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植入策略引导下的乡村滨水空间设计*
——以远安县鹿苑村鹿苑河改造为例
2021-10-18王雨婷鲁长亮
王雨婷,鲁长亮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0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在过去的农村空间设计中,只是一味地优化环境,导致农村景观大致相同,乡土文化日渐衰退,历史文脉逐渐消失。在此背景下,以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鹿苑村的滨水空间改造为例,探讨如何将乡村风貌与生态空间进行结合,在设计中将农村特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凸显地域特色,让乡村景观不再千篇一律,设计出更富有乡愁的景观。
1 鹿苑村概况
1.1 自然资源
鹿苑村地处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的西部山区,位于沮河片和山区片交界处。村子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四周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山林资源丰富,鹿苑河从村中间流过,居民点大多依水而建分布在河流两侧。鹿苑位于亚热带地区,终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 000~1 100mm。鹿苑村村庄用地面积为850.74hm2,水域面积为22.98hm2,基本农田面积为39.5hm2,茶叶种植面积占大多数。
1.2 人文资源
鹿苑村人文历史悠久,地域文化丰富。鹿苑寺始建于南宋年间,是远安县的佛教圣地,其所在地鹿苑山独特的丹霞地貌构成的“鹿苑八景”更是吸引了众多诗人、高僧来到此地。鹿苑的黄茶文化也是远近闻名,鹿苑村是全国四大黄茶产地之一,其黄茶文化有近800年的历史。唐代茶圣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写道“茶以鹿苑为最”。清朝乾隆年间,鹿苑黄茶被选为贡品。鹿苑村不仅有优秀的茶叶种植历史,其制茶工艺也相当精湛。
依托鹿苑的黄茶文化,2014年鹿苑村被原农业部认定为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近年来,鹿苑村实施黄茶种植、制作、销售一体化,同时发展的旅游业,通过对村内环境及居民点的改造以及黄茶博物馆的规划,形成休闲住宿、采摘体验、旅游观光一体的鹿苑村旅游规划。
2 规划设计
2.1 规划范围基本情况
规划范围共计9.8hm2,包括鹿苑河及其周边的绿地。基地内河道全长959m,最宽处37m,最窄处6.8m。河道周围地势平坦,地形没有较大起伏,主要以田地和绿地为主。河道南岸以人工驳岸为主,西岸大多为自然驳岸。
2.2 规划策略
此项目的规划策略是将地域文化——茶文化的挖掘与滨水空间规划相结合。以地域文化为引导、生态修复为手段,实现两者相互共荣(见图1)。
图1 项目规划策略
1)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了解到鹿苑黄茶包括种植、采摘、制作到品味4个阶段,并将滨河空间依此进行划分,再结合一些空间塑造的手法进行规划。
2)对到达项目点的人群——本地居民、外来游客进行分析,本地居民多为老年人和儿童,他们希望可以建设活动空间和休息的场所,外来游客则是希望能够亲近自然、体验农村生活。在设计时可将不同人群的需求融入景观节点进行规划。
2.3 规划设计
规划希望通过茶文化和生态规划的融合,打造鹿苑茶文化经济,形成一条乡村文化生活的观光线。规划沿着鹿苑河由村庄入口由东到西分为4个区域——种、采、制、品。
1)种——绿水青山,孕育新的生命 作为公园的主入口和茶文化体验的第一站,在入口处设置了茶文化广场,它既可以进行人流疏散,又可作为居民聚集活动的地点。河道设置跌水景观使水岸富有生机,与南岸的散步小径和水上栈道交相呼应,人们漫步在树林中,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聆听溪水流淌的声音,不失为舒缓心情的好去处。河边布置的草阶广场可作为人们平日休闲交际的场所。河道北岸现状有一片农田,可将其依地势进行稍微改造并结合科学的养殖方法建成茶叶试验田,在研究产业种植的基础上作为农田景观的风景线。
2)采——千辛万苦,方得一篮好茶 采摘是制作茶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采摘时要求一芽一叶,严禁捋采和抓采,同时要保持采摘的完整鲜嫩,因此采茶过程是十分艰辛的。在这个部分,为了让游客体验采摘的过程,规划中将南岸的农田分出一小部分作为茶叶采摘园区,同时也是体验式旅游的一部分,可以让游客从采茶开始体验茶叶制作的整个过程。在景观设计中,将几个小亭子点缀在茶田中,让采茶人和游客可以在采茶时休憩,辛苦劳作后在茶亭避暑乘凉欣赏绿色的茶田,也别有一番滋味。
3)制——千锤百炼,探索传统工艺 鹿苑黄茶的制作工艺史起源于明朝,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成为贡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其推崇备至。这门独特的技艺是鹿苑人民的骄傲,也是鹿苑茶文化的重中之重。在这个区域的设计中,可以通过雕刻在石板上的古老工艺让游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并结合各种制作工坊体验古老的制茶工艺。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上,通过壁画、雕塑等将景观与制作技艺融为一体,依托鹿苑河,构建一条黄茶制作体验观光带。
4)品——一碗茶香,苦短甜长 “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这是金田高僧对鹿苑茶的评价。古代鹿苑茶的名声吸引着众多文人骚客前来,今日鹿苑更是希望通过黄茶来吸引游客观光,振兴鹿苑茶产业,将鹿苑茶发扬光大。基地的西入口处,一个个茶室掩映在树林中,栖息在河岸旁,为游客提供品茶休息的空间。体验了黄茶的一生,在此小酌一杯,茶香浓郁,苦中带着一丝丝清甜,正如人的一生苦尽甘来。在河流的上游,通过建立生态湿地和浮岛的形式,对水体进行了净化,主要是利用睡莲、香蒲、芦苇等挺水和浮水植物对水中的污染物和化学物质进行净化,用生态的方法,既进行了水体净化,又丰富了景观层次。
3 归纳与总结
在远安县鹿苑村的滨水景观设计中,通过对现状基地的分析、人群需求的分析和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提出了打造与茶文化相辅相成的滨水空间框架,同时对现有的景观布置进行了提升,成为村民休闲散步和旅客体验乡村、欣赏美景的好去处。
3.1 顺应自然、生态为主的空间格局
农村滨水空间是农村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的水土涵养、生活环境改善和生态平衡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前期应对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如山体、树木、河流等,做到因地制宜地规划空间。设计时尽量运用本土材料,在原有的土地上对环境进行改善,而不是大刀阔斧地改造空间。通过设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循环的系统,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3.2 尊重文化、展示风貌的规划设计
地域特色文化是乡村景观规划的灵魂,所以在设计中应注重地方文化的挖掘与文化精神的传承保护。在规划之前,通过调研发现鹿苑村的黄茶历史文化十分悠久,所以在设计中将茶文化与设计功能框架相结合,将水作为媒介逆着水流的方向依次向游客展现茶的“种、采、制、品”的过程,让游客通过游玩的方式了解鹿苑的文化与鹿苑茶的精神。同时,鹿苑茶也是鹿苑人民为之骄傲的技艺,是村民一代代相传的鹿苑茶的精神,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起古老的制茶工艺与鹿苑人民的乡愁。
3.3 因地制宜、多样植物的景观设计
乡村景观相较城市会有更丰富的自然景观,也呈现更为自然质朴的景观形态,所以,在设计时应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表达,而不是一味地用硬质广场和现代主义夸大的手法进行设计。设计中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与植物,也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进行景观小品的设计。同时,应结合基地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如驳岸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势高差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植物配置方面,应合理运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营造出一个有层次的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