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时代随班就读工作:举措、成效与挑战

2021-10-18张悦歆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特教中心疫情

张 洁 张悦歆 王 琪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 北京 100875)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做出部署。[1]巡回指导是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融合教育发展的普遍做法,[2]具体指的是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对随班就读学生及其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咨询等支持。[3]

疫情爆发以来,大部分学校都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广大特殊教育学校也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尝试,[4][5]但是很少有研究专门调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对普校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的教学和支持服务情况。疫情期间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了哪些工作,后疫情时代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值得进一步探索。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访谈法对后疫情时代四个地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疫情背景下巡回指导工作开展的举措、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梳理和总结中心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指导中心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分别是来自HD、DC、SZ和NB地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管理人员。上述4个地区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国内发展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自编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涉及疫情背景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举措和效果、发展机遇和挑战、未来工作规划三个主题,目的在于对疫情期间的随班就读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提出建议。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访谈结束后,录音资料全部转换为文本资料,并借助分析软件Nvivo11.0对文字资料编码分析:采用质性资料三级编码的方法,提取出类属和核心概念。在研究分析时,对编码参考点数量进行了比较,以此比较说明访谈内容在受访者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二、研究结果

(一)疫情背景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应对策略。按照受访者提及次数从多到少,特教指导中心应对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多途径提升巡回指导工作有效性、推进教研教改、加强资源平台建设、贯彻落实政策文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见表2)。

表2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应对策略示例表(三级编码:应对策略)

1.各中心的共性举措。四个受访者提及最频繁的主题是多途径提升巡回指导工作有效性。疫情是一次大考,在教育领域呈现出的最大难题是教学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样,当巡回指导场所变为家庭后,如何确保和提升巡回指导工作有效性值得每个中心思考。调查中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提升巡回指导工作有效性,一方面将日常有效教学策略延续至疫情背景之下,例如,实行责任制巡回指导全覆盖、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等。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将日常教学策略加以变通,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提出新策略以适应线上教学,例如,通过网络指导家长正确展开居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推进线上个别化指导、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任务单为抓手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等。

此外,为推进教研教改,各地积极探索,梳理疫情期间教学得失,将日常经验化为研究成果,寻找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最优解。例如,受访者W所在的特教指导中心开展了多场线上教学专题研讨;受访者Y所在中心在疫情背景下已报送5篇课题。疫情初期的“应急”阶段已经过去,面对防疫常态化,各地已开始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新模式,为后疫情时期的巡回指导工作提供实践层面的借鉴。

疫情期间,巡回指导形式由面对面授课转为通过网络远程授课,指导场所和方式变化为推进巡回指导线上资源平台建设提供了契机。在网络授课过程中,音视频等线上教学资源的需求问题应运而生,为了满足线上指导需求,各指导中心通过创建微课展示平台等方式开发新的在线教学资源,通过打造新特教共同体将各中心优秀资源整合,极大程度促进了资源共享。此外,在居家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也成为了密切参与教学的新角色,教学过程中新角色加入为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带来了新的需求点,家长比以往更需要教育教学指导和康复技术培训,而在线资源平台则为家长培训提供载体。

疫情背景下,各中心还积极贯彻国家规定、落实地方规定、从实际出发制定指导中心自己的政策,在实践中将“国家-地方-学校”三者有机联动,形成适用于学校的具体部署。

2.各中心的个性举措。在共性之下,各个中心应对策略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性。有的举措直接服务于随班就读教师,例如,受访者S所在的指导中心使用IEP学习任务单指导普校教师教学。有的举措直接服务于随班就读学生,例如,受访者W所在指导中心的“绘声绘色”项目以音视频和绘画为载体开展远程教学,项目受到学生广泛认可。还有的举措通过搭建线上平台服务于学生、教师和家长。F所在中心以“共建众享”为理念,把各特殊学校的微课、校本资源整合,吸纳普通学校教学资源,打造“新特教共同体”。F在访谈中指出:“新时代来临,知识传播方式已改变。如何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知识,提供给学生更优质老师,提供给家长更多育儿技能,建立线上共享平台不失为一种选择”。

