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皇家园林走近野生动物
2021-10-18牛刚
牛刚
活动简介
“夜探麇鹿苑”活动以苑区及展厅参观、科普讲座和观鸟为主要内容,兼以饲养员体验、自然手工制作和夜间观测项目。活动主要于春、夏、秋三季开展,每月可开展1~8期,时间通常安排在周五、周六的傍晚至第2天清晨。活动的主讲人为麇鹿苑科普教师,主要受众是集体报名的青少年团体或亲子团体,一般要求儿童不低于5岁。每场活动接待游客约40人,参加者住在苑内小木屋或帐篷中。
“夜探麇鹿苑”活动将苑区参观、饲养员体验等项目安排在傍晚,因为这段时间苑区里人员较少,动物相对放松,易于观察;将徒步观鸟项目安排在清晨,因为鸟类在清晨更加活跃,符合动物活动的自然规律,降低观察难度,提高观测质量。博物馆室内展厅的参观活动安排在天黑以后,孩子们打着手电进行展厅探索。
实施过程
初识麇鹿
下午5点半,当游人离开后,公园即将闭园时,参与者经公园员工通道进入麇鹿苑。进入苑区后,接待參与者时叮嘱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请大家不要高声喧哗,轻声细语才不会打扰到附近的动物们,这样夜间就能观察到尽可能多的小动物”。苑区内一片郁郁葱葱,参与者居住的小木屋就位于麇鹿苑西区湿地栈道旁,共15座,可供四口之家入住。
动物故事
放好行李,离集合时间还早,孩子们就开始在附近参观,没想到碰到了人生的很多个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听到孔雀的叫声,第一次看到孔雀上树,第一次观看公孔雀如何向母孔雀求偶……一只只孔雀在路上闲庭信步,尽情展示它们华丽的开屏与身姿。
集合后,在麋鹿苑科普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乘坐电瓶车或徒步参观麇鹿苑的世界鹿类广场、麇鹿回归纪念园、科普设施区、文化桥等区域,聆听皇家猎苑的历史和麇鹿科学发现的故事,此期间有机会观察到麇鹿、蓝孔雀、黑天鹅、獐、普氏野马、蛄鹿等野生动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体验各种科普设施,例如“蜜蜂之家”“壁虎爬墙”“鸟笼兽笼”等,能在游艺过程中理解野生动物的生存需要,提高善待自然、尊重生命的环保意识。
博物馆奇妙夜
孩子们在麇鹿苑科普教师的带领下参观博物馆室内主展厅,了解世界鹿类动物的自然和人文知识。没有了白天那么多人的打扰,在教师一盏灯光的聚焦下,孩子们的注意力也聚焦了。一张看似简单的世界鹿类分布图,隐含了很多潜在信息,比如哪里是世界上唯一一片没有存在过鹿类的大陆?鹿的体型和颜色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信息和知识的掌握已经不是现代孩子学习的重点了,学习的重点是如何分析数据和信息,思考这些数据和信息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此时段亦可选择其他活动方案,如在“小动物园”中进行饲养员体验,或制作自然手工等。
紧接着,在“四不像”科普教室中,孩子们聆听麋鹿苑科普教师主讲的科普讲座。
此时段也可选择其他方案,如夜探保护区、观察夜行动物的行为,或观测星空、学习基础天文学知识等。在观察栈道上,观察动物在夜间的活动情况,会发现夜间麇鹿的眼睛闪闪发亮,一群麇鹿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是一片星星,而孔雀则真的是一到晚上全都上树睡觉了。
环苑观鸟
飞过去黑黑的是谁?大嘴乌鸦。翅膀边缘上有白色羽毛的是谁?那是喜鹊。大树底下一团黑的是谁?是黑天鹅。空中成群飞着的是谁?是鸿雁,迁徙过程中它们在此歇脚。还有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是谁?是麻雀,我们最常见的鸟类朋友……清晨,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领取望远镜,步行走上科普栈道,进行环苑观鸟活动。观鸟路线长约1.5千米,有机会见到麋鹿和数十种湿地野生鸟类。
特点及亮点
“夜探麋鹿苑”活动是麋鹿苑的特色科普教育活动,是对苑内现有区域资源的探索、开发和应用。依托于麋鹿苑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展览展示等资源,该活动在策划与开展过程中,秉持充分利用各类区域资源,根据资源特性策划组织,资源利用形式多样化的理念,收到了良好的科普效果和社会效益。如今,随着麋鹿苑的科研、科普能力不断增强,“夜探麋鹿苑”活动的校外教育功能也进一步提升,以求能够满足更多科普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游览和科普需求,提高公民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
科普效果
为繁荣首都夜间经济,满足公众文化消费需求,自2015年春季以来,北京南海子麇鹿苑博物馆延长夜间开放时间,在中秋节、国庆节、国际博物馆日等法定节假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办了“夜探麋鹿苑”活动。2015-2019年间,活动累计覆盖受众5000余人,其中青少年儿童约1700人,亲子家庭是活动的主要受众。活动邀请到多位业内专家,为公众讲解动物及动物形态学、鸟类学、天文学、湿地学、植物学、生物学、生态学等科学知识,提升了参与者的科学素养及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