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人格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及干预体会
2021-10-18刘跃霞
岳 红 刘跃霞
(1.天津市环湖医院病案室 天津 300000;2.天津市环湖医院护理部 天津 300000)
冲动人格障碍是精神科疾病的一种,此病患者的行为模式异于常人,人格特征存在偏离。患者的社会功能存在严重障碍,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力,轻则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稳定,重则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冲动人格障碍具有不易改变的特点,常发病于幼年,稳定于青少年,可能会伴随终生。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主要为心理治疗,在医院治疗期间,传统护理模式缺乏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面对突发不良事件缺乏预防措施与应急方案,因此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目标[2]。本研究针对冲动人格障碍患者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9年6月~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10例冲动人格障碍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0.45±5.33)岁;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9.49±5.04)岁。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与症状的观察,遵医嘱配合治疗,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病房环境卫生维护。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安全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安全问题分析与梳理:在患者方面,由于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长期被限制在封闭的医院环境中,易引发多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无处宣泄,长期积累,则有可能发生自伤、伤人、故意毁坏公共设施等危险事件;在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下工作,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服务意识松懈,缺乏对患者的悉心照顾。与此同时缺乏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发生意外事件时,无法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处理,易造成财物损坏和人员受伤。(2)护理措施:患者方面,患者入院时,接受全面检查,并进行评估,考察其病史,了解其是否有过蓄意攻击和破坏行为以及此类行为发生的背景与诱发因素,根据评估结果与病情进展,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对于评估结果为高危的患者,应与其他患者隔离,由专人换班护理;护理人员方面,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其服务意识与安全意识,护理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安抚患者情绪,必要时采取约束手段;在医院方面,建立系统性安全管理体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学习安全管理条例,并进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对安全条例完全理解并可以正确执行[3]。
1.3 观察指标
1.3.1危险事件发生率
包括自我伤害、故意破坏和伤害他人的发生率。
1.3.2睡眠状况[4]
睡眠质量通过PSQI和AIS两项评分对患者睡眠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危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发生自我伤害、故意破坏、伤害他人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危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睡眠状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PSQI和AIS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状况比较(分,
3 讨论
由于临床上目前对于冲动型人格障碍的具体发病原因难以明确,因此诊断该病的标准也难以统一,该病的治疗仍以心理治疗为主[5]。由于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因为微小诱因爆发激烈反应,易造成自伤、伤人等风险事件,因此应在护理中加强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并进行针对护理[6]。本研究中针对此类患者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为患者、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7]。
综上所述,结合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病情进行危险事件分析并合理计划护理方案,可有效降低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自伤、伤人、损物行为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症状,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