(二)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发展困境。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见表3)。首先,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来自巡回指导教师。专职专业巡回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现有巡回指导教师质量不高是各大中心普遍且长期面临的挑战。一方面,中心对巡回指导教师的需求量大,但编制名额不足。受访者Y表示:“学校人手偏紧,编制偏少是卡在做好线上线下工作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巡回指导工作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高,但目前巡回指导教师专业性不强。例如,S提到:“我们中心5个巡回教师都从特教学校来,没在普校教过学,很难适应融合教育需求。”巡回指导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不高是4名受访者所在指导中心面临的共性困境。此外,疫情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给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第一,线上教学并不是传统的面对面授课,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没有办法面对面去对孩子进行一个整体全面评估(S)”。相较于普通教育,对于过程性评价环节更多的特殊教育来说,教学空间的限制对教学效果评估制约体现更加明显。第二,家校通力协作是保证在线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可是家长时间、精力和专业能力有限,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如何引导家长配合教学也是中心发展过程中的挑战,正如受访者S所说“家长监督力度不够,学生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最后,除了共性困境,不同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还面临着不同困难。受访者F表示办事审批流程的繁琐限制了中心资源平台的发展;W表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国内还处于新生阶段,前面没有可参照的运行模式。

表3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困境示例表(三级编码:发展困境)

(三)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规划。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规划围绕下校巡回指导规划、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和教科研规划三方面展开(见表4)。下校巡回指导方面,4名受访者都提到,后疫情时代,巡回指导工作的思路是将线上巡回指导作为线下巡回指导的重要补充,着力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指导新方式,以此来扩大中心辐射范围。此外,各地指导中心还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有不同规划。例如,Y所在的中心为了提升巡回指导的质量,将增设专职巡回指导教师;W所在中心为了促进线上巡回指导的专业化发展,将开发线上巡回指导示范课程;S所在的中心将施行巡回指导教师负责制,把各学区的指导责任与每个巡回指导教师对应,确保巡回指导责任落实不缺位。总的来说,各中心巡回指导工作规划将以扩大巡回指导辐射范围和提升巡回指导质量为重心。

表4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规划示例表(三级编码:工作规划)

相较于下校巡回指导规划,师资队伍发展和教科研推进规划并不多。各中心均提到未来将定期开展师资培训和专业研讨,但未详细提及具体开展方式与内容。只有W提到在后疫情时代,将注重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Y谈到未来指导中心将直接对学区内科研项目统筹管理;师训方面将结合高校资源,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

三、分析与讨论

(一)疫情背景下影响特教指导中心工作决策的因素。首先,遵循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影响指导中心工作决策的首要因素,也是指导中心决策的核心。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给予学生个别化支持,正如兰继军等人提到,个别化教育是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6]基于此,在疫情背景下各中心推进个别化教学的力度只增不减。

其次,疫情防控形势是影响指导中心工作决策的外部因素。疫情爆发初期,为了解决居家指导问题,信息技术成为多数指导中心培训的重点;线下复课阶段,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如何良好衔接成为各中心工作的重点;随着防疫常态化,指导中心在后疫情时代也将重心逐渐转移到探索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教学。

再次,各指导中心既有的规划和资源是影响指导中心工作决策的内部因素。例如,HD特教指导中心美术学科背景的资源教师与有绘画特长学生的想法相匹配,形成了可推广的有声绘本项目。SZ特教中心在疫情前就有构建智慧教育平台的计划,疫情来临后,在当地教育局的保障和其他学校资源共享的支持下,打造了“新特教共同体”,惠及多省。这些成果离不开中心前瞻性规划。

(二)后疫情时代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面临的机遇。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兴起与发展突破了传统教学和指导过程中时空的限制,也为后疫情时代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首先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特教资源的丰富。在组织层面,针对单独一个指导中心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一些指导中心采取了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例如,SZ指导中心以合作、共建、众享为原则,利用互联网建立了新特教资源平台,将不同学校或中心的优质教学资源集中和整合。疫情期间的这种做法改变了不同地区指导中心彼此独立的组织形式,这在目前巡回指导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有效扩大了特教中心的辐射范围,更大程度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在后疫情时代,教育的恢复并不是回到疫情前的常态,而是要反思疫情带来的影响,构建教育的新常态。[7]同样,巡回指导工作的恢复并不意味重新回到原有的指导形态,而是要抓住这次“疫赐机遇”。在各地指导中心区域联合仍存有体制障碍的现状下,吸收疫情期间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经验,或许可以为后疫情时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聚和共享提供借鉴。

