 持面向生命健康。从新冠病毒的溯源、病原分离 再到诊断试剂、疫苗和抗体的研发,我们向科学要答案。”

中国的疫苗研发为什么走在了世界第一方 阵?高福说,中国科学家将病毒基因组测序结果 及时分享,为全世界研发疫苗争取了时间;我国 利用体制优势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成立了疫苗 专班,积极部署五条研发路线,目前中国有七款 新冠疫苗:五种灭活疫苗、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 一种重组蛋白疫苗,均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 安全性。

“这里有很多问题可以思考,选题的时候如 何把创新引领、自立自强具体落实到‘把论文写 在祖国大地上;如何做好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 通过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如何把应用研究在 技术上的突破变成产品,为未来生物医学、人类 健康带来各种机遇。”高福认为,除了疫苗发挥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罕见病、遗传病、肿瘤自身免 疫病等也需要通过新技术,实现创新引领、自立 自强。可能更需要的是“从 0 到 1”的思考,做 出前瞻性研究,解决“卡脖子”与“卡脑子”的 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肿 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樊代明谈及“面对 突如其来的传染病,面对病因都搞不清楚的慢性 病”如何应对时,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单个 国家和地区的单打独斗将力不从心,只有创建整 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才能应对病毒,应对未来 的风险挑战,包括医学与科研的整合、医学与教 育的整合、医疗与服务的整合、医学与预防的整 合以及医学与管理的整合。

人类在没有医学的时代是怎么过来的?靠自 然力;动物没有医生怎么活下来?靠自然力;1.8 亿人感染了新冠病毒,98% 没有死,靠的不是特 效药,而是人体的自然力;得了同样的病,有的 人活得长、活得好,靠的是自然力。人体的自然 力与生俱来,随着人的生命的消长而消长,医学 要以呵护和保护这些自然力来达到目的。

“现在有很多破坏人体自然力的现象存在,将 来我们应该以研究自然力、监测自然力、增强自 然力作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主攻方向。”樊代明强调,现代医学的专业过度细化、专科过度细化、 医学知识碎片化,已不利于人类疾病的防治。海 量的论文不一定是知识,它们只是数据。数据只 有整合起来才能成为信息,信息只有整合起来才 能成为知识,知识只有升华了才能成为智慧,智 慧才是力量。要用整体整合医学理念统领医学发 展全局,使之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 医学难题的重要武器。

三、“陆海空”未来产业前景广阔

宇宙承载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向往,从陆地 高铁的“和谐号”“复兴号”到深海的“蛟龙号”“雪 龙号”,再到太空的“神舟”“嫦娥”“玉兔”“鹊桥”“天宫”“天问”“祝融”等,中国人把对遥远 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限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名字 中,并持续努力探索,为全人类谋福祉。

在本届年会自动驾驶汽车产业落地与示范运 营分论坛上,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自 动驾驶测试管理实施细则发布。北京市经信局副 局长姜广智代表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发 布并解读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高 速公路及快速路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 则(试行)》。

姜广智表示,当前自动驾驶已成为全球各国 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抢占的制高点,高速 公路作为自动驾驶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一直以 来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构建适度超前的政策 管理体系,针对市场化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 式进行创新性监管,是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 先行区设立的初衷和使命。我们将继续从政策管 理角度持续探索实践,积极营造政策友好型产业 发展环境,与各企业携手共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发展的美好明天。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推进工作组负 责人、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磊发布了高级 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阶段性成果及 2.0 阶段规 划。他指出,通过“车路协同”加速实现高级别 自动驾驶,当前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面临着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战略机遇期。在 2.0 阶 段,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为更多优 秀企业提供试验平台,并与其携手合作,持續共 享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成果。

在分论坛上,百度和小马智行先后获颁政策 先行区首批高速公路道路乘用车测试通知书,小 马智卡、主线科技 - 京东联合体、主线科技 - 北 汽福田 - 福佑联合体获颁政策先行区首批高速公 路道路商用车测试通知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联 席主席王小谟表示,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 经济将成为全球支柱产业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关 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敬畏海洋。希望 “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科 技企业家、经济学家汇聚作用,跨界研究海洋问 题,以“科创中国”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智慧 海洋共建共创的协作机制,以信息化、数字化技 术提升智慧海洋产业能力,以“科创中国”的生 动实践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王小谟指出,海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资源, 海洋生物有两万多种,海洋的石油储藏量是 240亿吨,天然气储量是 14 万亿立方米。资源很好, 但是目前开发得不好,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提升 产业能力,使产业开发达到一个高潮。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科创中国” 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束为表示,建设海洋 强国,意义重大、使命在肩。一要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融合,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 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智慧海洋创新联合 体,培育发展务实有效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 高智慧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转化成效,通过智慧海 洋建设打通海洋信息大动脉,为传统产业增强新 活力,为新兴产业注入新动能。

二要整合聚集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 的创新基地,推动关键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资源共享等,推动智慧海洋重点向基地、人 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有效提升我国智慧海洋产 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要建设全球海洋人才高地。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构筑集聚全球优秀海洋人才的科研创新 高地,坚持培育人才、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 住人才、用好人才,以人才为纽带建立有效的创 新组织和创新基地,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 广聚天下英才。

四要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海洋的 未来发展机遇属于全人类,我们要不断拓展朋友 圈,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 加强国际互动交流,推动构建互信机制,增强有 关国际科技的开发、信任和合作,为推动构建海 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探月工程,逐梦九天。2004 年,中国探月工 程正式立项,为传承千年的浪漫神话,将其命名 为“嫦娥工程”。此后,中国人一步步将神话变为 现实,探索永不止步。中国航天不仅是国之重器, 更是民族的骄傲,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对中国航 天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深有感触:“整个月球探测 项目于 2006 年列为重大科技专项任务,截止日期为 2020 年底,我们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即 通过绕、落、回三个阶段实现整个月球无人探 测的任务。

胡浩表示,探月工程对于完成航天任务起到 了支撑作用,整体推动了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 建立了整个测控网,实现了能够基本上全天候可 见的行星探测,带动了包括机电、动力、新材料 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 物质条件。

胡浩认为,科技发展的目的是应用,就是 要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经济社会发展了, 同样可以推动中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发展。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具有很多不可 替代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利用月球,一 定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和支撑。 所以,在后续对月球的探测中,我们还将按照 规划部署,逐步提升科技水平,实现月球应用 的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猜你喜欢

量子海洋科技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量子纠缠到量子通信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爱的海洋
科技在线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一种简便的超声分散法制备碳量子点及表征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