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效果观察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
2021-10-18张正华
张正华
济南市历城区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现阶段,临床针对糖尿病尚无法实现彻底治愈,患者将血糖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及控制,漫长的疗程对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1]。研究发现,人性化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血糖指标、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卓有成效[2]。本文将结合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筛选的9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比分析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对其血糖指标、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现总结并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筛选94例列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7)、与行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n=47)。27例、20例为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人数,60~77岁年龄区间,(68.97±3.31)岁为平均值。25例、22例为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人数,61~78岁为年龄区间;(69.02±3.35)岁为平均值。两组资料P>0.05,均衡可比。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同时,医院伦理委员给予备案批准。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入院指导、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等一系列常规护理内容。
基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行如下内容的人性化护理:(1)人性化健康宣教。依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深入浅出、个性化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同时为其答疑解惑,不断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血糖监测等的重视程度及治疗依从性。(2)人性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充分了解每位患者性格特点及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性的语言、成功案例等进行鼓励,帮助其积极乐观的面对。(3)人性化饮食及生活指导。饮食方面:有针对性的为患者详细介绍健康手册中的饮食常识,依据每位患者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帮助其满足身体营养所需的同时,为其制定科学配比的特色饮食食谱;指导患者经由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最大程度的减轻身体负担。生活方面:为老年患者进行偏家庭化的病房布置,配备专用的扶手病床,通过每日的定时清理确保地面的干燥、清洁。(4)人性化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状况挑选强度适宜的运动项目(快走、散步、太极等),督促患者循序渐进的完成并逐步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及免疫力的同时,实现对胰岛素需求的有效降低。
1.3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1)血糖指标的对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等指标进行准确测量。
(2)生活质量指标的对比。运用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LS)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全面、准确评估,主要内容包含疾病程度、心理、生理、社会等四个维度的内容,分值均为百分制,分值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2 结 果
2.1血糖指标的对比 对比两组护理前的FPG、2hPG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的FPG、2hPG指标同比护理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降幅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血糖指标的对比
2.2生活质量指标的对比 同比对照组,行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拥有水准更高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生活质量指标的对比分)
3 讨 论
临床将因胰岛素存在分泌缺陷或功能障碍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称之为糖尿病,现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3]。传统的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现如今人们的迫切需求,故如何从老年患者的角度帮助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水平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关注内容。
人性化护理作为现阶段新型的护理模式,严格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听取患者意见、关注患者思想、维护患者尊严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合理需求,并为其提供全面、优质、科学、系统的护理体验[4]。在本次研究中,行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通过个性化的健康宣教讲解,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重视度及治疗依从性;通过针对性且人性化的心理护理,积极缓解负面情绪的同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在生活方面的人性化考量、饮食方面的个性化的设计,充分满足其日常生活所需;通过强度适宜的人性化运动指导,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的同时有效降低胰岛素需求。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糖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了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有效融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其血糖指标给予了有效控制,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