在教学与指导方式层面,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实践正从包含物理空间与人类社会关系空间的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转变,形成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三空间——信息空间。[8]教育空间的拓展为巡回指导实践注入了新思维和新方法。例如,有的指导中心凭借线上教学可录播、可回放、可共享的独特优势,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许多集文本、图片和视频于一体的微课,其直观、生动的教学呈现形式有利于吸引注意稳定性不足的特殊儿童注意;可反复回看的特点有利于认知加工速度较慢的特殊儿童对知识点多次巩固;同时,大量微课资源也为异质性较大的特殊儿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有的指导中心将优秀学生的作品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共享,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也为更多师生和家长提供教学借鉴。可以说疫情期间的实践为巡回指导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9]充分利用好线上指导形式的独特优势,或许可以为提升巡回指导质量提供保障。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面临的挑战。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活动,其本身很难完全“在线化”。线下转线上指导的方式易,可在线的真教育却难。虽然各中心利用微课、录播、资源推送等方式仍然可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基于网络的师生接触在现在的技术支持下还是平面的、局部的,而特殊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教学和评价多为立体的、整体的。对特殊儿童来说,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培养。但隔着屏幕的技能指导缺少了教师的实时示范与肢体辅助,缺少了同伴的合作交流。其次,对教师来说,线上指导也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准确的教学评估,正如受访者S所说:“学生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很难得到反馈”。再次,由于教师的即时辅助和教学评估存在局限,对家长参与教学的要求就会更高。但研究显示,疫情期间家校合作成效十分有限,一方面是家长需要工作,配合康复的时间和精力有限,[10]另一方面是家长缺乏居家康复的知识与技能,训练成效不足。[11]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仅仅只是推进巡回指导的一种方式,而真正落脚点应该是如何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优点服务于巡回指导质量提升。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线上和线下指导的融合也决不应不仅仅停留在教学形态的变化,而应直面上述挑战,充分增强家庭支持的力度,推动“双线融合”巡回指导模式真正成为适应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和发展的育人体系。

除了上述挑战,研究结果显示巡回指导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不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背后的原因可能和巡回指导制度不完善导致教师内部动机不足、相应支持缺乏,[12]指导目的和内容不明晰有关。[13]后疫情时代,伴随着教育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对巡回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教师不仅需要下校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还需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保证线上指导的质量。如何推进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同样是后疫情时代影响中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建议

(一)进一步打造开放交流、共建共享的特教共同体。一个功能强大、资源优质的特教共同体可以发挥师生互动、教师研讨、家校交流等功能,真正利用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建议在疫情期间初步形成的区域性特教联盟基础上,一方面吸纳更多特教学校和资源中心,扩大共同体的联合辐射范围;另一方面,完善共同体的交互功能,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打破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壁垒,推动实现我国特殊教育均衡发展。

(二)探索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巡回指导新形态下的“一生一案”机制,实施巡回指导质量双线监控。后疫情时代是线上和线下教育双线互融时代,应针对随班就读学生实行“一生一案”个别化教育质量的双线监控机制。这就要求特教指导中心加强与学校、教师和家庭线上线下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定期了解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达成情况;指导家长科学开展居家个别化学习指导和康复;指导资源教师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特点开展个别化教学。此外,要明确“双线融合”绝不仅是形式的融合,而是要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功能,加强师生交互和家校联络功能,使线上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手段和获取课件的资源库;可以因地制宜,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使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公共课程满足多数学生需求,技能性质的课程以线下为主,线上作为补充和巩固;还可以运用大数据运算优势,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反馈,全面、及时地改进巡回指导效率和质量。

(三)践行家校社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在家长方面,应当明确自身的参与主体意识,合理分配自身时间和精力,主动承担起学业辅导、监督、与教师定期交流等责任。在学校方面,教师在设计家校互动任务时应树立差异教学意识,从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多样化入手,设计分层教学活动。此外,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特殊儿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生活、融入社会。交叠影响理论强调儿童的成长主要由家庭、学校和社区单独或共同发挥作用。[14]因此,社区等非正式学习环境也应成为特殊儿童教育重要力量。后疫情时代,社区不仅是实体社区,还应包括虚拟互动社区。[15]家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家校互通的社区平台,以平台为依托加大家校联系力度,以云技术为手段为家长提供技能培训,包括评估指导、康复技术指导、教学辅助指导等,用虚拟社区平台搭起后疫情时代家校社合作的桥梁。

(四)加快专职专业巡回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巡回指导工作质量。首先,教师编制是教师队伍稳定与发展的保障。[16]相关部门应落实专职巡回指导教师编制,保障配备充足的教师资源。其次,应规范巡回指导教师选拔和任用制度,明确任职标准,完善监督考核标准,激发教师内部动机。最后,后疫情时代巡回指导教师还需将巡回指导工作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着力培养兼具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能力、线上与线下指导能力的复合型教师,丰富并拓展巡回指导教师能力结构,提升巡回指导教师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特教中心疫情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战疫情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抗疫情 显担当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